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制约农村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我们可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学设施配套、艺术学科被边缘化等角度叩问:“怎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拙文浅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音乐课堂;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3-1
课改多年,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的。
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如何提高,关键原因无非也就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必细说,无非就是家庭、社会、学校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利用、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是严重。下面本人主要说一说主观因素,这也就涉及到音乐教师的素质、态度、责任心和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问题。教学方法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抓住每分钟来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呢?我个人的做法是牢牢地抓住“兴趣”这两个字,时时刻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首先,学习音乐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知识是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本人在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不是一味地照搬概念,讲理论,弄得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枯燥无味,把生动活泼的课、心情愉快的课,变成让学生讨厌,甚至是一种负担的课,不但没有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实质,反而事半功倍。所以,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教顿音记号时,抓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这一点,拿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连拍几下,先让学生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该声音具有“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之特点。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顿音记号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把顿音的演唱特点引用于乐句的演唱中去。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顿音记号及其演唱特点。又如教终止线时,我把它编成顺口溜:姐妹两人一样高,一个瘦来一个胖,瘦的在前胖在后,姐俩并排在最后,曲终歌尽并结束。这样的顺口溜,短小精悍,学生爱读爱记,并能知其形明其意,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节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长短不同的音符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节奏。音乐离开了节奏,就象抽了骨头的皮肉,完全丧失了思想和风格特征。节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环节。节奏教学并不难,有规律的节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利用农村学生从小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势,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节奏。从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的声音,经提炼便成为有规律的节奏,这样学生极有兴趣,又在头脑中形成了很清晰的节奏概念。同时,再将一些曲子采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就能很快准确、流畅地把握节奏。在此基础上,将节奏上升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节奏的实际感受。
最后,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没有歌声就如春天没有花朵一样”,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锻炼少、见识浅,所以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热情呢?首先让学生减轻身心负担,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轻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其次对歌曲认真分析,挖掘其含义,尽量用故事、图画、文学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唱歌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有舞蹈专长的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让节奏感强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嗓音好的学生进行小组领唱或伴唱。由于学生们载歌载舞,即使那些最内向的学生也会变得律动起来,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真正切实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最为重要,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求知欲望的连续产生,使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确保每一节音乐课的学习效率。如此下去,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一定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其次农村音乐教师要培养自身善于教的能力,把握好课堂教学,努力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热爱音乐艺术。农村学生由于所受音乐教育甚少,好奇心强,而对音乐艺术有更深更浓的热爱之情。不管学校的态度如何,我们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有敢于教的气质,要有一股特殊的气韵与精神贯注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别开生面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体悟、用自己的歌声去表达、用自己的动作去体验,给他们单调的视野带来美景,给他们贫乏的心灵带来朝气,给他们干涸的语音带来活力,给他们生硬的举止带来生机。
关键词:农村音乐课堂;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3-1
课改多年,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的。
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如何提高,关键原因无非也就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必细说,无非就是家庭、社会、学校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利用、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是严重。下面本人主要说一说主观因素,这也就涉及到音乐教师的素质、态度、责任心和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问题。教学方法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抓住每分钟来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呢?我个人的做法是牢牢地抓住“兴趣”这两个字,时时刻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首先,学习音乐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知识是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本人在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不是一味地照搬概念,讲理论,弄得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枯燥无味,把生动活泼的课、心情愉快的课,变成让学生讨厌,甚至是一种负担的课,不但没有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实质,反而事半功倍。所以,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教顿音记号时,抓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这一点,拿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连拍几下,先让学生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该声音具有“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之特点。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顿音记号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把顿音的演唱特点引用于乐句的演唱中去。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顿音记号及其演唱特点。又如教终止线时,我把它编成顺口溜:姐妹两人一样高,一个瘦来一个胖,瘦的在前胖在后,姐俩并排在最后,曲终歌尽并结束。这样的顺口溜,短小精悍,学生爱读爱记,并能知其形明其意,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节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长短不同的音符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节奏。音乐离开了节奏,就象抽了骨头的皮肉,完全丧失了思想和风格特征。节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环节。节奏教学并不难,有规律的节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利用农村学生从小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势,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节奏。从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的声音,经提炼便成为有规律的节奏,这样学生极有兴趣,又在头脑中形成了很清晰的节奏概念。同时,再将一些曲子采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就能很快准确、流畅地把握节奏。在此基础上,将节奏上升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节奏的实际感受。
最后,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没有歌声就如春天没有花朵一样”,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锻炼少、见识浅,所以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热情呢?首先让学生减轻身心负担,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轻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其次对歌曲认真分析,挖掘其含义,尽量用故事、图画、文学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唱歌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有舞蹈专长的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让节奏感强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嗓音好的学生进行小组领唱或伴唱。由于学生们载歌载舞,即使那些最内向的学生也会变得律动起来,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真正切实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最为重要,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求知欲望的连续产生,使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确保每一节音乐课的学习效率。如此下去,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一定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其次农村音乐教师要培养自身善于教的能力,把握好课堂教学,努力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热爱音乐艺术。农村学生由于所受音乐教育甚少,好奇心强,而对音乐艺术有更深更浓的热爱之情。不管学校的态度如何,我们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有敢于教的气质,要有一股特殊的气韵与精神贯注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别开生面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体悟、用自己的歌声去表达、用自己的动作去体验,给他们单调的视野带来美景,给他们贫乏的心灵带来朝气,给他们干涸的语音带来活力,给他们生硬的举止带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