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参加各类阅卷,包括作文竞赛和高考阅卷,发现有的作文与作者自己越来越远,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与真实见解越来越远了。我称之为“无我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写作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偏了。
只有当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鲜活精彩,自己的内心情感充溢,作者对世界及对人、事、物的真实想法到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时候,写作才会一泻千里,汪洋恣肆。这应该是写作的真正发端。而写作的目的除自我宣泄外,更重要的应该是给读者以启发、教益、感染,让人得到知识的累积、方法的领会、能力的提升、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世界观的启示。古今中外伟大的学问家莫不为此穷经皓首,奉献自己的思想精神财富,这才应该是写作的根本归宿。
作文“无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有的同学空洞得没有了自己的生活,麻木得没有了自己的情感,浅薄得没有了自己的见解。整日在父母老师的桎梏下根本没有一丝灵与肉的自由,生活内容单调,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作业,不少学校连音、体、美的课都不能开全,更谈不上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了。写作成了无米之炊,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抄袭仿套,说的都只能是假人假事假情假意假观点假论据。甚至有的同学一个材料翻来覆去地在无数题目下写了无数遍,竟然屡屡得手得到可观的分数,竟然还有老师总结经验叫“核心素材,成型写法”。另一方面,不敢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谈自己的看法,因为在老师、家长的眼里这是离经叛道,洪水猛兽。不敢说自己的爱好是流浪和拳击,只能说是读书和写作;不敢抒喜欢上了同桌的他(她)的朦胧情,只能抒爱奉献颂祖国的慷慨志;不敢表达对自由、个性、民主的追求,只能论证勤奋、进取、守纪的正确。长此以往手脚和头脑都被绑架了,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叙写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意的冲动与激情。老师欲之,我必予之,于是就有了“无我文”的诞生。
我不想批评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教育积重难返的体制,我也无法纠正家长和学校的偏见,老师和学生的短视。我只能从写作的角度倡导中学生以我之手写我真心,在高考中更多地写“有我”之文。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 有我的身影
不少考生的作文中看不见了“我”的身影。作者完全置身事外,没有用自己的眼睛看,没有用自己的耳朵听,没有最直接的感觉通道,一切都凭想象在复述,而不是在深情款款地回忆,一切都是冰冷的影像,而不是甘苦的重温。读者也就找不到一个对话文本的对象,找不到走进文本的桥梁。所以我倡导在文章中尽量让“我”出现,简单地说,就是尽量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样,文章的灵魂才借助“我”有了一个可能的附体。在文章中,有了“我”就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不仅可以是叙述的主体,抑或是故事的主角,“我”也可以是一个串起珍珠的线索抑或记录故事的配角。有了我就有了一个真实的印象。如《故乡》、《祝福》中的“我”既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鲁镇沉闷的人际关系感到十分压抑,对杨二嫂的厌与讽,和鲁四老爷谈话很不投机,对那个闭塞的环境感到厌烦,而对闰土、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却非常同情。“我”是当时对旧的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进行批判的新“知识分子”,“我”与文中人物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同时“我”又是一个线索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一个纽带作用,“我”亲眼目睹了闰土以及祥林嫂的变化及悲惨命运。再者,因为有“我”的存在,“我”的思考,“我”的心理活动使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有了一个合理而自然的渠道。
二、 有我的生活
写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与生活相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我们所知道的他人的生活总是间接的、模糊的、片面的、概念化的,只有自己的生活记忆才是直接的、清晰的、全面的、具体的。我们看到不少考场作文假得离谱,千人一面,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的生活内容。真正优秀的作文无不在写生活所见的景,生活所交往的人,日常所经历的事,一山一水一木一石,都能在他的生活中找到,一人一事一颦一笑,都能在他的记忆里找到存储。如:“我高三了,生活忙乱而拥挤。爸那悠闲的生活状态时常让我莫名地恼火。那次,爸陪我去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场外挤挤压压的全是人,我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在这人群之中的自己如一草芥,会被淘汰受伤。我习惯性地喝口可乐想掩饰紧张的情绪。”江苏一篇高考作文以其真实打动阅卷老师,获得满分。而湖南考生的“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毫不用担心迟到的事,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早晨的同一时间将我唤醒。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轮回转动,这样的回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早”。他们用自己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来作文,这样笔下的景才有风有雨,笔下的人才有血有肉,笔下的事才具体生动。
三、 有我的情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现在的学生作文不是太多情就是太无情。有时是情感泛滥,动不动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呼天抢地。有时又冷血无情,对父母的养育缺少感念之情,对亲友老师的关爱缺少感恩之心。作文中的事情也多是索取,没有给予,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这都还算真实的毫不遮掩的流露,而更可怕的是虚情假意与无情无义。情感应该是因人而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情感的质地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情感的表达是迥异的。“‘孩子,吃晚饭了。’我微笑着,拖着疲惫的身子移到桌旁,细细地品尝着母亲做的饭,不知道为什么饭中总有一股辛酸,吃到嘴中眼泪就往下掉,母亲急了,她拼命地擦,拼命地擦,那颤抖的双手触碰着我的双眼,我忍住眼泪,我说:‘妈,早安。’然后,我笑了笑,所有泪都吞回了肚中。那双颤抖的手不知在摸索着什么,递了一大叠的纸塞入了我手中,沉重得让我打了个寒颤,母亲说:‘孩子,我已经赚够了钱,你可以去治眼睛了。’”“我拼命地寻找母亲的身影,我多么想对她说早安,可是医生说母亲送我到医院做手术时就离开了。我奔跑着,清晨美丽的阳光照射着我直到我跑回家门口。我的心咚咚地跳,每一刻我都盯得清清楚楚。”本文作者正是用自己独特的真情打动了阅卷的老师,也让每一个读者潸然泪下。只有考生自己有情、动情,才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情。 四、 有我的观点
中学生正处于独立与依赖、自主与从众的矛盾之中,其观点具有不稳定性。在生活中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决定的习惯,到作文时无所适从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在依赖和顺从之中的人,要想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见解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在作文中敢于讲自己的话,讲真话,讲别人不敢讲或者讲不出的话。要敢于对习惯认同的看法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还要注重培养自己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化殿堂之中,并且从中大获金钱,荣登文人富豪之榜。……您大人大量,少赚点钱多积点公德。然而,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三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偏差的人还是很多。咱这文章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很多内容都是个人观点,估计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大学,咱也写书去!”“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因为女人嘛,就最懂这种时尚,且最爱时尚盛开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尽管花。”都以独到的观点赢得了一致的赞赏。
五、 有我的语言
中学生大可不必像成年人那样板着面孔说话,应该有中学生自己的语言个性。如“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作文中具有孩子气的幽默的语言,令读者忍俊不禁。这样的考场作文,其得分也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而今不仅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语言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外来词汇不断涌进,各种新词汇特别是网络词汇不断出现,一些网络语言也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日记里,偶尔为之,使用适当会彰显年轻人的活泼,给文章增色。但是像“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搞得老师一头雾水,就近似于笑话了。滥用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中学生写出来的就应该是中学生的作文,而不是戴着成人面具的,故作成熟的“无我”作文。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写“有我”的作文,这样写作才会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当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鲜活精彩,自己的内心情感充溢,作者对世界及对人、事、物的真实想法到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时候,写作才会一泻千里,汪洋恣肆。这应该是写作的真正发端。而写作的目的除自我宣泄外,更重要的应该是给读者以启发、教益、感染,让人得到知识的累积、方法的领会、能力的提升、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世界观的启示。古今中外伟大的学问家莫不为此穷经皓首,奉献自己的思想精神财富,这才应该是写作的根本归宿。
作文“无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有的同学空洞得没有了自己的生活,麻木得没有了自己的情感,浅薄得没有了自己的见解。整日在父母老师的桎梏下根本没有一丝灵与肉的自由,生活内容单调,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作业,不少学校连音、体、美的课都不能开全,更谈不上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了。写作成了无米之炊,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抄袭仿套,说的都只能是假人假事假情假意假观点假论据。甚至有的同学一个材料翻来覆去地在无数题目下写了无数遍,竟然屡屡得手得到可观的分数,竟然还有老师总结经验叫“核心素材,成型写法”。另一方面,不敢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谈自己的看法,因为在老师、家长的眼里这是离经叛道,洪水猛兽。不敢说自己的爱好是流浪和拳击,只能说是读书和写作;不敢抒喜欢上了同桌的他(她)的朦胧情,只能抒爱奉献颂祖国的慷慨志;不敢表达对自由、个性、民主的追求,只能论证勤奋、进取、守纪的正确。长此以往手脚和头脑都被绑架了,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叙写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意的冲动与激情。老师欲之,我必予之,于是就有了“无我文”的诞生。
我不想批评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教育积重难返的体制,我也无法纠正家长和学校的偏见,老师和学生的短视。我只能从写作的角度倡导中学生以我之手写我真心,在高考中更多地写“有我”之文。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 有我的身影
不少考生的作文中看不见了“我”的身影。作者完全置身事外,没有用自己的眼睛看,没有用自己的耳朵听,没有最直接的感觉通道,一切都凭想象在复述,而不是在深情款款地回忆,一切都是冰冷的影像,而不是甘苦的重温。读者也就找不到一个对话文本的对象,找不到走进文本的桥梁。所以我倡导在文章中尽量让“我”出现,简单地说,就是尽量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样,文章的灵魂才借助“我”有了一个可能的附体。在文章中,有了“我”就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不仅可以是叙述的主体,抑或是故事的主角,“我”也可以是一个串起珍珠的线索抑或记录故事的配角。有了我就有了一个真实的印象。如《故乡》、《祝福》中的“我”既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鲁镇沉闷的人际关系感到十分压抑,对杨二嫂的厌与讽,和鲁四老爷谈话很不投机,对那个闭塞的环境感到厌烦,而对闰土、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却非常同情。“我”是当时对旧的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进行批判的新“知识分子”,“我”与文中人物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同时“我”又是一个线索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一个纽带作用,“我”亲眼目睹了闰土以及祥林嫂的变化及悲惨命运。再者,因为有“我”的存在,“我”的思考,“我”的心理活动使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有了一个合理而自然的渠道。
二、 有我的生活
写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与生活相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我们所知道的他人的生活总是间接的、模糊的、片面的、概念化的,只有自己的生活记忆才是直接的、清晰的、全面的、具体的。我们看到不少考场作文假得离谱,千人一面,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的生活内容。真正优秀的作文无不在写生活所见的景,生活所交往的人,日常所经历的事,一山一水一木一石,都能在他的生活中找到,一人一事一颦一笑,都能在他的记忆里找到存储。如:“我高三了,生活忙乱而拥挤。爸那悠闲的生活状态时常让我莫名地恼火。那次,爸陪我去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场外挤挤压压的全是人,我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在这人群之中的自己如一草芥,会被淘汰受伤。我习惯性地喝口可乐想掩饰紧张的情绪。”江苏一篇高考作文以其真实打动阅卷老师,获得满分。而湖南考生的“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毫不用担心迟到的事,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早晨的同一时间将我唤醒。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轮回转动,这样的回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早”。他们用自己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来作文,这样笔下的景才有风有雨,笔下的人才有血有肉,笔下的事才具体生动。
三、 有我的情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现在的学生作文不是太多情就是太无情。有时是情感泛滥,动不动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呼天抢地。有时又冷血无情,对父母的养育缺少感念之情,对亲友老师的关爱缺少感恩之心。作文中的事情也多是索取,没有给予,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这都还算真实的毫不遮掩的流露,而更可怕的是虚情假意与无情无义。情感应该是因人而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情感的质地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情感的表达是迥异的。“‘孩子,吃晚饭了。’我微笑着,拖着疲惫的身子移到桌旁,细细地品尝着母亲做的饭,不知道为什么饭中总有一股辛酸,吃到嘴中眼泪就往下掉,母亲急了,她拼命地擦,拼命地擦,那颤抖的双手触碰着我的双眼,我忍住眼泪,我说:‘妈,早安。’然后,我笑了笑,所有泪都吞回了肚中。那双颤抖的手不知在摸索着什么,递了一大叠的纸塞入了我手中,沉重得让我打了个寒颤,母亲说:‘孩子,我已经赚够了钱,你可以去治眼睛了。’”“我拼命地寻找母亲的身影,我多么想对她说早安,可是医生说母亲送我到医院做手术时就离开了。我奔跑着,清晨美丽的阳光照射着我直到我跑回家门口。我的心咚咚地跳,每一刻我都盯得清清楚楚。”本文作者正是用自己独特的真情打动了阅卷的老师,也让每一个读者潸然泪下。只有考生自己有情、动情,才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情。 四、 有我的观点
中学生正处于独立与依赖、自主与从众的矛盾之中,其观点具有不稳定性。在生活中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决定的习惯,到作文时无所适从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在依赖和顺从之中的人,要想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见解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在作文中敢于讲自己的话,讲真话,讲别人不敢讲或者讲不出的话。要敢于对习惯认同的看法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还要注重培养自己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化殿堂之中,并且从中大获金钱,荣登文人富豪之榜。……您大人大量,少赚点钱多积点公德。然而,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三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偏差的人还是很多。咱这文章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很多内容都是个人观点,估计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大学,咱也写书去!”“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因为女人嘛,就最懂这种时尚,且最爱时尚盛开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尽管花。”都以独到的观点赢得了一致的赞赏。
五、 有我的语言
中学生大可不必像成年人那样板着面孔说话,应该有中学生自己的语言个性。如“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作文中具有孩子气的幽默的语言,令读者忍俊不禁。这样的考场作文,其得分也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而今不仅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语言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外来词汇不断涌进,各种新词汇特别是网络词汇不断出现,一些网络语言也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日记里,偶尔为之,使用适当会彰显年轻人的活泼,给文章增色。但是像“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搞得老师一头雾水,就近似于笑话了。滥用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中学生写出来的就应该是中学生的作文,而不是戴着成人面具的,故作成熟的“无我”作文。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写“有我”的作文,这样写作才会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