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纲要》中,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这一指导思想随处可见。我们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在实践《纲要》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关注生活捕捉契机,生成主题;体验生活,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师生互动,创设主题环境;家园合作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开展了贴近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广泛地认识了生活的丰富,更深刻地体验了生活的精彩,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幼儿生活教育主题探究活动
幼儿期是一个既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又十分脆弱的时期,是一个既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又需要发展自身好奇心、探求欲的时期。在《纲要》中,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这一指导思想随处可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们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在实践《纲要》的过程中,在探索和学习中开展了贴近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每进入一个主题,积极性都很高。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追求。
一、关注生活捕捉契机,生成主题
当幼儿走进生活,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通过全身心投入于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活动,逐渐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大马路,这一公共设施,是我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它是那么的熟悉而普通,又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在实施《大马路》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从本园出发至路口参观,幼儿在这次的参观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大马路,了解了交通规则,而且更进一步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受了家乡的变化,从中激发了幼儿积极
幼儿的生活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发生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综合、整体性的。一次午饭后,组织幼儿散步,当孩子们看到一些花时,孩子们不停地追问:"这是什么花?"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呀?"花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颜色,还意味着美。根据幼儿的提问,我们在原有的网络图《大自然的颜色》中,又延伸了一个分枝《花花世界》,增添了新的内容,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二、体验生活积极参与主题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充满了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
在开展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它的内容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悟、体验,使他们亲历──感受、体验“生活世界”的种种生活,亲为──投入、参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因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百科全书,在“生活世界”中,他们会学到各种知识,获得各种经验,掌握各种能力。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涉及的面很广,内容也很多。如:在“多彩的节目”这一方面,我们组织幼儿赏月,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典故,观看超市制作月饼的过程,开了一个“月饼品尝会”,感受与亲人团聚的欢乐。并尝试用橡皮泥制作了团圆和花式多样的月饼。在国庆节前后,引导幼儿认识国旗,观看并参与了升旗仪式。鼓励幼儿利用假期去旅游,让幼儿对祖国有一个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体验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在重阳节间,我们请幼儿介绍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利用绘画、歌唱等多种形式,从小学会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在“丰收”这一方面,我们开展了参观水果店,装饰水果娃娃,水果品尝会等活动,并把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游戏、生活中来。组织幼儿参观菜场,走向周边的农村,感受丰收的农田,感受秋的色彩、秋的收获。
幼儿通过一次次地走进生活,亲临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不同人群的劳动,了解人们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他们将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次劳动,每一次付出。
三、师生互动,创设主题环境
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方面,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块逐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各种树叶标本、种子、芦苇、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彩色碎蛋壳、皱纹纸团、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且应该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与儿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家园合作,丰富主题内容
陈鹤琴先生就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劣,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我们实践的很多主题网络活动中,都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使我们的活动日益丰富。如: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主题中,就要求家长能放手,相信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中,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干果、水果,和孩子一起制作果实粘贴作品,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寻找秋景。在《动物世界》主题中,和孩子一起收集动物图片、查阅相关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有材料的提供,有知识的准备,有成果的展示,获得的这些知识、经验、成品都可适用于幼儿的游戏、生活之中,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精彩。让家长投入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共同分享生活的乐趣,激发创造生活的热情。
幼儿期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我们将落实《纲要》的教育任务努力改革幼儿园教育。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脚踏实地地在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研究如何聆听童声,研究如何与幼儿交流,研究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更好的设计、实施贴近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生活教育主题探究活动
幼儿期是一个既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又十分脆弱的时期,是一个既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又需要发展自身好奇心、探求欲的时期。在《纲要》中,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这一指导思想随处可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们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在实践《纲要》的过程中,在探索和学习中开展了贴近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每进入一个主题,积极性都很高。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追求。
一、关注生活捕捉契机,生成主题
当幼儿走进生活,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通过全身心投入于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活动,逐渐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大马路,这一公共设施,是我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它是那么的熟悉而普通,又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在实施《大马路》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从本园出发至路口参观,幼儿在这次的参观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大马路,了解了交通规则,而且更进一步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受了家乡的变化,从中激发了幼儿积极
幼儿的生活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发生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综合、整体性的。一次午饭后,组织幼儿散步,当孩子们看到一些花时,孩子们不停地追问:"这是什么花?"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呀?"花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颜色,还意味着美。根据幼儿的提问,我们在原有的网络图《大自然的颜色》中,又延伸了一个分枝《花花世界》,增添了新的内容,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二、体验生活积极参与主题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充满了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
在开展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它的内容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悟、体验,使他们亲历──感受、体验“生活世界”的种种生活,亲为──投入、参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因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百科全书,在“生活世界”中,他们会学到各种知识,获得各种经验,掌握各种能力。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涉及的面很广,内容也很多。如:在“多彩的节目”这一方面,我们组织幼儿赏月,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典故,观看超市制作月饼的过程,开了一个“月饼品尝会”,感受与亲人团聚的欢乐。并尝试用橡皮泥制作了团圆和花式多样的月饼。在国庆节前后,引导幼儿认识国旗,观看并参与了升旗仪式。鼓励幼儿利用假期去旅游,让幼儿对祖国有一个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体验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在重阳节间,我们请幼儿介绍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利用绘画、歌唱等多种形式,从小学会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在“丰收”这一方面,我们开展了参观水果店,装饰水果娃娃,水果品尝会等活动,并把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游戏、生活中来。组织幼儿参观菜场,走向周边的农村,感受丰收的农田,感受秋的色彩、秋的收获。
幼儿通过一次次地走进生活,亲临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不同人群的劳动,了解人们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他们将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次劳动,每一次付出。
三、师生互动,创设主题环境
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方面,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块逐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各种树叶标本、种子、芦苇、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彩色碎蛋壳、皱纹纸团、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且应该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与儿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家园合作,丰富主题内容
陈鹤琴先生就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劣,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我们实践的很多主题网络活动中,都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使我们的活动日益丰富。如: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主题中,就要求家长能放手,相信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中,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干果、水果,和孩子一起制作果实粘贴作品,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寻找秋景。在《动物世界》主题中,和孩子一起收集动物图片、查阅相关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有材料的提供,有知识的准备,有成果的展示,获得的这些知识、经验、成品都可适用于幼儿的游戏、生活之中,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精彩。让家长投入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共同分享生活的乐趣,激发创造生活的热情。
幼儿期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我们将落实《纲要》的教育任务努力改革幼儿园教育。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脚踏实地地在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研究如何聆听童声,研究如何与幼儿交流,研究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更好的设计、实施贴近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