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难题及应对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趋于饱满的状态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对于教学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学校管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对初中教育教学的标准化,使得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就出现了漏洞,导致教育的水平仍然得不到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初中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难题,然后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规范化;难题;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79-02
  规范化是每一所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都应当遵循的管理方式,也是学校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取得成效的保障。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初中学生正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年纪,规范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规范化的学校管理,不仅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提出来的要求,更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规范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使学校成为具有特色教学管理规定的学校。
  一、初中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具备相应的学校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但是由于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并不能发挥其作用,学校的管理人员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完善首先表现在管理制度的漏洞上,大部分学校为了应付而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实际的规范化管理活动中并没有具体运用到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并且由于制度漏洞的存在,导致许多发生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就对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就是各个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出现了管理重叠或者管理漏洞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等问题,从而使得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乱作一团;最后就是在管理力度上投入不够的问题,导致管理松散,学校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够。
  (二)管理方式不适当
  初中生正是处于青春期,具有一些叛逆以及逆反的心理属于正常现象,在这个阶段的学校管理中,学校不能一味的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这样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事倍功半。这时学校应当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根据每一届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
  (三)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
  大部分学校管理者对初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都有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对初中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是着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学生身上找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实质上,初中学校的管理不只是对学生的管理,还有对教师的管理,其中包含了對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的规范化管理。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化,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管理能力逐渐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对于学校的管理都会有所影响。
  (四)忽视了师生关系的培养
  在初中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中,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培养,导致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上课氛围凝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也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影响着学校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二、初中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应对方法
  (一)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机制
  上文中提到,学校规范化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学校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完善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机制,首先就要制定严格详细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项以及奖惩制度详细的罗列出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规范化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让初中学校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依;其次就是紧密联系学校各部门,让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不重叠、无漏洞,从而做到更详尽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最后就是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质量,初中学校应当重视对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在各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规范化程度。
  (二)沿用适当的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纪,不适当的管理方式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由于初中生的人格等方面都正在形成,不适当的管理方式还会影响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适当的管理方式十分重要。学校可以根据这一届学生的一致特点或者是这一代学生的发展特点进项适当的规范化管理,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以后的规范化管理做好铺垫。
  (三)加强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初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规范化管理,这一点主要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管理,学校可以进行年度的教师考试等活动来规范化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规范化管理,现在有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中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学校应当针对这一点,对教师进行素质的规范化培养和管理。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关系。因此,在初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进行。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初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中,学校要做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采用适当的管理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措施,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对象上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管理,提升规范化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从而提升我国初中教育管理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覃明.初中学校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改进措施[J].未来英才,2017(8):30-30.
  [2]姚明芝.浅析初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读与写,2017,14(23):66-66.
  [3]李举春.浅谈初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下转29页)(上接79页)办法[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0):71-71.
  [4]劳明宇.探究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2017(22):212-212.
  [5]夏顺光.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0):219-219.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做一个爱国守法、诚实守信的新青年,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因此,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的报告,对于3—6岁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尽量引导儿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收获到学习的经验和乐趣,刺激儿童的数学思维,同时初步尝试发展幼儿的归类、推理、逻辑判断等能力。因此,对于儿童的数学课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以数学科学结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应该尽量与核心经验相呼应相结合,重视儿童对所学数学的运用。也就是说,在幼儿的数学教学中,不能独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处在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的关键发展期。班主任作为具体教学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所以,班主任的管理教育也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管理的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柔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在柔性管理上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一直认为班主任理所应当的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这个小家的家长,甚至有人戏称班主任为学校的保姆,无论任何事情、任何决议都应该听班主任的决定,班级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由班主任来管理。其实,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经济全球化时代,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1978年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紧紧抓住国际生产要素重组与转移的机遇,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块状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的块状经济区,其中以浙江和广东块两省状经济发展
【摘要】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集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屏幕显示、大屏幕电视机和功放音响的功能融为一体,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技术支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益突出。  【关键词】交互式一体机;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78-01  教學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越发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