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描写了一种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参果,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这样的“仙果”人世间有吗?安徽省有一位复员军人程魁,历经20年实验,终于培育出了人参果,虽然这种果子不会让人吃了长生不老,但人参果与小说里描写的、与电视里展现给观众的一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情兼备,五官齐全,甚至还有肚脐眼。
退伍兵自砸铁饭碗
今年42岁的程魁是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程楼村人,他18岁当兵,在部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跟着老兵学会了不少果蔬嫁接培育技术。在部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程魁心想,自己的老家土地贫瘠,一年到头种植的只有玉米、小麦、大白菜,啥时候也能种出色彩鲜艳五彩缤纷的热带水果与各种时令蔬菜呢?知道外甥喜欢研究果蔬,舅舅一次来部队看他时,特地带了两个南非贸易商人送的人参果。程魁仔细打量着果子,一脸的狐疑,他轻轻咬了一口直咧嘴:“舅舅,这不像是人参果啊,没鼻子没眼睛,而且味道涩苦,顶多算个洋土豆,西游记里面的人参果是人形的,这差得太远。”“绝对没错,这确实是南非的人参果,卖好几十美金一个呢!”“徒有其名,舅舅,将来要是我来种,产的果子肯定比这个品质好。”“好小子,有志气,你要是有决心种出比这好的人参果,我就想办法给你搞到种苗!”
1991年,程魁复员坐在返乡的火车上,身上多了一捆舅舅费尽周折从南非引进的人参果苗。他像宝贝疙瘩一样紧紧抱在自己胸前,一路不敢打瞌睡,生怕碰坏或丢失。
回到故乡,组织上安排程魁在县检察院工作,面对别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程魁却拒绝了。他在义门镇开了一个种子店,一边做生意,一边准备实现种出人参果的梦想。由于经营有方,生意非常红火,程魁很快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为人参果种植实验打下了物质基础。1993年,程魁毅然把种子店面转让,在自家农田里搭了个简易大棚,把人参果苗栽种到里边,开始启动人参果栽培实验。
为了使洋水果在安徽偏碱土地上顺利生长,程魁感到理论知识的严重缺乏,为此,他购买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研读,每天潜心学习,还跑遍了大江南北向专家求教。通过不断摸索,程魁发现,洋人参果对土壤、肥料、气候、湿度等种植条件要求都比较高,选择好母本、父本进行嫁接、杂交、人工授粉等,是决定植株能否结果的关键。在那些搞研究的日子里,陪伴程魁的是一条家狗和一盏马灯,雪封冰冻气温-10℃,酷暑难熬蚊虫成群,都未能动摇他的决心。
几年时间过去了,人参果苗虽然长得根茎肥壮,却只开花不结果,开种子店赚到的钱也几乎被花光了,弄得程魁不知所措,焦急中病倒在床上。“别闹腾了,咱到这就收手吧!”妻子柔声劝慰他。倔强的程魁岂能轻言放弃,他将卖门面房的钱作为科研经费,怀着一股韧劲,凭着对成功的企盼,克服一个个难关,以坚实的步伐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痴情人一心育仙果
发现总在不经意间。一次程魁应邀去朋友家吃饭,一进朋友家看到满园葱翠的葫芦,他眼前一亮,“天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葫芦的样子不就是娃娃的样子吗?!”程魁受到启发,向朋友要了葫芦种回家育苗。在以后的实验中,他直接用在湖南的大山里采到的野人参与葫芦苗在大棚里进行嫁接。夏天热了,在大棚装空调,冬天冷了,为大棚盖保温被,在大棚四周圈了铁丝网并挂上铃铛,不让生人和家畜靠近,连每天的杀菌防疫都要求非常严格。苦心人天不负,2007年秋,实验终于出现转机,成熟期的人参果茎蔓粗壮高挺,结出的果子色泽如玉,手感滑润,并初具了人形,但果体还是没有鼻子、眼睛。
就在程魁准备对果苗进行人工合成技术时,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10多年的时间里,程魁两耳不闻窗外事,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有时一连几个月吃住在苗棚,村里人经常见他目光呆滞、自言自语,都说他脑子坏了。2009年2月26日,程魁的哥哥与其他家人一起,强行把衣衫褴褛、憔悴不堪、蓬头垢面却有点仙风道骨的程魁送到了皖北一家精神病医院。一见到医生,程魁急得直蹦:“我哪有啥毛病,快送我回去,再过几个月人面人参果就要从树上结出来了!”这一喊可不得了,医生当即对程魁的哥哥说,程魁病得很严重,高度怀疑他患有狂妄臆想型精神分裂症,必须立即住院观察治疗。住进医院后,程魁趁家人和医护人员不注意,偷偷地从医院逃出来,又回到苗棚。
当年3月,程魁惊喜地发现,人参果长相出现了重大变化,幼果从色白如玉逐渐变成金黄闪亮、幽香袭人的熟果。到了4月,果体上五官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直至鼻子、耳朵、眼睛、嘴巴,乃至肚脐眼都凹凸有致,等到果子完全成熟时,摘2个称重,小的150克,大的300克,轻咬一口,顿觉脆爽甘甜、肉嫩汁丰,而且满屋清香四溢。“天呐,奇迹终于出现了!”程魁贪婪地嗅着每一个香果,心里乐开了花,喜极而泣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自从上次被绑架去精神病医院以后,程魁专心看护挂果期的宝贝疙瘩,已经数月没回家了,他骑上摩托车飞驰回家向妻子报喜:“老婆,我们终于成功了!”妻子以为他开玩笑,当看到晶莹剔透的果子时,惊奇得张开嘴巴半天没合拢。
苦尽甘来道路宽
“程魁种出了神秘人参果,与《西游记》里面描写的一模一样,活像小娃娃!”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了附近的大小村庄,一时间,人们扶老携幼前来瞧稀罕,最多时几千人,把程魁的果棚围得水泄不通。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汉感慨不已:“程魁啊,俺们明年全种你这苗,产了果子吃不完就卖,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是能发大财!”程魁把自己培育的人参果取名为“人参果娃”,注册了商标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还到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营养成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人参果娃”天然富硒、富钙,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是香蕉的4倍、苹果的9倍。
程魁贷款在县城工业园区征地15亩,开始建设“人参果娃”基地。几个月后,几十垄农膜覆盖的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株株人参果树像列队的士兵。2009年秋,大棚里一排排三四十厘米高的灌木状植物立在大棚里,一个个“人参果娃”挂在枝头,“果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肚脐眼清晰可见,形态万千,神情各异。幼果淡黄晶莹、剔透如玉,熟果金黄闪亮或有紫色斑纹。“我现在可以让果子在春秋两季成熟,果子刚成熟,代理商就给摘走了,基本上没有剩果子。”程魁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人参果娃”虽然批发价1个要100元,但仍供不应求。基地运作两年多来,各地的合作商纷至沓来,如今程魁已在北京、山东等地建成4个生产基地,年纯利润达到600万元。
精明的程魁还研发出人参果宴、果肉罐头、果汁饮料、果冻、啤酒等系列衍生产品,昔日仙界天宫独分享,今朝人间百姓任品尝。由于人参果花期长,清香袭人,赏心悦目,且果子鲜活,挂果期长,还可以单株制成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叩开财富大门之后,鲜花、掌声和荣誉接踵而至,程魁的“人参果娃”项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手挽手扶农工程项目评选中,从26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由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选为2009手挽手十大扶农项目工程。
作者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诉诸法律!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邮政局中投25号信箱 邮编:230061)
退伍兵自砸铁饭碗
今年42岁的程魁是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程楼村人,他18岁当兵,在部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跟着老兵学会了不少果蔬嫁接培育技术。在部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程魁心想,自己的老家土地贫瘠,一年到头种植的只有玉米、小麦、大白菜,啥时候也能种出色彩鲜艳五彩缤纷的热带水果与各种时令蔬菜呢?知道外甥喜欢研究果蔬,舅舅一次来部队看他时,特地带了两个南非贸易商人送的人参果。程魁仔细打量着果子,一脸的狐疑,他轻轻咬了一口直咧嘴:“舅舅,这不像是人参果啊,没鼻子没眼睛,而且味道涩苦,顶多算个洋土豆,西游记里面的人参果是人形的,这差得太远。”“绝对没错,这确实是南非的人参果,卖好几十美金一个呢!”“徒有其名,舅舅,将来要是我来种,产的果子肯定比这个品质好。”“好小子,有志气,你要是有决心种出比这好的人参果,我就想办法给你搞到种苗!”
1991年,程魁复员坐在返乡的火车上,身上多了一捆舅舅费尽周折从南非引进的人参果苗。他像宝贝疙瘩一样紧紧抱在自己胸前,一路不敢打瞌睡,生怕碰坏或丢失。
回到故乡,组织上安排程魁在县检察院工作,面对别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程魁却拒绝了。他在义门镇开了一个种子店,一边做生意,一边准备实现种出人参果的梦想。由于经营有方,生意非常红火,程魁很快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为人参果种植实验打下了物质基础。1993年,程魁毅然把种子店面转让,在自家农田里搭了个简易大棚,把人参果苗栽种到里边,开始启动人参果栽培实验。
为了使洋水果在安徽偏碱土地上顺利生长,程魁感到理论知识的严重缺乏,为此,他购买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研读,每天潜心学习,还跑遍了大江南北向专家求教。通过不断摸索,程魁发现,洋人参果对土壤、肥料、气候、湿度等种植条件要求都比较高,选择好母本、父本进行嫁接、杂交、人工授粉等,是决定植株能否结果的关键。在那些搞研究的日子里,陪伴程魁的是一条家狗和一盏马灯,雪封冰冻气温-10℃,酷暑难熬蚊虫成群,都未能动摇他的决心。
几年时间过去了,人参果苗虽然长得根茎肥壮,却只开花不结果,开种子店赚到的钱也几乎被花光了,弄得程魁不知所措,焦急中病倒在床上。“别闹腾了,咱到这就收手吧!”妻子柔声劝慰他。倔强的程魁岂能轻言放弃,他将卖门面房的钱作为科研经费,怀着一股韧劲,凭着对成功的企盼,克服一个个难关,以坚实的步伐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痴情人一心育仙果
发现总在不经意间。一次程魁应邀去朋友家吃饭,一进朋友家看到满园葱翠的葫芦,他眼前一亮,“天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葫芦的样子不就是娃娃的样子吗?!”程魁受到启发,向朋友要了葫芦种回家育苗。在以后的实验中,他直接用在湖南的大山里采到的野人参与葫芦苗在大棚里进行嫁接。夏天热了,在大棚装空调,冬天冷了,为大棚盖保温被,在大棚四周圈了铁丝网并挂上铃铛,不让生人和家畜靠近,连每天的杀菌防疫都要求非常严格。苦心人天不负,2007年秋,实验终于出现转机,成熟期的人参果茎蔓粗壮高挺,结出的果子色泽如玉,手感滑润,并初具了人形,但果体还是没有鼻子、眼睛。
就在程魁准备对果苗进行人工合成技术时,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10多年的时间里,程魁两耳不闻窗外事,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有时一连几个月吃住在苗棚,村里人经常见他目光呆滞、自言自语,都说他脑子坏了。2009年2月26日,程魁的哥哥与其他家人一起,强行把衣衫褴褛、憔悴不堪、蓬头垢面却有点仙风道骨的程魁送到了皖北一家精神病医院。一见到医生,程魁急得直蹦:“我哪有啥毛病,快送我回去,再过几个月人面人参果就要从树上结出来了!”这一喊可不得了,医生当即对程魁的哥哥说,程魁病得很严重,高度怀疑他患有狂妄臆想型精神分裂症,必须立即住院观察治疗。住进医院后,程魁趁家人和医护人员不注意,偷偷地从医院逃出来,又回到苗棚。
当年3月,程魁惊喜地发现,人参果长相出现了重大变化,幼果从色白如玉逐渐变成金黄闪亮、幽香袭人的熟果。到了4月,果体上五官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直至鼻子、耳朵、眼睛、嘴巴,乃至肚脐眼都凹凸有致,等到果子完全成熟时,摘2个称重,小的150克,大的300克,轻咬一口,顿觉脆爽甘甜、肉嫩汁丰,而且满屋清香四溢。“天呐,奇迹终于出现了!”程魁贪婪地嗅着每一个香果,心里乐开了花,喜极而泣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自从上次被绑架去精神病医院以后,程魁专心看护挂果期的宝贝疙瘩,已经数月没回家了,他骑上摩托车飞驰回家向妻子报喜:“老婆,我们终于成功了!”妻子以为他开玩笑,当看到晶莹剔透的果子时,惊奇得张开嘴巴半天没合拢。
苦尽甘来道路宽
“程魁种出了神秘人参果,与《西游记》里面描写的一模一样,活像小娃娃!”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了附近的大小村庄,一时间,人们扶老携幼前来瞧稀罕,最多时几千人,把程魁的果棚围得水泄不通。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汉感慨不已:“程魁啊,俺们明年全种你这苗,产了果子吃不完就卖,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是能发大财!”程魁把自己培育的人参果取名为“人参果娃”,注册了商标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还到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营养成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人参果娃”天然富硒、富钙,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是香蕉的4倍、苹果的9倍。
程魁贷款在县城工业园区征地15亩,开始建设“人参果娃”基地。几个月后,几十垄农膜覆盖的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株株人参果树像列队的士兵。2009年秋,大棚里一排排三四十厘米高的灌木状植物立在大棚里,一个个“人参果娃”挂在枝头,“果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肚脐眼清晰可见,形态万千,神情各异。幼果淡黄晶莹、剔透如玉,熟果金黄闪亮或有紫色斑纹。“我现在可以让果子在春秋两季成熟,果子刚成熟,代理商就给摘走了,基本上没有剩果子。”程魁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人参果娃”虽然批发价1个要100元,但仍供不应求。基地运作两年多来,各地的合作商纷至沓来,如今程魁已在北京、山东等地建成4个生产基地,年纯利润达到600万元。
精明的程魁还研发出人参果宴、果肉罐头、果汁饮料、果冻、啤酒等系列衍生产品,昔日仙界天宫独分享,今朝人间百姓任品尝。由于人参果花期长,清香袭人,赏心悦目,且果子鲜活,挂果期长,还可以单株制成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叩开财富大门之后,鲜花、掌声和荣誉接踵而至,程魁的“人参果娃”项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手挽手扶农工程项目评选中,从26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由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选为2009手挽手十大扶农项目工程。
作者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诉诸法律!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邮政局中投25号信箱 邮编:2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