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观点把握分析概括的方法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义
  观点态度,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表达的认识,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是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风格、表达的不同而有差异:或直接说出,或取譬设喻,或集中议论,或巧妙抒情。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鲜明,议论性散文表现比较零散含蓄。“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考点和命题
  此考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能力层级为C。这个考点从根本上说都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这样两点:一是理解与分辨,二是抽取与推断。
  命题要求——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命题形式——摘录符合作者某一观点的词句;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观点;辨析对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的正误(试题设置干扰项的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
  命题角度——用考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意检测对文章观点与态度的把握;用解释比喻等修辞的形式来考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态度的分析理解;用语言转换的形式进行观点态度的测试。具体样式有六种:辨析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和态度;比较在文中转述的多人观点;分析比较选文外的信息材料和选文中作者观点的异同;从作者的观点态度上理解,为文章选合适的题目;从题目中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步骤和原则
  只有深入阅读文章,仔细揣摩语言,全面把握文意,审慎思考分辨,才能正确概括。
  解答原则——1.理解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对照考题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3.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概括方法——1.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3.综合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经过提炼把几个要点综合起来。
  
  分析概括的角度
  1.吹毛求“词”。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或抒发感情。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语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
  2.一“语”中的。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找关键句和中心句,论据前后的总括性语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
  3.“摄神”处地。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或对其他不同观点的评价来表现的,这就要在比较中去把握。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4.知人论“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并联系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全面地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作者生平和思想的概括了解;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的了解;对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了解;对作品思想内容、主题、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概括的方法
  1.品读提炼法。议论文的要点语句常在开头(即论点),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观点有时比较分散,需要考生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品读原文,找出重要的文字信息,如: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思考,理清文中的人物、事件、道理之间的关系,剖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弄清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概述中心要点时,要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关键句、中心句、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
  2.比照筛选法。阅读时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细读题目,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相应信息筛选区域,把握主次信息区别和联系,以文中相关信息为依据,对照比较选择肢的表述,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筛选、转换、整合,形成合理的推断。最后排除干扰,确定答案。
  3.还原语境法。文章都会体现作者的褒贬感情和是非价值观。答题时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善于通过文中的隐含信息的挖掘来分析概括。有的文章含蓄曲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只流露在字里行间,有时分散在多处,这时我们就必须善于捕捉隐含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甚至要注意词语的色彩,褒义词或贬义词的使用往往表现着作者的褒贬。
  4.情理分析法。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另外,作者的出身、时代、环境、经历、民族、国家、信仰等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观点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考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第一问需进行客观分析,第二问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一分为二法。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一个方面进行对照,用对比论证使正面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可以从反面论证的文字中去认识体会作者的正面态度与观点,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两种方法:一是正反对比,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二是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性,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炼确切。
  
  练习:
  材料:好人最大的毛病,乃在消极有余,积极不足:叹气很多,悍气太少。结果他们所能做的,充其量只是“独善其身”而已,绝不是“普渡众生”的好汉。但是最后,坏人并不因为好人消极叹气就饶了他们,坏人们还是要欺负好人,使他们连最起码的“独善其身”也善不好,连佛教中最低级的“自了汉”也做不成。最后只得与坏人委蛇,相当程度地出卖灵魂,帮着坏人“张其恶”或“扶同为恶”。这真是好人的悲哀!
  题目:作者对“独善其身”是如何理解的?
  方法:品读提炼法。
  答案:“独善其身”在作者看来,是指只顾自己的名节,面对社会上种种不如意的事情,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出卖自己的灵魂,间接的成了坏人的同谋或帮凶,给人一种助纣为虐的感觉。
  
  责任编辑 任占华
  
其他文献
一般论述类文章(社科类)阅读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命题特点:⑴选用材料新颖。高考试题选用的材料,往往反映某一社科领域最新动向,包含了其研究动态及成果,具有鲜明的新颖性。⑵选项的迷惑性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实在语言上,因此试
点一点  社科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它要求迅速而准确地吸收文中信息,并通过“筛选、整合”,准确解读文本。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有效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整合”即把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通过调整,重新“整理组合”,使之连贯、完整、简洁和准确,符合题目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筛选整合是解答社科文阅读所有题型的基础,而学生在做筛选整合时往往觉得无处下手。其实,社科文的筛选整合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为了更好的促进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运用是化学新授课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预期教学成果的目标,确保高中化学新授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高质量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化学课堂教学首先加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对化学书本知识建立体系和框架,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知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其生长发育的状况,为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及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方法,了解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其生长发育情况。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并按性别相同及同期出生(相差<1个月)进行匹配。1.研究对象:以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关于计算机的学习也越发的受到重视,本文就结合了本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上好小学微机课的几点看法和思考,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 ; 微机课 ; 看法 ; 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91-02  小学微机课程难度并不大,但是想要上好却也不容易,如何吸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对未来的挑战,前教育部部长强调: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本文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出发,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高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 任务设计 ; 学习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