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63-01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三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三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22、(-4)2、(-0.1)3、∏……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 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有的写生还画出数轴来加以说明,还有学生用字母表示具有这一特征的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⒈妙导巧引,激发兴趣。如在教学“图案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图案、喜欢的图案,再引到分析图案,然后自己或分小组设计图案,最后进行展览。
⒉开展游戏,吸引参与。如在教学“图形镶嵌”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地板砖的形状,然后进行模拟铺设,接着讨论图形能够进行镶嵌的条件。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动静结合,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孩子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活用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如在教学“线段公理”时,我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跑步比赛,在确定了起点和终点以后,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行动路线,看谁先到达终点。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去思考“为什么”。从生活现象中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放空间
教师的行为在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老师经常被难住,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教师甚至说自己在课堂上就像节目主持人。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生活的距离。
课堂氛围在变化——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民主。
学生的情感在变化——图文并茂的新教材,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以及像朋友般亲切的老师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参与实践的无穷乐趣。
课改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课改中的教师是幸运的。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面对这次数学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握实际,大胆实验,与数学课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三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三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22、(-4)2、(-0.1)3、∏……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 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有的写生还画出数轴来加以说明,还有学生用字母表示具有这一特征的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⒈妙导巧引,激发兴趣。如在教学“图案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图案、喜欢的图案,再引到分析图案,然后自己或分小组设计图案,最后进行展览。
⒉开展游戏,吸引参与。如在教学“图形镶嵌”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地板砖的形状,然后进行模拟铺设,接着讨论图形能够进行镶嵌的条件。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动静结合,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孩子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活用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如在教学“线段公理”时,我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跑步比赛,在确定了起点和终点以后,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行动路线,看谁先到达终点。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去思考“为什么”。从生活现象中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放空间
教师的行为在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老师经常被难住,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教师甚至说自己在课堂上就像节目主持人。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生活的距离。
课堂氛围在变化——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民主。
学生的情感在变化——图文并茂的新教材,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以及像朋友般亲切的老师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参与实践的无穷乐趣。
课改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课改中的教师是幸运的。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面对这次数学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握实际,大胆实验,与数学课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