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最新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构成、培养途经几方面加以研究,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时俱进,有效促进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经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在2012 年4 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从信息化教学内涵、能力构成、提升途径加以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内涵解读
  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在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通过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综合利用水平。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从而改善课堂教学,使知识传递转变为易于理解和双向互动的关系。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5个阶段,即从“初步掌握基本信息和教育技术——制作应用教学资源开发课程能力培训——结合学科特点重构教学流程——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有效互动—提升教学水平铸就教学名师”。这5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对应5个层次,即“初步掌握——制作应用——重构流程——综合利用——提升水平”,此5个层次的教学能力培养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
  在遵循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提高过程。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1.途经
  (1)基本信息和教育技术能力普及培训。这一起步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知识、办公软件等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教师进行岗前多媒体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作应用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课程能力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内容繁多,具体体现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能力培训、信息网络资源设计与利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现课堂教学设计等培训。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的教师对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学科特点重构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培训。作为教学水平提升阶段,主要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评价、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改革结合学科特点,实现重构教学流程。通过培训,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形成教育技术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教学。
  (4)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能力培训。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自主化不断线学习。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训后,可以构建课程网站,进行师生网上互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5)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打造教学名师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是要服务于学生,成为教学名师也是每一个教师的终极目标。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观摩、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与优秀教师利用网络谈经验促交流,实现零距离接触,推动自身课程教学改革。
  2.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附以多种方式方法完成。可以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利用课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手机软件+远程学习平台实现教师能力提升目标。培训过程中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数字互助协作相融合,将课程理论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真实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策略
  (1)从教学实践中关注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能力属于实践性知识的范畴,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不间断的实践训练。教师要将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紧紧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将其不断发展壮大。
  (2)从网络中吸取养分关注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环境下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借助如微信、微博、QQ群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实现从个人、校际、团队、网络共同体的平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教师随时随地贡献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3)利用本校资源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学校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校要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开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教育技术的技能、课件制作的技术,教学媒体的开发与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等内容。以这些开展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到相关院校学习、参观交流、学习访问。“请进来”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小结与启示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和院校只有在明确概念、掌握构成要素、分辨方法途径的基础上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真正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手段融入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中。
  参考文献:
  [1]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4):28-31.
  [2]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1):42-44.
  [3]张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探析.中国冶金教育,2011,(01):70-74.
  [4]李天龙,马丽.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探析.当代教师教育,2013,(06):44-47.
  本文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教师队伍建设,青年英才培养计划(PXM2013_014225_000091)。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 幼儿  21世纪的教育,将有更多的创新,新世纪的新教育,毫无疑问,要认真继承几千年来优秀教育遗产的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毕竟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
和黄遵宪、梁启超、严复一样,章太炎、孙中山代表了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章氏"封建"论的基本点是:前近代中国"去封建远",日本"去封建近",两国近代化的基点有别。孙氏"封建"论
热胁迫将对植物造成损伤并诱导植物产生热激反应。通过适当高温热驯和其他胁迫处理,植物的耐热性将得到提高。热激蛋白、植物激素、抗氧化系统、膜脂等包含在植物耐热性中。其中,热激蛋白是植物耐热性的重要因子,而膜脂中饱和脂类的增加将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此外,脱落酸和水杨酸预处理、激活植物抗氧化系统也能提高植物的耐热性。
利用平面动力系统理论将四类广义sine--Gordon和广义sinh—Gordon方程的行波解进行分类.在一个四参数空间上,得到了不同区域的所有可能的边界行波和它们的精确的显性参数表示.
单石墨层(graphene)的制备和其中的新奇物理现象的研究是近几年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热点之一.这种材料电子能谱具有与无质量Dirac费米子相同的形式,其波函数是手征的.本文研究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