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为地方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及技术人才提供了新鲜血液,有效的提升了土木工程人才的水平。但是,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管理模式及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的不足,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好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以工程为主线,形成良好的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出工程建设领域所需要的工程师。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42-03
  一、引言
  根据国家的整个教育战略规划,许多原来的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原来的专科办学模式上升到新的本科办学模式,这就形成了像我校这类层次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不在省会城市或相对发达的城市,而大多处于偏远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本科院校本科办学的历史相对过短,办学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对于像土木工程这类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经验积累就更少,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放弃了教育导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与相关领域的需求缺乏良好的沟通,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不能招聘到合格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矛盾。因此,改善现有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必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把办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主要在于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在理论课堂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之间寻找一定的平衡关系,从而以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及素质诸多方面达到协调发展,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该领域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在原来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转变为综合类院校后,为了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办了诸如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工程类专业。因此其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原来师范类学生的管理模式上,不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上。以我院为例,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及院系之间资源的相对独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设置是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调整后设置的,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基于“大土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从目前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分析,公共基础平台课的实现比较容易,但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以往的土木工程主干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对主干课程内容完整性的过分强调,使得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及衔接较差,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较多。在缺少优化统筹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效率的地下。在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面对学时少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必须重复讲授某些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及教学视野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注重该门课程的纵向深入,却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讲授钢材的物理力学特性过程中,在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地基基础中都要讲授,实际上该材料只要在材料力学和建筑材料中做详细介绍即可,后续课程可以略过,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教学学时。土建类材料力学内容繁杂,方法烦琐,其许多内容在结构力学中仍要重新讲授,且方法较材料力学简洁的多;又如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等课程中仍需占用不少课时重复讲授。
  2.课程内容覆盖面较窄和陈旧。在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大部分学时都花费在经典理论的讲授上,对于土木工程的新进展、新知识及新技术的介绍偏少,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的介绍主要集中于部分视野比较开阔的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只注重于专业理论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比较实用的企业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的讲授。对土木工程这一领域而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往往先于理论的形成,学科发展相对迅速,所涉及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的许多新知识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所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很难做到适应新型学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讲授过程中,主要集中于混凝土经典理论的讲授,对当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高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及其相应的抗灾性能涉及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使得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很多东西用不上,而需要应用的许多知识在大学期间又学不到,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3.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较突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建立方面相对滞后,对于土木工程这一类新办工程类本科专业尤其如此,并且在满足国家基本教学学时时,为了压缩教学学时,实验课时往往首先被压缩。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该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根据这一特点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重复、题目单一,甚至出现一定的机械照搬等重复现象,学生的独立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和培养。实验课一般没有单独的实验指导教师,很大程度上由理论课的老师兼任,在實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尽力准备实验,学生也就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同时也缺乏开发创造实验的热情及积极性,更不用说开设启发性、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由于教学管理的模式,原本有些专业课内容原本应在工地现场讲解以利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为在教室内照本宣科,从而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的季节性、流动性、周期性限制,地方院校难于建立类似于其它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之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难于专心于设计和实习,使得毕业设计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流于形式。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定位主要定位于教学型,因此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而进行。本文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毕节学院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如下的建议。
  1.以工程结构为主线,培养学生土木工程意识。通过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对工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综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工程结构意识。例如在讲授土力学中的挡土墙设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时,可以讲授基本土压力理论后,结合实际的工程在现场给学生讲授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以及在设计计算中必须注意的要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及时学了挡土墙设计原理也不会设计,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能较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框架结构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批参观相应的施工现场,让学生了解整个框架结构的各部分特点及配筋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整个框架结构概念就相对清晰了,在该课程结束时,该可以安排一定课时的施工图解读,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很快就能对所接触的工程进入状态。在讲授施工技术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察观察各种扣件的使用,这样在讲授时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到工程单位兼职或挂职,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法,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意思。
  2.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结构类设计课程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群之一。结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工程结构系统概念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工程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结构构造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建模和制定方案,以及安排一定的读书报告等。这样,毕业生不但工程能力得到培养,文字能力及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注重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与实际工程的相结合。在设计类课程结束时,一般都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对于课程设计的教学,可以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及设计手册,学会对其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综合考虑实际的工程情况,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对一般规律的掌握;同时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给出施工图,可以结合部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出图。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由于现有教材内容主要专注于理论的讲授,而且内容重复、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适当增加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时,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结合实際的工程组织教学内容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逼真的演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优化课程的考核方法及形式,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我校是在原有师范类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于工程类专业,考试形式一般安排在期末,并且以闭卷形式为主。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依据于实际的需要,密切联系与工程实际,因此课时的设置上有相对的灵活性,在考试内容及形式上也相应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际操作国恒重,我们在形式上采用闭卷、半开卷、小论文及实际操作等诸多方式进行考核;在考试时间上采取结束一门课进行一门课考核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在考试内容上力求体现和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考核评判方式上以学生理解概念准确、对问题的分析深入、对方法的运用得当为评判标准。
  四、结语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在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毕节学院为例,深入剖析了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毕节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形成一定特设的以工程教育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继明,时伟.知识教育与土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0,34(2):36-38.
  [2]何绍芬.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35-36.
  [3]陈昌禄,王友凯,蔺小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与管理模式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08,(10):238-239.
  [4]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96-199.
  [5]陶秋燕.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改基金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罗爱忠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贵州毕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口语交际训练时,要使学生新鲜感得到满足、轻松感得以生成、愉悦感能够获得、培养自信感、滋养成就感,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交际的“内需”,就会切实发现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切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新鲜感;轻松感;愉悦感;自信感;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
摘要:曾经不愁工作的研究生现在也面临就业困难问题,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成为了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出发,分析了影响研究生自我效能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辅导员工作中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自我效能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竞争力;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30-02  一、引言  研究生作为高
摘要:直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特点鲜明、作用显著。将其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專业《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直观教学;学前卫生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95-02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理论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后期学习学前教
摘要:乙烯的加成反应教学过程精彩纷呈,但由于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活动,适时调控,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引导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提高效率;教师;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33-03  余文森教授在新思考教育论坛曾经
摘要:继续教育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之能跟上现代教育的要求而进行的。但是,谈起继续教育,本文探究了存在问题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教学 反思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和教育相联系,教育的提高又和教育者紧密相连,继续教育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之能跟上现代教育的要求而进行的。但是,谈起继续教育,时下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
摘要:《应用化工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型职业技能课程,是学生取得化工职业证书和选择就业岗位的关键课程,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岗位素质养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如何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应用化工生产技术;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52-02
摘要: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创新意识的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几方面就教学做一体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目的是更好
摘要: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我们开设了语文阅读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他们的阅读内容及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开设阅读课一年以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阅读课;兴趣;内容;方式;习惯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语法规则繁多、解决问题方法独特,学生不易接受,厌学情绪较为普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和问题拓展等渠道,探讨了激发学习积极性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9
摘要:伴随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双语教学”等这些新词汇的出现,特殊教育也在发展和变革中不断进步。但和普通教育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将以二十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为出发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元化教学;残疾学生;职业教育;融入大自然    伴随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填鸭式教学”“互动学习”“双语教学”等这些新词汇的出现,特殊教育也在发展和变革中不断进步。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