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心,再加上小学教育的教学缺陷,导致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管教儿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因而教育儿童的重任就落在了学校的肩上,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好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向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塑造农村留守儿童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分析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我国的农业人口比重非常大,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很多的农民不得不到城市打工赚钱维持生计。这使得很多农民工的孩子不能够跟随父母进城,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老人们或者亲戚们代为照料,这些不能够跟随父母的农村儿童就属于留守儿童。而这个时期正是儿童们身心得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很多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保护和教导,使得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不爱学习、心情压抑、孤寂等等,有些农村留守儿童还与社会为敌,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和教育。
  二、 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方面的不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数都是与父母双亲的一方生活,或者跟爷爷、奶奶等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年龄比较小,需要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尤其是一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保护。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活必须外出务工,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孩子们。久而久之,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以及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经过调查研究,很多的一年级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心理以及思想品德问题:
  1. 享乐、拜金。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陪伴孩子们,父母亲通过努力赚取更多的金钱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而正因为如此,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好吃懒做、浪费奢侈的坏习惯,具有享乐、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
  2. 内心压抑和孤寂。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比较长,父母由于在外务工也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父母没有很多的时间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孩子们的内心比较压抑、孤独和寂寞,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与心理上容易产生问题。如没有自信心、自卑、逆反和怨恨等等。
  3. 厌学、弃学。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尤其是一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加上没有父母的陪伴与指导,使得很多一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好好學习,贪玩、厌学,上课搞小动作,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课,与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特别强,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甚至还会放弃学业。
  4. 不守规矩、无法治观念。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都会让爷爷奶奶们看顾,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多受了老一辈的溺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教与约束,再加上学校也没有更好地去引导和管束农村留守儿童们,使得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们既不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还养成了打架、偷东西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不健全的家庭教育。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有很多,但是他们并不是同一类型的留守儿童,有些是单亲的留守儿童,这类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有些是老人看顾型的农村留守儿童,这类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老人的溺爱,且老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够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们。时间久了,农村留守儿童们很容易产生感情脆弱、内心孤寂、消极、悲观、自卑等等心理问题。
  (二) 小学教学条件有限。农村的很多小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且缺乏优秀的农村教师,教学硬件设施也不完善,缺乏教育资金等等,使得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再加上学校忽视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与引导,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们思想品德以及心理更容易产生问题。
  四、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重点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多与其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为农村留守儿童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重视和关心孩子们,多花些时间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们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纠正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们还要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思想动态以及身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孩子们予以纠正和解决,给农村留守儿童们多一份照顾、多一份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 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教育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学校和老师。如果父母不在身边教育,那么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对于存在心理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这些孩子们参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们建立自信心,让这些留守儿童多与其他同学沟通与联系。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给农村留守儿童们播放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片,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的短片,激励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长大孝敬父母、回报祖国和社会。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留守儿童的家庭还是学校都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纠正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洪毅.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华少年,2017,4(14):304-305.
  [2] 牟丛丛.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成因的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6,34(3):14-16.
  [3] 郑航.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5,4(17):68-69.
  作者简介:刘进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及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中国与亚欧各国合作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此次构想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同样也会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新疆以其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本文借助比较分析法分析出新疆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即
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孔子学院尽管已经成为了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力军,且发展势头迅猛,然而汉语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诸多问题。中国采取了灵活多样
期刊
期刊
在文学翻译中,需要以原文为中心,忠实于文学原作者情感与原文中语句含义。因此,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例子,就《追风筝的人》两个中译本主要内容、译者主体性在《追风筝的人
摘要:民法是现代法治的基础,而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具有一定价值,具有一定宗旨性的法律精神。民法理念特有的核心价值是对私权的保护与尊重,追求人格的平等,贯彻私法自治理念,以公平正义为其本质。中国当前的法制建设正面临着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不得不面临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而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缩小公民的贫富差距,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话题。 
第一章弃婴曼之把她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放在孤儿院的门口。天未破晓,春寒料峭,天还下着小雪。昏黄的路灯在雪碴子上投射柔和的光线,她抬起头看,空中似乎闪耀着碎钻。钻石。这个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