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故事作为新兴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笔者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线任教老师积极探索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摸索数字故事与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求学。
  关键词:数字;故事;品德与社会
  教育在现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的发展的代表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各种新媒体也应运而生,并逐渐与各学科相融交汇,推动各学科的有效发展,本文将就数字故事与小学科——品德与社会的发展前景做浅显探索。
  一、 数字故事简介
  随着计算机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故事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口头相传的讲故事方式。数字故事通过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综合整合以便于将传统故事以信息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事件的发展和主题更加深刻,更为生动。
  “数字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其中,国外的学者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为,数字故事是运用计算机中的软件来叙述故事的方法而在我国,数字故事应用先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数字故事是指教学中,师生共同编写教学小故事,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讲故事的技术相结合,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整合在一起,创造出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即用一种新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口语故事。这种新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与多感知性,给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之下,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使得观众身临其境。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
  二、 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 软硬件分析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电子产品的价格也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多种多媒体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日益普及,也逐渐地走入到校园之中。此外,国家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对于信息化发展尤其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加大了资金投入。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随后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化(2011~2020)》,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不管是农村的完全中小学还是教学点,该规划计划在前五年里实现班班通网络,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划为农村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基础。
  在硬件条件的支持的前提之下,数字故事的制作方式和播放方式也就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此外,用于数字故事的制作软件也比比皆是,如PPT、Premiere,Windows系统自带的视频软件movie maker等影音制作软件,简单易学。其中,以PPT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更加熟悉,也更加易于操作。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心理从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成熟的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教育。而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与社会的情感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趣味性:通过阅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最需要小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是与该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就既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理解知识,又让学生们乐于自主学习。
  2. 实践性:小学品德与社会不仅注重趣味的培养,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在习得基本常识的同时,回归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之中学会怎样学会生活,怎样学会学习。因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 教育性:作为一门课程,必然具有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其他相比,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加关注学生品德习惯和情感陶冶的养成。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 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與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提升课堂趣味性
  孩子们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小故事蕴涵大道理”是本课程的特点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讲故事方式,数字故事能够把多种元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趣味去学习,在观看过程之中领悟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2. 促进情感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之中将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与生活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表明与其他科目相比,本课程更加注重教育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有关常识,培养养成社会规范的良好习惯,使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等。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除了知识的传授理解之外,更加有效的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共鸣。数字生活题材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实现与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加浅显易懂地知道哪些是应该学着做,哪些不应该做。除此之外,数字故事不是简单地将某一道理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而是更加注重“观后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将道理升华,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三、 数字故事之展望
  数字故事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其效果的最大化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关键仍然在于教师将本课程特点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不仅对于教师的本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还对于教师的能力素养有了更深的体现。这就要求在今后的职业培训中,为了迎合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必然要进一步加强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
  信息技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良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养成,也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教育,我们不仅要将重心放在教师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上,也要更加关注教师自身定位的准确性。只有这般,数字故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玲,张小叶,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19-23.
  作者简介:
  孙竹娟,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方针的进一步实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广,以求大力促进数学教育的更好发展。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进行创新改革,给数学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教学中一定要弄清楚问题所在,并且找准解决的最佳解决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创造出一片具有美好未来的明天,也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数学知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2011年收治的9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
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和冲击疗法在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一组为甲基强的
摘 要:经过三十多年的变革,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外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尤其城乡差距的拉大使得大量的弱势群体出现,这些弱势群体主要有农村贫困人口、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等。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有不断扩大之势,弱势群体数量大量增长。纵观古今中外,弱势群体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
摘 要:听记作文素材是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的一种。就是教师将有效的素材用简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用边听边记的方式,经过整理后成为文章。这种素材可以对学生在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起到强化的作用。在高中作文训练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依据作文教学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满足需求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这种训练形式下实现作文能力的快速提升,不仅仅是写作能力,对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都是有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