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产前健康教育提高围产期护理质量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开展个性化产前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选取待检、分娩的孕中晚期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218例)施行产前健康教育,即母乳喂养及出院后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培训,对照组(1 782例)给予常规围产期保健.比较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12 h母乳喂养率、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和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母乳喂养和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能有效地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技能,预防红臀及脐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专业联合干预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出院后两组患者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最主要的危害是卒中和体循环栓塞事件。最新的资料表明,高达1/3的卒中患者的病因可能为AF,其导致的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类型卒中。因此,对AF患者的卒中预防至关重要。抗凝治疗是AF患者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文章就AF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肿瘤相关的皮肤血管损害包含副肿瘤性血管损害及皮肤肿瘤直接导致的血管损伤。概述目前肿瘤相关的皮肤血管损害的发病情况、可能的发病机制、分类和临床特点,了解不同皮肤血管损害与肿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在诊治皮肤血管疾患的过程中,对于血管损害慢性持续存在,常规血管炎的治疗抵抗,伴有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等全身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肿瘤的筛查。此类疾病的预后多与其对应的肿瘤种类相关,应早期针对病因
隐源性卒中是指通过目前的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可能是隐源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其可能的机制是反常性栓塞。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之间关系密切。文章就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隐源性卒中进行了综述。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涉及代谢及免疫机制,前者可能是亲电子的药物活性代谢产物经线粒体途径诱导凋亡。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免疫机制则较复杂,CD8+细胞毒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及调节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发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FasL、颗粒溶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了凋亡作用的放大。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坏死中,警报素家族成员S100A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家族是一种通过脱氨酶作用编辑DNA和RNA序列的抗病毒活性蛋白分子。最初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家族因具有抑制HIV复制的作用而得到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家族在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其他病毒感染如人类嗜T细胞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载脂蛋白B mRNA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