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存在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学组织内外部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它是大学组织分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大学系统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一个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往往是这个国家知识创新水平的标志,甚至代表这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因此,为了让我国在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研究型大学迫在眉睫。然而,建立研究型大学必须有正确的办学理念作指导。研究型大学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的特征决定了其有特殊的办学理念。
  
  一、 研究型大学的
  功能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研究型大学是新知识、新经济的策源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园地。国家科技的创新包括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研发和改造新技术的过程。19世纪,大学的角色发生巨大变化,新人文主义者、史学农、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在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主要职能。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的必然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的功能的发发展,使大学肩负的知识更新的使命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大学的需求。知识的创新在研究型大学集中地表现在基础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普遍重视基础研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作为。但是基础研究所需时间长、资金多,需要研究者知识的积累,短期内难以产生研究成果。这样我们在进行基础研究的时候要慎重选择目标,同时把国家重大的基础研究集中在少数条件好的研究基地进行。研究型大学作为人才集中之地,有基础研究需要的源源不断地充满活力的科技人才,有进行基础研究的良好的环境.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主要指科学技术的产生和科技成困的转化。作为以“研究”为中心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应当而且能够承担起科技创新、振兴国家科技的重任。“211工程” 和“985计划”,国家对一批大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向表明了国家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决心和信念。研究型大学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资源努力打造精锐的科研队伍,培养良好的师资,创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把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作为自身目标不断努力。同时,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要服务于国家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这表明,一所大学发展为研究型大学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有关。任何一所研究型大学有其自身的环境、文化优势与缺陷,因此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2.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这里所指的高层次包括学术研究上的高层次也包括精神素养方面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一般大学不同。在学术层面上,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掌握尖端科学技术、肩负着祖国科技创新重任的研究型人才,而不是一般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具创新思维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要有为学术勇于奉献的精神。
  
  3.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
  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不同于一般大学,它不仅是进行社会服务,还起着引导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研究的职能被引入大学,被称作为第一次学术革命,促成了研究型大学的形成,现在的研究型大学正经历着第二次学术革命,即把经济发展引入学术使命。例如,美国的“硅谷”是斯坦福大学将“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引领美国科技先锋的典范。同时,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研究型大学也成为了“思想库”。或直接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人物,或在研究型大学内部设立研究某个领域或某方面问题的研究班子。
  
  二、 研究型大学的
  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应该是创新教育
  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教育要在研究型大学的职能的三方面都要得到体现。第一,在教学方面应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研究的良好的学术氛围。首先,研究型大学对研究者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研究型大学的整体气氛应该是活跃的,行政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应该是人格上平等的团队合作关系,大家可以随时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随意探讨自己的科研见解,科研人员之间应该时常交流,这样可以相互借鉴,有利于学科综合,找到创新灵感。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也应该经常交流,彼此获得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启发创新思维。同时博士、硕士与本科生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研究型大学要努力打造一批学术带头人,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学术带头人不仅要有学术威望,同时要有开明的思想,要能接受来自中、青科研人员的积极建议,广纳贤良,而不是为了私利压抑其他科研人员的创新才能,更不能剥夺他人创新成果。真正高层的学术带头人及行政领导都有强烈的事业心,以大局为重,他们能以身作则、深具人格魅力从而能带领好一支优秀的团队,使科研气氛积极向上,形成良性循环。第三,研究型大学还要处理好创新与服务的关系。“威斯康星思想”是大学服务功能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一百年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率先走出“象牙塔”,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向公众传播知识,为当地工农业提供新的技术服务。大学之功用,“教学”是保存、传授知识,“研究”地发展、创造知识,“服务”是知识的应用。知识与科技创新动力本来就来自于社会,也就是说研究型大学要以为社会服务,尤其是提供高品质、高技术的精湛服务为追求目标;同时,研究型大学也可以从与社会的互动中得到社会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社会的需求,为自己的创新提供动力。研究型大学也要学生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如,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等。这一方面可以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自己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2.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
  作为以“研究”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其从事的是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教学任务,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是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因而研究型大学在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要体现精英教育的特点。
  第一,研究型大学要控制招生规模、改革招生办法、优化生源结构。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为中心,以创新为本质的大学,它所培养的是将来从事尖端科技研究学术精英及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在外涵式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要更注重内涵式发展。因此,它不能像其他大学那样大规模扩招。就整个社会来说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比例控制在4:1或5:1为最恰当。研究型大学对人才高质量的要求决定了在招生对象上,需要招收那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学生。然而创新思维的评估不能通过一次高考就能完全考察出来,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笔者建议研究型大学可以进行单独招生。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考评方案,在高考前,选拔出一批有创造性思维并且综合能力强的考生进入研究型大学学习。此外,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该有沉稳的心态,开明的思想,谦虚的作风。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工作是一项枯燥的工作,需要长期孜孜不倦的积累与钻研才能出成果,这要求科研人员除了有创新思维以外,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淡泊名利的个性。因此,对招生对象的选拔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第二,进行教学规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取得了历史性进展,这是好事,然而也带来了课堂人数过多这样的问题,现在高校基础课堂一般在二百人左右,专业课堂也有一百多人,这是有悖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美国大学评估机构对其研究型大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一条30人以下课堂所占比例是很有道理的。我国也应该尽快改变课堂人数过多这样的状况。对此,我认为可以一方面加大师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让博士和硕士参与相关专业的教学,从而把班级授课对象控制在30人之内。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把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进行专业改造或者在教学中要增添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创新教育是精英教育的目的,精英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创办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我国正处在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要牢牢把握“创新”与“精英”这两方面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我想,有了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出的高品质、高质量的人才,一定能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用18F-FDG摄取评估乳腺癌耐药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耐他莫昔芬(TAM)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细胞株 T47D-TamR,比较其与亲本细胞株T47D在18F-FDG细胞摄取率上的差异,并进行
“大学不是工厂,不是流水线,它的每一位学生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份‘杰作’。”  “我理想中的大学像一座千年庭园。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是庭园,却敞开门扉。他进来的时候,双眼迷茫,走出时,双眸澄澈。智慧之火点燃了他的心,他的使命是传扬这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火。”  “我希望大学像知识的海洋,有丰富的书籍和优秀的教师。我希望教师能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带给我们更多的人
200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了第二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采访了部分外国校长,他们的视角和观点给人深刻的启迪和警示。    一流的高等教育  离不开一流的基础教育    日本茨城大学校长菊池龙太郎指出,“如果说高等教育是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基础教育就是塔基。如果基础教育根基不实,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准就会大受影响。”  据介绍,日本在130多年前就几乎100%地普及了基础教育
目的:   对比注空气法与注水法在结肠镜检查中对患者检查时间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4月-2011年7月在我院自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对高等教育来说,也同样如此,它的平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教育平等问题,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平等的主要表现及对策思路作一简要分析。    一、 当前高等教育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1.经济阶层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
走进师范口的人都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考试因其教育性也注定是充满善意的活动。可是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大学“逃课族”也蔚然成风,这不仅使教者与被教者同时陷入尴尬与两难境地(多数学生不知为何而学,教师不知如何去教)。我们不禁要问:成为与学习者相对抗的异化力量缘由何在?因此,笔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设计此项调查的目的是要求填卷者以诚实、审视自我的态度进行。纵然铺天盖地的媒介“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