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篡改档案行为的刑事当罚性研究——以“冒名顶替”为切入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冒名顶替”事件时有发生,此类行为严重损害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档案的真实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新《档案法》对其处罚力度较弱,难以实现有效的法益保护。刑法现行法条中又因构成要件不对应而暂无法条能够适用,难以有效地惩治伪造、篡改档案行为。这就造成了行刑之间衔接的缺失,进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行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适用问题与罪名适用问题。但无论是从实质的违法性论,还是缓和的违法一元论角度出发,均能够肯定伪造、篡改档案行为的刑事可罚性的存在,将伪造、篡改档案行为犯罪化也并不违背刑法谦抑性的立场。
其他文献
所谓文史不分家,学语文与学历史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文学告诉我们的,在史学里有所反映;史学告诉我们的,则在文学里更亲切灵性。对于一段历史,文学和史学的眼光大有不同。
"犄"角是什么"势"《财经时报》曾发表一篇《阿里巴巴新年布暗局》的报道中说:"这五架马车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彼此呼应,互为犄角之势。"文中的"犄角之势"是"掎角之势"的误写。
“高梁”不能做馒头  有一家小吃馆,店前广告牌列出各色点心,品种丰富,价格低廉,还有颇具特色的“高梁馒头”,着实吸引了食客。遗憾的是把“高梁馒头”的“梁”写错了。  梁,本义指桥梁;引申指木结构房屋的横梁(具有桥的特点),故“梁”也指屋梁。以上义项都跟馒头无关涉,又何来“高梁馒头”?  粱的讀音跟“梁”同,本义指谷子的优良品种。我国古代,“肉之肥者”称“膏”,“食之精者”称“粱”,“膏粱”用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