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有法,教学轻松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领会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篇课文,初次与学生见面,优生可能对它感兴趣,想了解它,中等生、后进生对课文的大部分内容却是漫不经心,甚至是置之不理。出现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或不懂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转变过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讲故事激趣法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古诗的学习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若还是按以往的思路进行教学,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XXX》,请读题,下面简介诗人的生平,我们一起学习”,这势必会产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产生课堂气氛不活泼等问题。我在教学第十一册教材5的古诗《暮江吟》时,将作者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编成一个小故事,在上课前讲给学生们听。一开始,学生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了,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之后,我采用了让学生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解释重点词的方法、欣赏画面与表情朗诵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整堂课非常活泼,效果也非常好。
  二 听音乐激趣法
  音乐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力量。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审美能力等。在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5课《月光曲》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之后,我告诉学生,关于这首美妙的乐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以讲授此曲有关的传说引出课题,学生一个个精神振奋,眼睛充满了好奇。由于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这堂课上得很轻松,重、难点的突破也非常容易。
  三 联系旧知激趣法
  “溫故而知新”,这是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遵循这条原则。如在语文教材第十二册《梅花魂》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联系旧知的方法来激趣引题的。上课前,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在上课前先猜一则谜语,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一个个大声说:“好!”接着,我要求学生们认真听谜面:“墙角数枝花,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打一种植物)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梅花)。我问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回答出来。他们告诉我,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梅花》,老师只是将第一句诗“墙角数枝梅”中的梅改成了“花”。接着,我又让学生介绍梅花的生长特点,之后,我趁势引出课题。精心的设计让课堂生动活泼了,学生学得非常愉快、轻松。
  四 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属于写景抒情之类的文章或说明性文章。这时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语言。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独白,直接把学生带入教师预想的情境里。在第十一册课本《草原》《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等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此种方法,效果挺好。
  激趣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精心创设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一小)
  责任编辑:徐艳兰
其他文献
基层选举作为乡村治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在现代化进程和移民并村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村民大量外流,村庄原生态被打破,村庄治理主体流失,村庄出现'
歷年来中考都出现了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题。诗词具有高度的凝炼性和概括性,如何引导学生赏析诗词?  一把握意象  真正理解诗词,先要了解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如“分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雁”的特定含义是“游子思乡怀亲”;又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即“明月”,特定含义是“盼团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二掌握技巧  古诗词十分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书写、读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用特色作业的挖掘改变学生以往的消极态度,通过对文本“留白”的挖掘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等,可以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言语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兴趣;习惯;体验;表达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