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多维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仍然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比较单一的、片面的。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自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培养的中小学生人才质量,我们的教育管理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内部与外部等诸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教育内部乃至社会各界还是没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还是没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使得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我国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于2002年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基本上还停留在测验时期。
  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相比,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相对滞后,我们的教育评价统摄功能相对滞后,致使教育内部乃至社会各界没有树立起绿色多维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没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解
  中小学教育质量广义讲应该包含:一是学生质量,二是管理质量,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三者的关系:培养对象即学生,其质量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质量目标达成的保障。国家这次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认为,教育质量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质量是关键、是核心。为此,关于教育质量的评价内容,将学生发展状况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容,力求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
  三、发挥教育质量评价统摄功能、构建绿色多维综合评价体系
  我国自2013年启动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可以说是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国家首先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随之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给出了教育质量评价、考试招生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可以看出,国家把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最上位、最关键的改革,通过构建绿色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质量评价统摄功能与导向作用,再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统摄功能和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在中小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同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管理,也必须强化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四、教育的四个问题:培养怎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得怎么样?
  培养怎样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教育质量的目标。我们培养的中小学生要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这次改革的目标就是针对学生构建绿色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维度20个关键性指标。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其中品德发展水平包括4个关键性指标: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学业发展水平包括4个关键性指标: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身心发展水平包括5个关键性指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兴趣特长养成包括3个关键性指标: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学业负担状况包括4个关键性指标: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指标评价,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矫正依据,最终落实培养全面发展教育终极目标。
  用什么培养人是实施教育的条件与保障,包括教育硬件与软件。教育硬件即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教育软件即教师队伍。
  怎样培养人?是实施教育的载体,包括课程、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及途径。为此,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培养得怎么样是检验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通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完成教育质量的检验。
  五、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思考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将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教育目标逐步分解成各级指标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具有联系的指标群。科学的教育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教育评价的对象主要是人的活动,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的困难性。由于人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对某些评价内容直接测量的科学方法,从而使人们回避对某些因素的测评,加之评价指标过于抽象,操作性差,造成评价结论的主观性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科学的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测验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它能够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分析诊断出教育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同时也能指出哪些地方存在着问题,找出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的过程。教育评价过程如同看病就医一样,只有经过科学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作为教育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肩负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与国家对素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配套的历史使命,改革不仅关系到中国亿万学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推进。
  我们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能够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要把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作为诊断教育问题、完善教育政策、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实施。
其他文献
备受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招生考试领域将进行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意见》在推进考试招生公平与科学、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促进地域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我国“十三五” 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  一、考试招生改
四年前,我写过一篇小说——《无罪辩护》。当初写那篇小说的主旨是想通过叙述一桩刑事案件来反映人们道德滑坡、信念偏差、自我浮躁的社会现象,再折射出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正确培养的缺失和因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考量当下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犯罪根源的直接关系。三年前,我与惠安中学结缘,也基于那篇小说对社会教育的一点思考,自此就认知、认同了惠安中学“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也认为
“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乡村教师无上的尊严和荣耀,更感受到了马云及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关爱,谢谢大家!  难忘2016腊八节,我感受到了最大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是因为我遇到了你们,感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感恩亲友、同学的关爱之恩,感恩同事们的同甘共苦、理解与支持之恩……”  1月17日,在美丽的海南三亚,泾阳县兴隆镇白王中心小学校长全江心潮澎湃,他是咸阳市首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隆重的颁奖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
学校治理要以人为本,校长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理念统领、率先垂范、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就是对一个好校长的基本要求。  一、抓学校治理,提升决策执行力  1.制度先行,激发主观能动性。我校近年来制定出了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日趋合理。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形成了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事事能做好
从1995年9月到现在,不经意间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20个春秋,回顾20年来的工作,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教研室又回到高中,从教师到管理者,从政教副主任到教务主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教务副校长再到分管德育副校长,经历也算得上丰富,最起码基础教育的几个阶段都走过了,学校的工作岗位也基本上都算干过了,回过头来再审视所做过的,所走过的以及现实的教育困境,也算是多少悟出了些道理。  一、学生能否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