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趣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由于中学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复杂性,不少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效率不高。本文从激趣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以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为基础,对利用激趣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看法。
  关键词:激趣教学 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
  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活动必然事半功倍。对于初中历史来说,许多教师过于倾向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技能和获得的情感需求缺乏重视,使得本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认为历史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差距太大,没有意义。因此,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激趣教学模式的优势
  1.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激发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历史教学应以课堂活動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和能动意识。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会展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激趣小活动,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历史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变不爱学、不愿学变为主动学。
  2.对于教师—有利于教师完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一体化的生成
  激趣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起来,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激趣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匹配合适的主题,重视教学内容,有目标地设计课堂活动,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目标的一体化生成。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起到实现历史课程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激趣教学模式下如何通过课堂小活动提升课堂效率
  1.课堂导入阶段—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中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主要是觉得历史课枯燥无用,除了文字叙述就是历史纪年,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导致对历史学科极不友好。但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硬着头皮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结合历史知识的背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则能很大程度改善教学。有质量的课堂导入,是挑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史知识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历史主题,在教学开始时运用多媒体视频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令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结合紧密,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时,可以借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进行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神话》的部分片段,在学生被视频内容吸引时,教师以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述电影概要,顺势引导学生关注本次所讲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对先秦的历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激趣教学第一阶段的目的就实现了。在激趣教学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师要讲的知识体系中,同时也能逐渐养成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课堂教学阶段—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每个人眼中的历史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同一段史料经常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课堂小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想要继续去探索历史奥秘的想法。因此为构建高效趣味性的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还需要在小组讨论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能动性来探寻未知的内容,进而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讲“维新变法”时,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哪种制度更好”,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每个观点的支持者可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相互辩驳,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在辩论中对两种制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能作为一名历史评论者参与到评论中,让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辩论中,那些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逐渐的喜欢上历史,历史课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3.课堂结束阶段—延伸至课下时间
  作文课上,老师常常要求学生写作要兼顾首尾。课程教授也是如此,教师可以把激趣教学法延伸至在课程结束阶段。传统的作业布置由教师照搬教科书中的内容,难以收到效果,这时便需要教师做出创新。
  例如,《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授课结束时,教师一改过去背诵或做卷子的课业布置形式,让学生以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情节设计一出话剧,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军事变动,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被充分激发,有把教学活动延伸至课下的可能。
  三、课堂激趣活动应当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生活特点
  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叛逆情绪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预设,尽量做到课堂小活动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小活动的设计时要尽量顾及每一名学生,使设计的活动尽量让学生都能都参与其中,在不同中求相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渴求。
  2.课堂活动要与教学目标相切合
  激趣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在尝试运用这种模式,但盲目追求创新教学活动的新颖性,不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适合,这样的做法与学生的生活分离,极不可取。这种教学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师激趣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法达到需要的教学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让历史课堂中的激趣活动务实且有新意,而不是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
  3.激趣教学活动的实行过程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提出“互动教学,激趣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改变自身课堂主导的教学思维,与学生建立起较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历史知识,逐渐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4.激趣教学活动的创建应存在于合适的教学环节
  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更注重在教授面前使用创作语境引入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辅助的运用。教师不能为了激趣教学而不论课程内容是否合适,不顾教学环节是否合适。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创造适合的教学活动,使其既能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掌握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激趣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通过课堂策略调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以学生为导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精心计划自己的教学计划,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激趣教学融入课堂的各个阶段,激发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上述理念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生生参与和生生合作的模式,实现师生共赢,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项嘉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趣”方法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5期。
  [2] 司文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4期。
  [3] 黄玲《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发展导报》2016年12月20日。
  [4] 王亚丽《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分析》,《才智》2020年第16期。
  [5] 牛俊凌《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的原则及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第11期。
  [6] 安冬霞《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20年第9期。
  [7] 卜凤艳《浅谈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学周刊》2013年第13期。
  [8] 姚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才之路》2013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国家和社会不仅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同时也重视青少年个人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学习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促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信息技术 小学 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摘 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拼音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很好地把控小学生的求学心理,从教学理念方面予以转变,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协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语文 拼读教学  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工作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完成非常注重,却忽略了趣味性课堂的构建,长期运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全面推进,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农村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在教育改革中也存在着很多难点和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改进的同时,农村由于其滞后性,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还存在一些弊端,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一大障碍。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究,为改良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上“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教科书中的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篇名前有*的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则在规定的名著和自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中体现。因此,“自读课文”是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而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又是极重要的助读系统,所以,上好自读课文是勾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教读课文的学法、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对部编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构建历史脉络体系,形成科学的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制约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五大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在高中设置历史学科,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科学认知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历史核心
摘 要: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我们应从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避免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本文通过列举三个误区案例,并提出了相应的反思及应对策略,旨在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教学误区 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
摘 要:新一轮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将合作学习教学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对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意义。为此,本文分析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法应用现状,并针对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延续
摘 要:中职德育教育应当充分考虑与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赞美”去激励学生,用“榜样”去引领学生,用“家校合力”去转化学生。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门“教育艺术课程”,工作中需用心血精心浇灌含苞欲放的花蕾,最终,达到将美德传递给他们、用爱融化他们、用智慧启迪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塑造学生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中职教育 班主任管理 立德树人  职业学校的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 课堂教学 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人教版初中阶段的教材共编排有四十五课古诗文,其中三十五课是精读篇目。在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里,有泰山的壮美,有世外桃源的宁静;有小石潭的悄怆幽邃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文字,其中一横一竖都包含着它独特的意义,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虽然中国汉字有着独具特色的外形特征,然而写起来或是想要写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离不开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大量的练习。只有一笔一画、认真细致地进行练习,才能将汉字本身的韵味传达出来,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