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物理实验复习课的三种新模式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物理总复习中实验复习课是很重要的课型.常见的复习课型是对物理实验进行归类复习.基本流程三大步:(1)老师归类精讲;(2)学生做配套练习;(3)老师针对性地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仅采用这种“纸上谈兵”复习实验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度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课堂效率不高.笔者尝试过多种方式来改进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初中物理实验复习课教学模式创新的三大利器:微课、综合探究、小组展示.
  1 利用微课结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模式复习基本实验
  对基本实验的复习传统上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学生兴趣度不高.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改进为将实验引进复习课堂,让同学们重做基本实验,学生兴趣度和参与度都有所上升,对中等生的提升较为明显.对优生提高不多.再加上由于课时有限,做实验耗时较长,实验复习进度很慢.后来微信普及,笔者尝试将基本实验做成微课,发在家长微信群中,要求同学在周末回家看实验微课,并在家完成基本实验复习的配套导学案.周一的新课中小组讨论导学案的疑难问题,对共性的问题老师集体点评讲解.这次尝试很成功,家长和学生都在看微课,很新奇.学生的导学案正确率大大提高,这种先学后教的翻转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深度都有提高,老师点评的针对性也更强,效果不错.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对微信和微视频都很喜欢,如果物理教师能巧妙地将物理学习融合在其中,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善假于物.
  2 开发综合探究实验课复习创新型实验
  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中力学实验基本上都考密度测定,简单一点就考基本实验.如果加一些难度就涉及到创新型实验.对这类问题如何复习呢?以前对于开放型、创新型实验的复习方法,主要是精心设计开放型、创新型实验的复习学案,但经常出现学生不会做,老师讲学案的怪圈.学生主要还是模仿,创造性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起来.后来笔者尝试设计综合探究实验课.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学生的参与度高和创造力得到激发,整个课堂充满着探索创新的激情.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介绍一下笔者设计的一个综合探究实验.
  探究土豆的密度
  实验器材:土豆、天平、量筒、水槽(水)、溢水杯、烧杯、食盐、弹簧测力计、小刀、刻度尺、细线.
  实验任务:从以上器材中选取你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测土豆密度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测出土豆密度.
  活动一:创意设计
  开动大脑、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出测土豆密度的方法多.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评比:智慧之星(设计出的方法最多).
  活动二:动手实验
  从已经设计的方案中优选你们认为:设计巧妙而又能较为准确测量土豆密度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土豆的密度),检验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活动三:精彩展示
  要求:1.讲解设计思路;
  2.展示实验过程;
  3.写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
  评比:优秀创意奖(方法巧妙).
  由于土豆比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用排水法测体积,给同学们提出了挑战.
  很多同学采用溢水杯测体积的办法.
  方法1:(1)a.用天平测土豆的质量m;
  b.将溢水杯加满水,用细线系住土豆将土豆缓慢地放入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的水,然后将收集到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溢出水的体积V;
  (2)ρ土豆=mV.
  也有同学采用取样的思路.
  方法2:(1)a. 切取一块土豆,大小以刚好能放入量筒中为宜.用天平测出土豆样品的质量m样;
  b.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住土豆样品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土豆和量筒中水的总体积V2;
  (2)ρ土豆=m样品V2-V1.
  也有一些同学设计出更多巧妙的办法:
  方法3:(1) a. 用小刀将土豆削成边长为1 cm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 cm3;
  b. 用天平测出正方体土豆的质量m;
  (2)ρ土豆=m1 cm3.
  方法4:(1)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土豆的重力G;
  b.将土豆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ρ土豆=GG-Fρ水.
  方法5:(1) a. 将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向烧杯中慢慢加盐搅拌,使土豆悬浮在盐水中;
  b. 将溢水杯中的盐水适量倒入空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 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2)ρ土豆=m1-m2V.
  3 小组展示创新实验复习的试卷讲评课
  3.1 课前认真阅卷分析,精心备课
  每次批改试卷完成后笔者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备问题:通过试卷的检测发现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和思考应对措施.备组:要清楚的知道,哪个组在哪个问题上存在较大疑难,这样在上课时笔者的关注和指导才能比较到位.备人:每组都有两名优生,他们就是小老师,是我的助手.要清楚的知道这些小老师,在哪些问题上有疑难,需要点拨.备测试题:针对共性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学习,有没有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标呢,不能仅凭感觉,要通过重新测试来检查学习效果.所以要精心准备,题量要合适,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测试题.
  3.2 课中充分讨论,精彩展示   3.2.1 自我纠错
  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学,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改正出错的题目.即使有的题目自己暂时做不出来,但经过认真思考过,学生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以这个环节不可少.
  老师及时巡查,看哪些问题是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还剩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做到心中有数.但不必急于介入.
  3.2.2 结对讨论
  讨论要思维层次基本相当,对相互的启发比较大.笔者的座位安排是优、中、差对坐.所以两名优生结对讨论,两名中生结对讨论,两名后进结对讨论(比如对后进生的指导:只要讨论自己懂一些但又不全会的问题,完全不懂得问题就不必讨论,等小老师来教).
  这一阶段很关键,老师要根据试卷分析的记录,有针对性的下组巡视各组原有的共性疑问是否有人解决.如果没有要对优生进行必要的点拨.也就是说要在这个环节中让小老师基本解决本卷中的所有问题.(这也容易做到,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优生,只有三两题目有错,通过自我思考,结对讨论,老师点拨三部曲基本都能达到全会.)
  3.2.3 小组互助
  由两名优生当小老师,一带二,有针对性的给小组组员释疑解惑.这个环节需要的时间会长一点,因为中下的学生问题多一些,理解慢一些.不可草率收场.老师下去巡视,观察哪些组组织得好,效率高.予以表扬.发现哪些组的讲解问题方法好,可以点名,做小组展示,加分表扬.
  3.2.4 小组展示
  根据课堂观察和小组的提问确定几个本节课还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可以小组主动要求讲哪个问题,也可老师点任务,来进行小组展示.
  先给两分钟准备时间,组内试讲.然后小组代表到讲台全班展示.优生讲加1分,中生讲加1.5分,后进生讲加2分.讲错不得分.
  这样做能把后进生教会,还能讲对、讲好.加分最多.所以这样的小组展示,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促进.同学们刚开始都是优生讲,再后来中等生讲,后来后进生也来讲.到了后进生也来讲的这个阶段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好的良性阶段了.同学关系其乐融融,人人感觉到进步,感受到互助合作的乐趣.团队凝聚力大大加强,物理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3.2.5 当堂测评
  老师用事先准备好的针对性测试题.对本节课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评.测评过关的同学为本组贡献1分.
  现在的试卷讲评课,老师讲的少了.主要是学生讨论展示.看似轻松了,其实并不轻松,课前要充分准备,课中要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巧妙点拨提升.但现在的课堂效率确实大大提高了,所以笔者忙并快乐着.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以“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对物理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公式演算或实验原理,教师也多采用在黑板上进行简化、推理描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的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这些产品和技术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网络、多媒体等引进学生的课堂中,帮助教师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1 E时代背景下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物理学科教育的重任之一.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我们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1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背景研究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突出强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统一认识是当务之急,深化改革是重点,狠抓落实是关键。我们
苏科版物理教材十分注重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活动和目标,对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年的物理教学使笔者领悟到,组织好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灵魂.本文就如何组织好学生探究实验,使得课堂高效化,谈谈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的深度引领策略.  物理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
创新意识社会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其中,加强对高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目标.众所周知,物理教育是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是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在该门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物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培养与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在如今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作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探究性教学,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初中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从而激发出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出其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1 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1.1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会
“研究”乃钻研探索之意,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道:殷仲堪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古往今来,研究都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深入人心,教学的重心由“知识与技能”向“过程与方法”目标过渡,那么,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的优化及“方法”的形成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1 重视“过程”教学的初步认识  重视“过程”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过程”.  1.1 什么是“重过程”  所谓的“重过程”,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突出、重视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有价值
技术的繁荣有赖于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和壮大.随着技术和技术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是整个人才体系中具有
学习心态即学习态度.有调查研究表明:85%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学习心态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心态的好与坏对学习效果起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习结果,尤其是对课题实践班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对课题实践班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在小学、初中几乎都是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