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蓝本 提升思维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优秀的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指导学生写作“难忘的人物形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通过“观看影片—小组推介—作前指导—修改交流—评价反思”的创新写作模式,谈谈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写作实践,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写作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式教学,每一模块包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板块。这一理念经专家的推荐、名师的指导,激发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尝试摸索。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独具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
  一、 实践操作
  (一) 开展观影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
  写作的关键在于内容的丰富生动与思想的认识深刻,这些来自书本更来自生活。能多看书固然很好,若能看看影视作品,多观察些生活中的人、事、物当然更好。电影以直观快捷丰富强烈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形成强大的现代信息冲击波,深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选择让学生观看电影实质上就是为了引导他们放开眼光,告诉学生可感的内容有很多,它并不枯燥也不可怕,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蓝本。
  中职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难忘的人物形象”,活动旨在通过对文学人物形象的描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分析水平。此时表面看似在观看电影,感悟剧情,实则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写作的各种能力,不但使他们感性地经历写作的过程,还能从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二) 开展观影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课文《雷雨》只是节选,学生难免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主题把握不够全面。电影则不同,它以一种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影片成功地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能还原书中的场景,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但在影片欣赏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把影视欣赏当作纯消遣的事情,因此在观看影片之前,有必要对学生提出具体任务:你最难忘的人物形象,你最受触动的地方等。激发学生对影片进行多角度感悟和思考,引起他们对影片人物、细节、主题的探讨。学生发散思维,挖掘深度,提升了思想认识。
  第二步,创新模式,提升智慧。
  笔者以“观看影片—小组推介—作前指导—修改交流—评价反思”的创新模式,使学生在对剧情的感受、捕捉、理解过程中表达上一个台阶。
  1. 观看影片——《雷雨》
  2. 小组推介
  学生自主选择,以相同人物形象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给人物建立档案,或编写人物词典,或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穿越时空与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各小组制作人物形象推介表,在交流中提问、质疑和答辩,加深探究。
  3. 作前指导
  学生在上述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原著,以“我来说说xxx”为题,完成人物介绍。
  4. 修改交流
  我们的学生毕竟只有十六七岁,思维、语言、分析等写作综合能力还有限。在修改过程中,以教师的规范语言及思维方式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如同孩子学步时大人的牵手与扶持,为孩子树立下一次作文的自信心与自由意志。
  5. 评价反思
  活动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师生在共同感知中互相启发,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时对影片的感受的讨论交流也不再只是被学生消极被动掌握的对象,而是作为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并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能动中介而存在。借助学生主动的表达活动,学生知识含义的建构过程自然就化为思维能力的生成过程了。那么又何愁动手写不出文章呢?
  第三步,课后拓展,拓宽视野。
  从选材的角度来讲,全班所有学生都以《雷雨》为材料难免就会过于单一,如何在学生写作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立意思维得到训练的前提下,使他们的选材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样式呢?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参照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寻找写作素材,完成人物形象介绍。建议适当保留课堂习作中的立意、构思、语言等,在感悟点上用另一材料置换。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从原著、从经历其他影视中寻找替代的材料,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宽视野,增加积累,更可以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动起来,写作也变得有路可寻。最终形成了选材不同,立意不同,多层次、多角度文章,打破了作文选材立意单一的僵局,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写作要领,拓宽了写作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 实践反思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打破了简单机械的作文指导,在师生共同的观看,共谈感受,共同修改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撞击了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较好较快地写出了作文。这样的教学过程立足于生成点,形成了师带生,生促生的优势互补,更使学生在思维、思想方法、选材等方面共享成果,有利于学生均衡吸收,和谐发展。当然在指导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如学生写作语言的生动性、学生对写作文体的不明晰及对文章加工组装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以期在今后的作文指导中完善。
  综观整个实践过程探究,我想起了诗僧志南的诗“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不畏路遙力衰,扶杖过桥,方得尽赏“杏花雨”“杨柳风”,能成全他这一番浓兴的正是那根殷勤助兴,扶主而行的“杖藜”。现在回想起来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递出一根“杖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其思维,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过程中迸发,实现提高语文能力的效果。我们要“渡”到语文教学彼岸,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拿出的就是渡河的勇气和行动,而我也将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执著前行!
  参考文献:
  [1]董爱萍.职业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79-81.
  [2]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1,8:44-45.
  作者简介:
  张敏兰,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改革实施多年,其教学目标经历了从语言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到核心素养这一价值转向。本文深思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现状,分析基础外语教育目标偏离的致因,探讨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归正思路,寄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教学和测评事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  一、 引言  建国伊始,受诸多因素所限,中小学外语教育主要是俄语课程的教学。直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学习信心的增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计算知识,往往对计算题的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找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
摘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遵循系统协调性、多样开放性、评价多元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基本原则。浙江树人大学通过编著《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教程》,以“大思政”视角、“三融合”理念、“三板块”设计,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宣部、教
摘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探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怎样让它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结合实践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这里的“做”是一种探索,一种实践,也是一种创新。这样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便会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做合一;探究式教学 
摘要:根据天水市第一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学习质量,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教师首先端正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验的习惯,然后通过分批、分类的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家庭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准备并进行实验,最后学生展示成果、用事实说话,交流心得,领悟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的真谛。总结实验的优缺点,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生
摘 要: 通过分析《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师生”联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强化了团队协作能力,最终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教学法;自主学习  一、
摘要:  校际交流是指高校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流协议,选派本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参与学习与生活,认可相关学分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与2015年9月启动第一期校际交流,选派了176名学生前往燕京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2016年9月,第二期校际交流404名学生前往燕京理工学院的学习,使得该项目在第一期尝试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校际交流;满意度;分析  一、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全新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是自身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教师不可以包办代替。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收获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课堂;经历等待;收获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真实诠释
摘要:对随父母流动子女的教育是一个紧迫的社会现实问题。作者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小的少先队工作为案例,研究流动子女就学和他们的家庭教育现状,探求学校教育的相应对策。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现状;家庭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是指随父母到流入地的6到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人口。  随着江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速,越来
摘 要: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国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国学基本素养。文章以开展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为前提,对教学手段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学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小学;儒雅传统  国学是我国数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教育,让小学生朗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加深年轻一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