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现代化生产技术中,起着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作用。这种突出的学科,社会赋予了物理学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时,物理学的特点又决定了物理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综合性的。所以,物理教学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物理课堂的有效课堂教学就成了物理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备“好”课
  
  跟其它科目一样,上课前都要备“好”课。而备好了课与备“好”的课又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备好了课是前提,而备“好”的课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备“好”课再上讲台,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实验要落实
  
  目前,课改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寻,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处于半开放状态,学生无法体验物理和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还有一部分教师则一堂课从头到尾都引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把物理实验全部用相关动画来代替,似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又掩盖了物理现象的真实存在性。与此同时,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不少教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以“多练”为基本手段,将“宝”押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上,殊不知这种方法不仅加重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无止境的题海战又让学生陷入了无穷的烦恼之中,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和蔓延。甚至大部分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分班时不敢选修物理,他们认为物理知识太难了,也太抽象了。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物理教学的真正价值。
  而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表现为在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有兴趣,积极性高,且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获得了真正理解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呢?针对物理学科本身的特色,应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
  1 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高中物理课的“弹性碰撞”教学中,有些教师仅在黑板上通过推导公式得出结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理解也不深刻。也有些教师通过实验来教学,让学生自己制作摆球,即由两个质量相等的玻璃球制成。实验时,先将双线摆右边一球拉开,另一球仍然静止于平衡位置,放下右边的球返回碰撞后,左球又静止,右球又弹起,两球反复碰撞,动、静交替多次。面对这一有趣的情景,学生全神贯注,课堂气氛活跃,求知的欲望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这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历史资料或故事。例如,1666年科学家雷恩表演过这一实验,当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根据实验现象。从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假设出发,探究数学的证明。当经过推导找到这一奇特现象的表达式时,他们将会像获得重大研究成果一样愉快。无疑,这种愉快是由实验引起的兴趣推动的结果。而且,这种愉快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学生获得了牢固的知识,学习了探索的本领。
  2 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很多物理知识涉及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教师能够做有心人的话,把涉及到本课堂的相关物理现象进行演示或通过拍摄制作录像引入课堂,可以展示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高中物理課“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直接应用网上的课件,摆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直观物理现象。关于多媒体的应用,笔者认为能通过做实验显示的物理现象就首选做实验,因为实验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不能够通过做实验显示的物理现象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比方说,演示绳波的传播,完全可以通过让绳的一端水平方向振动,沿着竖直方向传播,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你能从整体上‘感觉’到什么?”(感觉到往外传播的“波”)如果在绳上某处做上标记,再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你看到绳上的标记是否随着波的传播也迁移出去了?”(观察到标记没有迁移)实际上这个演示效果也非常明显。通过学生们的参与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观察获取最典型的感性认识,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中学生来说,这可以求得对基本知识比较深入、牢固的掌握和初步的运用。
  3 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有效的物理教学目的并不只是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初步的实际技能和创造能力。例如,“机械振动”这一章的“单摆”教学中,在研究单摆的周期公式时,学生再次碰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并且还采用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而且在数据处理时,会偶尔发现有预定之外的数据,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事实求是,忠于实验数据,并且让学生知道这种现象都是有科学原因的,追溯这些原因,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认识得到深化。
  
  三、课堂内容要精练
  
  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三讲三不讲”,以减少无效劳动,删除无效环节。切实做到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不讲学生不学就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或互动间就能解决的,不讲学生听了也不会的。让学生尽量多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支配与展示时间。
其他文献
2000年12月20日下午,江泽民同志视察澳门濠江中学.在与教师座谈时,江泽民同志说:“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的一道几何题,至今印象深刻.”随后江泽民同志拿过一张白纸画了个五角
目的:比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介绍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90°回植椎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1998年6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68 例腰椎管狭窄症
当人类的脚步跨人21世纪之时,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完成,这就赋予新世纪的基础教育以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物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浅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使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
教育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可能从理论上获得,实践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深厚的根源和基础,所以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进行实验训练。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初
通过野外调查,对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种子植物97科300属40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94科296属401种.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二十出头就围绕在文帝身边擘画安邦定国之策,引得一时称颂。然而终其一生,贾谊也只停留在“政论”层面。没能从“政论家”成长为“政治家”,同样也引
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棘突腰椎板
<正>在2018年浙江省数学疑难问题解决研训中,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王尚志教授作了"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报告,报告指出,课程改革主要的变化是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