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堂情境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很容易创设出美好的情境,只要教师用心专研,找到课文的分类和运用情境的方法,就能在课堂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缩短文本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融入情境中,深切感受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学习,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只要教师们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探索,一定能做好情境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教学路径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所指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必须是具体的,具有可感性。这样才能对人的思想有刺激作用。学生要学会课文内容,就要把文字转化成一个场景,在场景中增强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具场景或氛围,将教育置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宜的空间,帮助学生学习,使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情境教学法弥补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随意的。情境教学的运用是被很多中外人士印证的,也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比如,我国古代的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李吉林,对小学教育改革有深入研究,创建了“情境教学”,被列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学习采用。国外教育家也曾对情境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美国的哲学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这可以说是国外情境教学理论的萌芽。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编写的《大自然的书》,就表明了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进行情境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悟,健康成长。
  三、情境教学的优越性
  3.1 给予学生心理暗示。教师设计的情境,用多种手法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让学无意识地建立学习的心理,在无形中探究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良好的情境能够强化暗示刺激,从不同角度去感染学生,增强暗示的有效性。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心,在学习中往往被好奇心所驱使。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创设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教育重在教师的灌输说教,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和练,完全依赖教师,成了听话的学生,导致教育的僵化,缺乏情感。学生学习过程感到压抑,扼杀了童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而情境教学通过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变得多样化,激发了思维活动。
  四、情境教学的方法
  4.1 生活化情境教学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到生活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使得多种感官直觉参与学习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表象,比单纯的视听更深刻、更鲜明。生活架起了一座连接抽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的学习认知。比如,带领学生去春游,激发学生的情感,从生活中找到了作文素材。
  4.2 朗读中感受教材情境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课文的丰富情感通过朗朗读书声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感受,使他们体验到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朗读把无声的文字符号转为有声的语言,融入了情感,把教材中的语言、人物、事件等展现出来,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阐述的情境中。朗读过程中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达到了学习四位一体的效果,多种感官认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这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4.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起来生动、形象、逼真。比如,在教学《狮子和鹿》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草原和池塘的各种植物、动物,让学生把画面与课文比照学习,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如同自己亲身遨游。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一节课不能保证都在认真听讲,教师制作色彩鲜明、情境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能减轻学生的学习疲劳感,缓解压力,寓教于乐。
  4.4 教师的教态。比如,教师通过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小学生心理脆弱,如果教师举止文雅、言语温和,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当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表扬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从教师的支持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将转化为一种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创设了一种师生和谐、友好相处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爱学生,对学生给予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4.5 扮演角色。小学语文教材充满故事性,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都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学生用角色演出方式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中去,将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加深了角色的体验。
  总之,离开了情境教学,就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会变得枯燥无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师要不断探索,优化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高度重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小涵.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D]
  [2]李琴.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初探[J]
  [3]韩红丽.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的思考[J]
其他文献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针对初中生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初讨。  【关键词】语文 素质 初讨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提
作为教师,倍感随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标对中小学各级各科教材提出新要求。体现出教学的难道与深度。这要靠教师不断探索,努力进取,在工作中更新知识,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利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自己的主要工作,必须搞好基础学科的教学,在此,本人根据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初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哪些问题?据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固步自封”的知识局限,
期刊
【内容摘要】 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就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竞争中快乐地合作、探究新的知识。  【关键词】快乐激情 小组合作 以学活教 心随课动 心动课堂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姗姗而来,这是一轮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理解,去实施,去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教师要怎样才能使自
如何科学地制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在价格管制实践中的难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管制通常处于政府经济管制的核心。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定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
期刊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多角度设计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揭秘,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科学本质,让学生做故事的主角,帮助学生构建“
人们希望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的保障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应对紧急状况下的医疗急救和日常医疗服务,又要求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平配置。然而,当前由于卫生服务分散在多个部门,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卫生领域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管理混乱,难以实行全行业管理。本文旨在以科学的规划来引导卫生发展,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全市的宏观卫生管理,促进唐山市卫生的全行业监管,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