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几则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谜语一:一群孩子排成排,黄黄身子软心肠,去看个个像弯月,吃到嘴里甜又香。
谜语二: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谜语三: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庞。
生:香蕉、葡萄、西瓜。(生边说,边展示水果)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一切能量的原动力,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从实际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上好这一节课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口语交际训练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爱吃的水果。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根香蕉,请你们说一说它的样子。
生1:香蕉弯弯的。
师:你真会观察,用词真准确!谁能说得更好?弯弯的香蕉像什么?
生2:弯弯的香蕉像月亮。
师:是吗?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是弯弯的,我们应该用哪个词来形容弯弯的月亮呢?
生2:香蕉弯弯的,像月牙。
师:你能自己纠正,真了不起!以后,我们说话要做到用词准确。谁还愿意说?
生3:香蕉弯弯的,像小船。
生4:弯弯的香蕉像镰刀。
……
师:我们已经很清楚香蕉的形状了。大家再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5:香蕉是黄色的。
师:你能说出几个表示黄颜色的词语吗?
生5:淡黄、土黄、橘黄……
师:你选择哪个词来准确形容我手中的这根香蕉呢?
教师出示:香蕉穿着( )色的外衣。
生5: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生6:我平时见的香蕉还有许多小黑点,应该说: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介绍香蕉的形状和颜色吗?
生6:香蕉弯弯的,像小船,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师:连着说两个香蕉,是不是有点啰唆了?你能把第二个“香蕉”换成别的词吗?
生6:换成“它”字。香蕉弯弯的,像镰刀,它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
师:刚才,我们交流时只是调换了括号中的词语。现在看谁的本领大,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香蕉的形状与颜色。
生7:弯弯的香蕉像黄色的小船。
师:你可真了不起!老师奖励你一根香蕉。听了大家刚才的介绍,我真想尝一口香蕉,可是怎样才能吃到香蕉呢?
生8:把皮去掉。
师:(演示剥香蕉)你能把“去”换成一个更形象的词吗?
生8:剥。
师:这个“剥”字用得真好!瞧,这果肉多诱人啊!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9:黄色的。
师:谁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表示呢?
生10:米白色。行吗?
师:这个词真好!(凑上去闻)让我们闻一闻,香蕉的味道怎么样?真香啊!你们也可以剥开香蕉皮,闻一闻,尝一尝。
几个学生品尝。
生11:真香啊!又甜又香!
师:“又……又……”这个句式用得真好,把香蕉的香甜都说出来了。
学生陶醉,回味滋味。
师:香蕉味道怎么样?(板书:味道)请你们说一说。
出示:剥开果皮,露出( )的果肉,尝一口( )。
生12:剥开果皮,露出米白色的果肉,尝一口,又香又甜。
生13:剥开果皮,露出米白色的果肉。尝一口,真甜。香蕉真好吃!
师:你还加了一句赞美的话,真棒!
学生继续热情地交流。
师:现在,老师提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连起来介绍一下香蕉。我们可以加上一句:我最爱吃( )。(出示卡片,生连起来交流一段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次训练,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营造了愉悦、宽松的交际环境。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指导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使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三、创设情境
师:如果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水果介绍给我,让我品尝吗?我们先试着练一练。
师:(生邀请师)谢谢你邀请我到你家去做客。
师:这么多水果,我都不知道吃哪种好。请问哪种水果最好吃?你能给我介绍吗?
生:这里的西瓜最好吃。西瓜又大又圆,它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墨绿的花纹。切开西瓜,就能看到红红的瓜瓤和黑黑的瓜子。咬一口,又沙又甜,好吃极了。西瓜不但能给人消暑解渴,还能给人带来营养。
师:说得真好!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真想马上吃一口。
师:你还想不想当小主人,请大家到你家做客?
生:(兴奋地)想!
师:那好,让我们开始行动,邀请我们的客人。
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学生们兴致很高,主动参与,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学会了怎样表达,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相处。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教师注重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给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时间和空间。课始师生交流,课中同桌交流,课尾师生、生生交流。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群体间的互动,关注到每个学生,正是双方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
(责编 莫彩凤)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几则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谜语一:一群孩子排成排,黄黄身子软心肠,去看个个像弯月,吃到嘴里甜又香。
谜语二: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谜语三: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庞。
生:香蕉、葡萄、西瓜。(生边说,边展示水果)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一切能量的原动力,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从实际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上好这一节课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口语交际训练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爱吃的水果。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根香蕉,请你们说一说它的样子。
生1:香蕉弯弯的。
师:你真会观察,用词真准确!谁能说得更好?弯弯的香蕉像什么?
生2:弯弯的香蕉像月亮。
师:是吗?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是弯弯的,我们应该用哪个词来形容弯弯的月亮呢?
生2:香蕉弯弯的,像月牙。
师:你能自己纠正,真了不起!以后,我们说话要做到用词准确。谁还愿意说?
生3:香蕉弯弯的,像小船。
生4:弯弯的香蕉像镰刀。
……
师:我们已经很清楚香蕉的形状了。大家再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5:香蕉是黄色的。
师:你能说出几个表示黄颜色的词语吗?
生5:淡黄、土黄、橘黄……
师:你选择哪个词来准确形容我手中的这根香蕉呢?
教师出示:香蕉穿着( )色的外衣。
生5: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生6:我平时见的香蕉还有许多小黑点,应该说: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介绍香蕉的形状和颜色吗?
生6:香蕉弯弯的,像小船,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师:连着说两个香蕉,是不是有点啰唆了?你能把第二个“香蕉”换成别的词吗?
生6:换成“它”字。香蕉弯弯的,像镰刀,它穿着淡黄色的带小黑点的外衣。
……
师:刚才,我们交流时只是调换了括号中的词语。现在看谁的本领大,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香蕉的形状与颜色。
生7:弯弯的香蕉像黄色的小船。
师:你可真了不起!老师奖励你一根香蕉。听了大家刚才的介绍,我真想尝一口香蕉,可是怎样才能吃到香蕉呢?
生8:把皮去掉。
师:(演示剥香蕉)你能把“去”换成一个更形象的词吗?
生8:剥。
师:这个“剥”字用得真好!瞧,这果肉多诱人啊!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9:黄色的。
师:谁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表示呢?
生10:米白色。行吗?
师:这个词真好!(凑上去闻)让我们闻一闻,香蕉的味道怎么样?真香啊!你们也可以剥开香蕉皮,闻一闻,尝一尝。
几个学生品尝。
生11:真香啊!又甜又香!
师:“又……又……”这个句式用得真好,把香蕉的香甜都说出来了。
学生陶醉,回味滋味。
师:香蕉味道怎么样?(板书:味道)请你们说一说。
出示:剥开果皮,露出( )的果肉,尝一口( )。
生12:剥开果皮,露出米白色的果肉,尝一口,又香又甜。
生13:剥开果皮,露出米白色的果肉。尝一口,真甜。香蕉真好吃!
师:你还加了一句赞美的话,真棒!
学生继续热情地交流。
师:现在,老师提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连起来介绍一下香蕉。我们可以加上一句:我最爱吃( )。(出示卡片,生连起来交流一段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次训练,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营造了愉悦、宽松的交际环境。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指导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使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三、创设情境
师:如果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水果介绍给我,让我品尝吗?我们先试着练一练。
师:(生邀请师)谢谢你邀请我到你家去做客。
师:这么多水果,我都不知道吃哪种好。请问哪种水果最好吃?你能给我介绍吗?
生:这里的西瓜最好吃。西瓜又大又圆,它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墨绿的花纹。切开西瓜,就能看到红红的瓜瓤和黑黑的瓜子。咬一口,又沙又甜,好吃极了。西瓜不但能给人消暑解渴,还能给人带来营养。
师:说得真好!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真想马上吃一口。
师:你还想不想当小主人,请大家到你家做客?
生:(兴奋地)想!
师:那好,让我们开始行动,邀请我们的客人。
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学生们兴致很高,主动参与,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学会了怎样表达,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相处。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教师注重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给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时间和空间。课始师生交流,课中同桌交流,课尾师生、生生交流。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群体间的互动,关注到每个学生,正是双方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