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受益与版权问题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特网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教学(E-learning)正迅速普及,可以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专业培训,涉及各领域各层次的成千上万门课程都能通过因特网获取。网络教育亦将成为未来主要教育方式之一。网络课程为广泛的各层次的人群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然而,蕴藏在在线课程中的版权问题亦可能引发复杂的利益冲突。可以肯定的说,目前网络课程里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侵权,这个问题亦将阻碍我国未来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课程的现状以及网络课程的版权保护现状,对相关政策提出一些思考,促进网络教育的保护和发展,并让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在线课程 网络课程 远程教育 网络版权
  一、网络课程的定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什么是网络课程?顾名思义是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网络支撑环境。
  在我国网络课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有网络课程,一些培训机构亦向广大的网民提供需付费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新东方英语教育机构,它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能从网上找到并购买,进而进行在线教学。更有其他大量的免费课程资源。总而言之,只要有需要,涉及各领域各层次的成千上万门课程都能通过因特网获取。但关于网络课程的政策还需完善,整个市场还有待规范。
  二、网络课程相对于传统授课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授课相比,网络课程脱离了教材教案以及教师本人,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种种局限,它的特点如下:
  1.突破时空局限
  网络课程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教与学均变得灵活、自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大量的课程,都可实现非实时、非在线、远距离的教学,满足了各层次人群的多种需求。教师拥有空间上的自由,学生在时间、空间、以及课程进度选择上均有很大的自由。因此,网络课程十分适合作为学生或职业人士用于业余增值的课程,同时也便于专家人士传播专业知识。
  2.课程多样化呈现
  传统的授课通常使用静态的文本、文字、powerpoint几种媒介传授知识,而网络课程更趋于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根据教学需要,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资料链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逼真,教学材料更加广泛,从而提高课程趣味性以及学习者的参与度。
  3.网络课程开放性
  开放性分为两方面:课程内容与网络平台。在课程内容方面,网络课程可随着学科知识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或增加内容,展现最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网络课程的支撑平台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开放性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大量网络课程都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性课程,网络课程为社会大众带来利益。
  4.网络学习自主性
  网络教学的方式需要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学生通常是主动、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学习。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地点,靠自身的主动性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以及互联网资源的庞大,也让学生更能发挥自主性,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网络课程带来的效益与问题
  毫无疑问,网络课程的特点为教育提供者与需求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于教育者而言,能够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不受时间限制地录制或制作网络课程,过程中不断修正课程内容提升课程质量与效率,并插入多媒体资料更好地传达知识。对于教育机构,网络课程往往由机构内教学级别最高的教育者录制,并通过互联网快速、便捷的到达大量受众,即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课程的大面积传播。
  于学习者而言,则能够在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以低成本获取高质量的课程。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让广泛的求学者受益,尤其是软件操作的教学课程在线上往往比线下的授课更有效果。网络课程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加快了知识的传播。
  网络课程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战略性的意义。然而,网络课程为社会公众带来利益的同时,版权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网络课程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开放性,网络课程极容易出现侵权问题。
  四、网络课程中的侵权问题及成因
  网络课程发展尚未成熟,关于网络课程的版权保护政策也十分模糊。目前大部分教学网站及网络课程并没有明确的版权声明,一些网络课程还放置了大量的软件或电影作品。要分析网络课程中的版权问题,可以依照网络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流程逐步分析。
  第一是开发阶段。开发一个网络课程,除了教师本身,往往还利用到大量的其他作品资源。网络课程在利用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能未经相关人员的授权或者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
  第二是使用过程中,通过网络传播的作品更加难以控制,暂时还没有确切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课程内容不被非法复制和随意扩散,因此网络课程本身的版权难以得到保护,课程中的他人作品的扩散范围也可能不断增大。
  五、网络课程版权的政策完善
  为了在支持教育的同时保护版权,版权人、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需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在网络课程中师生分离,不仅是学生,几乎任何网民都能通过课程获取这些作品资料,另外在网络传播中,"少量复制作品"更是无从控制。以下提出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
  第一,增加网络课程开发方面的相关规定;
  美国1995年发布《知识产权与信息基础设施》遭到了普遍的反对、我国软件保护条例颁布后也受到广泛指责,它们共同的原因就是强调了作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公共利益。TEACH的颁布正是这种照顾公共利益的集中反映。目前我国网络课程使用他人作品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制定法律要求必须经过授权后使用也难以执行。因此在网络课程中,在允许作品使用的权利方面可制定相关规定:该网络课程必须是面向一定的受益群体;该网络课程必须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必须取得相关授权才可使用他人作品;任何网络课程,只要使用了他人的作品,必须在使用时标明作品来源及版权所有者。
  第二,健全版权许可机制
  在发达的许可机制下,授权能够在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顺利达成,也即许可成本低,容易解决作品使用的问题。建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所有者将自己的版权交给组织统一管理,组织代表版权所有者行使权利,与使用者协议、代收版权费用,再分配给权利人。如发生版权侵犯行为,组织也能代表版权所有者参加相关法律活动,为版权人争取权益。版权集体管理制度让管理组织成为连接版权所有者与使用者的桥梁,为使用者寻找版权所有者提供了方便,也为版权所有者争取权利提供了便利。建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络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如此,便为网络课程的开发的大量作品引用提供了方便。
  第三,建立与网络课程版权有关的各主体间的协议
  通过明确协议界定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可进一步解决版权问题,使相关权益在执行阶段更加明确和顺利。根据创作方式、版权使用的具体细节,可以形成多个协议模版,如版权许可协议,版权买卖协议,合作创作协议,委托创作协议等等。网络课程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更新,网络课程中的版权协议更要对各方责任、课程成果及其升级版本、衍生版本的权利归属等加以详细的规定,以便更好的减少版权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杨涛,E-learning的美国故事,《中国远程教育》,2003.06
  [2]刘玉梅,基于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7.06
  [3]刘建银;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4]刘建银,陈翁翔,网络课程版权问题分析,"远程教育杂志" 2004.05
  [5]刘德良,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知识产权》,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张晓婷,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社会认同度尚不高。本文总结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社会认同度低的表现,分析了认同度尚不高的各方面原因,最后提出了保证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根本举措,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社会认同度 提升质量  2009年以来,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取
期刊
摘 要: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直接导致农村学校呈"空壳化"趋势。这种空壳现象除制度因素外更有深刻的社会因素。农民群体层化,农民行为理性化,农民社会流动稳定化都不同程度上使农村学龄人数的绝对总数下降,从而导致农村学校呈现"空壳化"。  关键词:农村学校;空壳化;社会因素  近年来,农村学生纷纷涌向城市,急剧减少了农村学校的生源。生源的大量流失,使农村的大部分学校逐渐"空壳化"。这一趋势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
期刊
摘 要:以教育的最终目的-育人作为指导,在资助过程中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重点,调整高校奖助学金资助方式,建立灵活的奖助学金评选机制,整合各类奖助学金资源,发挥奖助学金对学生的激励、规范等积极作用,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达到助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奖助学金制度;育人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体系是由国家、学校、社会共同构建的,主要包括国家奖学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中越来越多破坏生态平衡和残害动物行为的出现,环境保护运动和动物保护运动不断兴起。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衰竭,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更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动物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能以法律的方式通过赋予动物权利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问题不仅是民法学研究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环境资源法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那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门教学艺术,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以小学五年级为例,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
期刊
教育部高教司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要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要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与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根据以上的各项培养目标与教学原则,同时结合社会发展与工作岗位需求,高职英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能烹饪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烹饪专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烹饪化学是烹饪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烹饪化学实验作为烹饪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点。目前国内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烹饪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研究较少,尚无与烹饪化学相配套的实验教学指导性教材。探讨并寻找烹饪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烹饪专业;烹饪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和市场对设计要求的不断提升,一方面许多企业纷纷面临人才资源匮乏的困境,另一方面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遭遇严重的质疑和残酷的竞争。如何保证学院教育的含金量,切实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利用有限课时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从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贯穿入手,利用连续型的课题任务布置,是本文将探讨的一种基于以上目标的实验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克服形式化、盲目化、数字分化、纯工具化和德育淡化等不良倾向,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绩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动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
期刊
摘 要:"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行列式;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如果传统的注入式观念不能根除,那么改革就只能是娓娓动听的空谈阔论,所以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点是教学观念上的破旧立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