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媒介,电影作为一种新艺术,来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回到”文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作文课堂上,死记硬背,素材匮乏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今,电影作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电影,与学生共同观影,共同赏析,适时点拨,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将电影的拍摄手法运用于写作中。
   关键词:电影教学 作文教学 借鉴
  “得作文者得语文”,毋庸置疑的是,作文在语文学习中一直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卷面成绩占比中来还是从对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却常常会面对一个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场景。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背景下,大多高中语文老师通常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上,存在让学生大量地去接触优秀范文甚至是背诵经典篇目,或是给学生灌输各种作文的定式谋篇布局的现象,以保证在应试时学生能拥有一个所谓保险的作文分数。然而这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生活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写作时只会不动脑子地机械性地构造框架即五段三论式;搬运平时死记硬背的一些名言警句和素材,中国有那么多发人深思的典故,他们提笔却只能记起屈原跳江、贾岛推敲、陶渊明归隐……他们不擅长留意生活的美,积累优质的写作素材,也无法对文题进行细致而又多方面的思考。进而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感情,单薄、无趣又枯燥。而实际上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是充满血肉的,是感情的表达,也是思维的碰撞。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和高考作文的偏向思辨性的命题转换,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学会转换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观念,在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需紧跟时代,新课标中与之相呼应的部分便是学习任务群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落到课本上,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第四单元的对应主题是: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活。
  电影是媒介的一种,运用光影、音乐和色彩塑造了一个个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一幕幕激情澎湃的画面。一部好的电影是与文学息息相关的,无论是他的拍摄手法还是人物性格和台词的描绘都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时代和现实背景下,开设电影作文教学,选择优秀的中外经典电影,和学生一同观看赏析,从各个角度分析理解影片,切实将电影观赏和作文写改联系起来,形成电影致力高中作文,作文反哺电影观赏的良性循环。将电影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师生共同交流、赏析,开启新的作文教学之旅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一.跟随情节,积累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然是由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支撑起来的,这些素材或是足够新颖或是能够被作者熟练地大量地排比式的使用。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大多时间都忙于学业,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观察自然和观赏世界。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我们学生的作文不能离开生活素材的积累运用。但实际上,学生从来也不是真空的人,他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清晰灵动的耳朵。每天的上下学的途中、父母餐桌上的对话……无一不是作文素材的来源。我们不应无视这些可以为学生带来素材灵感的生活场景。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对这些场景有些无动于衷,缺乏对生活必要的敏感性。而相当多的电影来源生活、取自小事,比如关于校园暴力情节的《少年的你》;关于青春期懵懂爱情的《怦然心动》;关于友情亲情陪伴温暖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等。电影本就是生活艺术,取自生活,生活大程度上比电影更丰富多彩。通过共同赏析这些电影,选择重点赏析一些细节桥段,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生活虽然平常但其实并不平淡,只有让他们被各样的生活细节感动,学会感动,才会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用笔尖书写感动。
  同时,电影作为一个时代或是一个话题的缩影,具有高度的精华性和主题性。比如曾收获无数好评的外语高分电影《海上钢琴师》《楚门的世界》《何以为家》等,又或是这几年在荧幕上比较火热的可以科普我国我党历史的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这些影片都无一例外的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一定的时代背景。学生可以在影片播放的两个小时内通过紧凑的情节体会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故事,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的文化背景。
  二.跟随镜头,学习布局,优化写作结构
  (一)于细微平凡处见大人物
  越是平凡普通的人越会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真实的感情,我们都是小人物,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好就足以打动人。近年来小说获奖的也多是将中国人生活中那些普通事活灵活现的作家,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所说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我们的学生正如上文提到过的,往往就是缺这一份对普通人的细微观察力。
  说起小人物也有大能量,不由地便会想到黑马影片:《无名之辈》,无名之辈,道出了小人物的辛酸,却道尽了人生的悲喜。就像我们写作一样,轰轰烈烈固然刻骨铭心,平平淡淡却也给人致命一击。
  电影拍细微处时常常会使用特写镜头,放大重点事物,运用到写作中去,其实也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抓住生活细节,将其抽丝剥茧、多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也会有《无名之辈》这样的动人效果。
  (二)将蒙太奇引入作文
  蒙太奇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简而言之就是导演通过几个镜头的剪辑传递出他想要表达意思来。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写作記叙文时,常常陷入流水账式的叙述中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都不建议学生高考时写作记叙文,去选择相对保险的按格式走的议论文。
  一些学生写旅游便是:今天我和父母一起开车去西安玩儿,车子上了高速,但不巧遇上了大雾天,爸爸说……妈妈说……然后我们就下了高速……然后我们到了西安……相信如果这样的片段被拍成影片,我们一定会觉得无聊。老师和学生强调的直接切入主题相对抽象,但如果我们可以选择上个星期口碑很好的《拆弹专家2》中的一段视频:拆弹专家潘乘风因为一次任务失去了左腿,之后他锻炼恢复想归队,但是领导却因为不想担责调他去书面工作,他非常的不满与愤怒,画面一转直接就是五年后,他已经背叛警署,成了一个恐怖分子……这样就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在写作时不是事事都需要交代,需要挑与主题息息相关事写,可以一笔带过,可以通过人物前后的对比来描写,可以通过他人的一句话介绍,之后直接进入主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高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阅读兴趣薄弱、阅读体验不真切、思想主旨难把握、解读明显偏差等现象。基于共情理论衍生出来的共情式阅读有助于高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然而,共情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高中生需要通过激发兴趣、注重积累、主动思考、乐于协作、巧用科技的途径来培养共情式阅读能力。   关键词:共情式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 培养路径  基于共情理论
内容摘要:《应物兄》里代表国外儒学研究的程济世与代表传统儒学研究的芸娘的有一个不谋而合观点——“传统的变化、断裂,如同诗歌的换韵。任何一首长诗,都需要不断换韵,两句一换,四句一换,六句一换。换韵就是暂时断裂,然后重新开始。换韵之后,它还会再次转成原韵,回到它的连续性,并最终形成历史的韵律。正是因为不停地换韵、换韵,诗歌才有了错落有致的风韵。每个中国人,都处于这种断裂和连续的历史韵律中”。①本文认为
内容摘要: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精准化”教学。公共课课程作为课程的重要基础部分,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作为切入点,探讨高职扩招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在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扩招 精准教学 公共课教学  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给高
内容摘要:湘西苗族古歌以口头表达的语言形式,叙述了湘西苗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湘西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苗族古歌自身传承特性的限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基于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从保护机制的设立和传承人员的培育,以及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播途径的扩大等方面入手,继续加大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古歌 传承危机 对策 文化传承
今年六一,天气陡然热了起来。我坐在电脑前,读郝敬东先生的散文集《西路苍茫》,我的身心仿佛跟随着他在祖国大地驰骋穿越,风的倩影擦身而过,清凉随之而来。  美丽的画面一帧一帧在眼前展开,意境的湖水开始蔓延,持久的快意让你感觉不到疲惫。  郝敬东先生足迹所到之处,风光迤逦迷人。把这些风光用文字呈现出来,确非易事。倘是照相,就直接明了,文字的描述首先需要經过大脑的接纳然后再外显出来,时常会感觉到字词的匮乏
期刊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在教师正确把握认知与情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相关教育教学情境,以情感价值为依托,旨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产生的教育。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片面追求知识与技能发展已无法满足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也无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古诗词特点入手,抓住学生对“美”的欣赏提出相应教学策略,在感受诗词之美中发展情感体验,以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情
内容摘要:人类通过阅读这一方式来获得知识、认识世界,通过阅读,作者与读者能够展开交流,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在学生自身个性的基础上,开发了国学“阅读微课程”以便激发学生的国学阅读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的阅读视角,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国学读本,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素养。本文首先展开学生的阅读调查,从而为开发国学“阅读微课程”奠定基础,并明确实现路径,最后进行
内容摘要: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描述作家理想的科技乌托邦图景。本文将从全书核心所罗门之宫入手展示《新大西岛》中的科技乌托邦图景,通过《新大西岛》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揭示培根科学高于宗教的思想,并对书中的其他反乌托邦话语进行分析,揭露《新大西岛》中的科技乌托邦理想必然破灭的命运。   关键词:《新大西岛》 科学与宗教 乌托邦 反乌托邦  只有不到40页篇幅的《新大西岛》是弗朗西斯·培根晚年的集大
内容摘要:缩略词是语言一种特有的现象,各种语言在词语的缩减构成简称的方式上各有不同,英语和汉语是语言中典型的对立语言,本文运用汉外对比分析的相关理论对英语和汉语缩略词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异并归纳,并从缩略词构成方式、语用色彩、文化色彩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缩略词 英汉对比 构成方式 语用色彩  缩略词,即抽取原词语的共有部分或概括几个事物的共同属性,再加几个数词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术语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要,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受到阻碍,笔者在探究其原因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传播渠道单一,内容缺乏创新等。通过对传播现状及困境具体研究分析后,提出确定受众市场,建立新媒体传播渠道,多形式展现非遗,跨界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阜阳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