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老房子就像是一曲老歌吧,在古旧的唱片机里发出咿呀的音调,诉说着另一个时代的故事……青岛的老房子很多,大多是充满了异国情调的西式建筑。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老房子渐渐成为时尚的新宠。酒吧,旅店,私家菜馆,甚至婚纱影楼,都陆续开在了我们儿时记忆的老房子里。是啊,在越来越拥挤的都市,哪里还能找到爬满青藤的屋檐与露天花园的古老情调?在这个集体怀旧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时尚生意选择了在老房子里发出另类的光芒。
红房子里的曼陀罗
掌柜:
徐峰,背包客,酷爱徒步旅行。曾九进西藏、六进尼泊尔。是老房子、老器物的爱好者,自诩“梦想永远在路上。”
广西路,曾有着“青岛第一路”的地位。十九世纪末,德军侵占青岛后为了规划前海洋人别墅区,首先开辟了这条当年被命名为“海因里希亲王大街”的大路,并在此建起了电信电报大楼。青岛的城市下水道、电缆的铺设,也是最先从这条路上开始的。可以说,广西路上浓缩了早期青岛的商业、文化发展史,环绕在一些著名建筑上的人文历史光环至今仍熠熠生辉。
这条路上的老建筑,大多有着老旧的红和古朴的雕花柱廊。尽管多数都已经是百岁高龄,但仍能反映出当年的繁荣。在其中的一栋老房子内,我们发现了这间别有洞天的“曼陀罗”。
通透的落地玻璃门,将屋外的车水马龙与静谧的“曼陀罗”世界隔绝开来。神秘的古印度乐曲萦绕,环抱着众多东南亚风情的珍贵藏品,游者像是来到了古老的东方世界。店如其人,曼陀罗的主人也具有浓浓的怀旧情节,对逝去的旧日时光很有感情,这从他对老房子、老器物的钟爱便能看出。选在广西路上开店,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昔日繁华。
这家店尽管只有20平米,但因为老房子的室内屋顶都很高,所以被店主自己设计的石头阶梯隔成了楼上和楼下两部分。楼下展出的净是类似人皮鼓之类的稀奇玩意儿,而一进门左手边的照片墙,则挂满了店主游历尼泊尔、泰国、西藏等地,与当地民众的留影图片。拾阶而上后,楼上的收藏更让人大开眼界,比如正在艺术界大热的唐卡、清朝的刺绣佳艺、还有17世纪出品的印度细密画,纷繁、绚丽的画风让人惊叹。除此之外,从尼泊尔远道而来的金刚亥母、右臂玛哈嘎拉等神像也会吸引你的眼球。在百年老宅的屋檐下经营着先锋艺术的生意,这也是这个年代里所流行的。
外交官邸里的酒吧
掌柜:
Mrs Zhao,青岛最有历史的酒吧女掌柜,还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幸福妈咪。
一个世纪以前,“郎园”本是海边树林里的一幢德国外交官官邸。90年过去了,作家赵玫写了《郎园》这本意味悠长的书,后来费翔又在此拍摄了《郎园》电视剧……如今,郎园成了青岛最有历史的酒吧。
这是一所有着近百年沧桑历史的德式老别墅。它的砖墙是暗红色的,而屋顶却是尖尖的,很像童话中的城堡。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郎园住过很多代不同的人物。虽然历尽变故,几易房主,但因建筑质量和一百年前匠人们的精益求精,直到现在,别墅里面古老的木制结构和外墙布置还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着它幽雅而古朴的异国情调。
如今的郎园酒吧,有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女主人。其实,最早看好这座别墅的是她先生,一眼就被它高傲而幽雅的异国风情所打动。后来,颇具才情的女主人禁不住诱惑,主动接过了酒吧的生意,还给整栋建筑的装饰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老式的木窗,古旧的地板,亚麻色的窗帘,整个房间的灯光也是昏黄的暧昧色系,淡淡的,却有一种难言的温暖,复古而高雅。郎园处处洋溢着不似寻常德式建筑的菱角分明的横平竖直,整个院子里还融入了更多阳光沙滩式的浪漫景物。薰衣草,迷迭香,薄荷草……郎园的女主人在别墅二层的木楼梯旁种了很多好看的花花草草,美化庭院的同时,还能给酒吧的西餐料理提供最新鲜的食材。
很多明星和名人都曾经在郎园举办过婚礼。夜晚,和朋友们坐在院子的花廊下,享受着习习海风吹来的雨丝,就着正宗的巴西烤肉,喝着冰镇啤酒,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喜欢安静的,则可以在屋里靠窗而坐,束起窗帘,透过窗子看窗外的大海波澜起伏。
背包客的梦想驿站
掌柜:
老赵,有故事的旅馆掌柜,喜欢收藏与船和大海相关的老东西。
门口摆着两个舵轮,旁边还经常会放着一条破旧的胶皮船,如此鲜明的“路上行船”,让海伦雅居总能引得路过者驻足一瞧。就像老板老赵一直对外宣称的那样,海伦雅居是个性小世界,人文大世界。
这栋红白相间的德国建筑,曾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的贵族理发厅,如今却成了老赵的客栈。虽然老房子整天散发着海鲜的腥味与陈旧味,却依旧挡不住海内外的背包客们踏进这里小住。
旅馆内布置得像船舱般的拥挤杂乱,随处可见老式的钟表,轮盘,留声机,罗盘,很特别。尤其是各式各样的船钟,有着时光的沉淀和印痕,在整点时分钟声齐鸣,就像这老房子和它的主人一样,向路过者讲述着过去的那些经历。
音乐、啤酒、海鲜、国际互动,这就是海伦雅居的主题。老板非常好客,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也因此拥有了许多天涯海角的朋友。夜里,尤其是海风阵阵的夏夜,不同肤色的背包客们在这里把酒言欢、畅谈天下,然后在微醺中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板地到二楼的小阁楼上,枕着不远处栈桥的海涛声,做一个与梦想有关的梦……
教堂脚下的锦绣坊
掌柜:
小闵,苏绣弟子,因热爱刺绣,千里迢迢跑到苏州拜师学艺数年,淳朴的老房子搭配最时尚的服装生意,如今的生活状态是她最想要的。
沿着天主教堂的石牙子路往下走不远,就会看到一家名叫“锦绣”的中式衣店。门面虽然不大,却摆满了精致的刺绣艺品和改良后的时尚旗袍,时不时的,就把在不远处参观天主教堂的外国游客吸引进来了。
刺绣,是古代女红的一种,也是现代女孩子心底的梦。对经营“锦绣”的店主小闵来说,刺绣更是她的另一生命。自小在佳木斯长大,却拥有一手属于江南女子的刺绣绝活,在成为青岛儿媳后,小闵就和婆婆一起租下了天主教堂旁边的这件老屋,专心做起了刺绣活儿。
小闵的婆婆说,她们一直都很喜欢天主教堂脚下这些的老建筑,端倪已久,直到某一天看到这个老房子打出了门头出租的告示,就立刻搬了进来。它的历史虽不及旁边百年的异国建筑丰厚,但也是当年人民公社的旧址所在,见证了青岛四十多年来的城市变化。
在老房子里经营老手艺,民族的东西反而成为了世界人民都很宠爱的收藏。渐渐的,来青岛旅游的外国人都知道要去天主教堂脚下的“锦绣”里淘点宝贝才能离开。而小闵的手艺也确实没让人失望。绸面、缎面,甚至羊绒面上,纤纤玉手穿针引线。她的绣品可以是华贵绚丽的盘金龙凤,也可以是清描淡绘的波浪祥云,浓妆淡抹总相宜。每一件都独一无二,要经过打版、设计、画稿、制版等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特别是用四分之一细的丝线、五六种相近色彩绣出来的花朵,鲜活到令人叹为观止。一朵牡丹,一枝红梅,经小闵的手绽放在旗袍或长裙上,传统与现代统一了起来。身着这般精美的女子,也宛如“花样年华”里婷婷袅袅走出的曼玉,散发出别样风情。
红房子里的曼陀罗
掌柜:
徐峰,背包客,酷爱徒步旅行。曾九进西藏、六进尼泊尔。是老房子、老器物的爱好者,自诩“梦想永远在路上。”
广西路,曾有着“青岛第一路”的地位。十九世纪末,德军侵占青岛后为了规划前海洋人别墅区,首先开辟了这条当年被命名为“海因里希亲王大街”的大路,并在此建起了电信电报大楼。青岛的城市下水道、电缆的铺设,也是最先从这条路上开始的。可以说,广西路上浓缩了早期青岛的商业、文化发展史,环绕在一些著名建筑上的人文历史光环至今仍熠熠生辉。
这条路上的老建筑,大多有着老旧的红和古朴的雕花柱廊。尽管多数都已经是百岁高龄,但仍能反映出当年的繁荣。在其中的一栋老房子内,我们发现了这间别有洞天的“曼陀罗”。
通透的落地玻璃门,将屋外的车水马龙与静谧的“曼陀罗”世界隔绝开来。神秘的古印度乐曲萦绕,环抱着众多东南亚风情的珍贵藏品,游者像是来到了古老的东方世界。店如其人,曼陀罗的主人也具有浓浓的怀旧情节,对逝去的旧日时光很有感情,这从他对老房子、老器物的钟爱便能看出。选在广西路上开店,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昔日繁华。
这家店尽管只有20平米,但因为老房子的室内屋顶都很高,所以被店主自己设计的石头阶梯隔成了楼上和楼下两部分。楼下展出的净是类似人皮鼓之类的稀奇玩意儿,而一进门左手边的照片墙,则挂满了店主游历尼泊尔、泰国、西藏等地,与当地民众的留影图片。拾阶而上后,楼上的收藏更让人大开眼界,比如正在艺术界大热的唐卡、清朝的刺绣佳艺、还有17世纪出品的印度细密画,纷繁、绚丽的画风让人惊叹。除此之外,从尼泊尔远道而来的金刚亥母、右臂玛哈嘎拉等神像也会吸引你的眼球。在百年老宅的屋檐下经营着先锋艺术的生意,这也是这个年代里所流行的。
外交官邸里的酒吧
掌柜:
Mrs Zhao,青岛最有历史的酒吧女掌柜,还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幸福妈咪。
一个世纪以前,“郎园”本是海边树林里的一幢德国外交官官邸。90年过去了,作家赵玫写了《郎园》这本意味悠长的书,后来费翔又在此拍摄了《郎园》电视剧……如今,郎园成了青岛最有历史的酒吧。
这是一所有着近百年沧桑历史的德式老别墅。它的砖墙是暗红色的,而屋顶却是尖尖的,很像童话中的城堡。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郎园住过很多代不同的人物。虽然历尽变故,几易房主,但因建筑质量和一百年前匠人们的精益求精,直到现在,别墅里面古老的木制结构和外墙布置还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着它幽雅而古朴的异国情调。
如今的郎园酒吧,有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女主人。其实,最早看好这座别墅的是她先生,一眼就被它高傲而幽雅的异国风情所打动。后来,颇具才情的女主人禁不住诱惑,主动接过了酒吧的生意,还给整栋建筑的装饰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老式的木窗,古旧的地板,亚麻色的窗帘,整个房间的灯光也是昏黄的暧昧色系,淡淡的,却有一种难言的温暖,复古而高雅。郎园处处洋溢着不似寻常德式建筑的菱角分明的横平竖直,整个院子里还融入了更多阳光沙滩式的浪漫景物。薰衣草,迷迭香,薄荷草……郎园的女主人在别墅二层的木楼梯旁种了很多好看的花花草草,美化庭院的同时,还能给酒吧的西餐料理提供最新鲜的食材。
很多明星和名人都曾经在郎园举办过婚礼。夜晚,和朋友们坐在院子的花廊下,享受着习习海风吹来的雨丝,就着正宗的巴西烤肉,喝着冰镇啤酒,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喜欢安静的,则可以在屋里靠窗而坐,束起窗帘,透过窗子看窗外的大海波澜起伏。
背包客的梦想驿站
掌柜:
老赵,有故事的旅馆掌柜,喜欢收藏与船和大海相关的老东西。
门口摆着两个舵轮,旁边还经常会放着一条破旧的胶皮船,如此鲜明的“路上行船”,让海伦雅居总能引得路过者驻足一瞧。就像老板老赵一直对外宣称的那样,海伦雅居是个性小世界,人文大世界。
这栋红白相间的德国建筑,曾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的贵族理发厅,如今却成了老赵的客栈。虽然老房子整天散发着海鲜的腥味与陈旧味,却依旧挡不住海内外的背包客们踏进这里小住。
旅馆内布置得像船舱般的拥挤杂乱,随处可见老式的钟表,轮盘,留声机,罗盘,很特别。尤其是各式各样的船钟,有着时光的沉淀和印痕,在整点时分钟声齐鸣,就像这老房子和它的主人一样,向路过者讲述着过去的那些经历。
音乐、啤酒、海鲜、国际互动,这就是海伦雅居的主题。老板非常好客,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也因此拥有了许多天涯海角的朋友。夜里,尤其是海风阵阵的夏夜,不同肤色的背包客们在这里把酒言欢、畅谈天下,然后在微醺中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板地到二楼的小阁楼上,枕着不远处栈桥的海涛声,做一个与梦想有关的梦……
教堂脚下的锦绣坊
掌柜:
小闵,苏绣弟子,因热爱刺绣,千里迢迢跑到苏州拜师学艺数年,淳朴的老房子搭配最时尚的服装生意,如今的生活状态是她最想要的。
沿着天主教堂的石牙子路往下走不远,就会看到一家名叫“锦绣”的中式衣店。门面虽然不大,却摆满了精致的刺绣艺品和改良后的时尚旗袍,时不时的,就把在不远处参观天主教堂的外国游客吸引进来了。
刺绣,是古代女红的一种,也是现代女孩子心底的梦。对经营“锦绣”的店主小闵来说,刺绣更是她的另一生命。自小在佳木斯长大,却拥有一手属于江南女子的刺绣绝活,在成为青岛儿媳后,小闵就和婆婆一起租下了天主教堂旁边的这件老屋,专心做起了刺绣活儿。
小闵的婆婆说,她们一直都很喜欢天主教堂脚下这些的老建筑,端倪已久,直到某一天看到这个老房子打出了门头出租的告示,就立刻搬了进来。它的历史虽不及旁边百年的异国建筑丰厚,但也是当年人民公社的旧址所在,见证了青岛四十多年来的城市变化。
在老房子里经营老手艺,民族的东西反而成为了世界人民都很宠爱的收藏。渐渐的,来青岛旅游的外国人都知道要去天主教堂脚下的“锦绣”里淘点宝贝才能离开。而小闵的手艺也确实没让人失望。绸面、缎面,甚至羊绒面上,纤纤玉手穿针引线。她的绣品可以是华贵绚丽的盘金龙凤,也可以是清描淡绘的波浪祥云,浓妆淡抹总相宜。每一件都独一无二,要经过打版、设计、画稿、制版等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特别是用四分之一细的丝线、五六种相近色彩绣出来的花朵,鲜活到令人叹为观止。一朵牡丹,一枝红梅,经小闵的手绽放在旗袍或长裙上,传统与现代统一了起来。身着这般精美的女子,也宛如“花样年华”里婷婷袅袅走出的曼玉,散发出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