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断送未来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iw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魏景初二年(238年)年底,年仅三十多岁的魏明帝病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安排后事。由于他的三个儿子都早早死了,因此他立自己的侄子兼养子——八岁的曹芳为太子。
  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无法领导伐蜀灭吴大业,也无法掌控曹魏内部门阀林立的政局,所以,魏明帝准备安排几位辅政大臣。最初列在辅政大臣候选名单里的人,是曹家的人和夏侯氏的后代,而刚刚在辽东立下赫赫功勋的太尉司马懿以及其他异姓功臣都被排除在外。
  这个辅政大臣的名单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更是危机感日增。刘放与孙资是三朝元老,早在魏文帝时就已封侯,现在又备受魏明帝的信任,日常政务和军事实际上都由他们二人掌管,他們所执掌的中书省成为曹魏朝廷中权力最大的机构。
  可在辅政大臣候选人夏侯献、曹肇等人看来,刘放和孙资只会写写文章,实权和封邑却远在他们之上,心中既忌妒又怨恨。一天,夏侯献、曹肇等人在宫里碰到刘放和孙资。夏侯献看到远处有一只鸡栖于树上,便故意对曹肇说:“你看那几只鸡,在高枝上停留得够久了,可是它们还能在那儿待多大会儿呢?”夏侯献嘴里在说鸡,眼睛却瞟着刘放和孙资。
  这句话让刘放和孙资知道,这些权贵子弟一旦上台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多年来他们之所以能执掌中杠,靠的不是家族背景,而是魏文帝和魏明帝的信任。如今魏明帝命不久矣,而太子曹芳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不是他们可以栖身的大树。为了保住身家性命,他们必须有所行动。
  恰在此时,魏明帝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还让他位列辅政大臣之首。曹宇谦辞推让,说自己才疏学浅、资历平平等。但不知道是曹宇的奏疏写得过于真诚,还是曹宇那些谦虚的话本来就是实情,魏明帝看完曹宇的奏疏竟然犹豫起来。刘放和孙资抓住机会,轮番进言,竟然让魏明帝改变了想法,另任曹爽为大将军。刘放和孙资竭力推荐曹爽,原因只有一个:曹爽是原辅政大臣名单里最笨的。
  接着,刘放和孙资又劝魏明帝废除原先的辅政候选人名单,改以曹爽、司马懿辅政,原因是曹爽毕竟资历有限,有司马懿相助政权方可稳定。这么大的变动,魏明帝竟当场同意了。
  曹肇的弟弟最先听到风声,立刻去见曹肇等人,让他们赶紧回宫去见皇上。曹肇等人到宫门口时,天已黑了,刘放和孙资已宣诏宫门,任何人不得进入。天亮了曹肇又去,还是进不去,他越想越害怕,竟然自诣延尉请罪。最后,夏侯献见到了魏明帝,可魏明帝对他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出去吧。”夏侯献无奈,流涕而出。
  不久,曹宇、曹肇、夏侯献等人都被罢了官,而毫无能力的曹爽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成了曹魏八岁小皇帝的辅政大臣。结果就是,司马懿不露声色地一口一口吞掉了曹爽集团,也吞掉了整个曹魏政权。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虽然无福消受花团锦簇的偌大家业,却为幼子刘承祜留下了一套强有力的辅佐班子:宰相苏逢吉统百官,右仆射杨邠抓机要,侍中郭威管打仗,中书令史弘肇典宿卫,三司使王章理财赋。  这个团队的成员论个人专业能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论德行与情商却有严重的缺陷。史弘肇深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看不起“笔杆子”,曾公然嘲弄苏逢吉和杨邠说:“安定国家,在长枪大剑,安用毛锥!”文臣们根本瞧不上这个老粗,
建安十三年(208年)对曹操来说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乌桓回师,路上还看了大海、写了诗;北征途中首席參谋郭嘉死了,曹操还来不及悲伤,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他还杀了老愤青孔融和私人医生华佗。最重要的是,这一年在赤壁,曹操折戟沉沙、霸业遇阻。在这个多事之秋,曹操却忙里偷闲,专门派人去匈奴人那里接回了才女蔡文姬。有人说曹操这样做是为繁荣文化事业,还有人说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事实并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文人士大夫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在服饰上就表现为袒胸露怀。  女子深衣的下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
御史台狱卒梁成走过关押苏轼的牢房,透过铁栅栏,看到苏轼戴着枷锁,坐在一捆稻草上,头发蓬松地披散开来。  梁成觉得苏轼今天有点儿异样,他愣愣地盯着面前的饭罐,目光显得呆滞,失去了昔日惯有的光彩。乱蓬蓬的胡须后面,是一张乌青的嘴。此刻,这张嘴正在微微地颤抖。  梁成想:“写几首诗就遭这么大的罪,大宋朝的历史上几时有过啊?看来这世道变了。”他走上前去,隔着栅栏小声问道:“苏公,你是否病了?”苏轼抬起头来
正德四年(1509年),举人潘埙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一个级别很低又不讨人喜欢的言官职位。  潘埙上任后,第一支反腐之箭便射向了位高权重的大太监刘瑾。在给皇帝的报告中,潘埙指出,皇帝为什么“失聪”,就是因为双耳被刘瑾的谗言堵塞了,要想听到真话,必须将刘瑾这颗“耳塞”拔掉。明武宗当然没把潘埙的这份报告放在心上,没了刘瑾,谁陪自己玩?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潘埙的工作积极性。  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后,潘
在遥远的东非高原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它悠久的历史可以和辉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相媲美。在该国奥莫低谷考古发掘出来的远古人类化石“露西(Lucy)”,证明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万年以前,颠覆了世界对人类历史起源的传统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全人类的远祖或许就是从那里走出原始丛林,漂泊迁徙到世界各地的,而那里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后的原始丛林部落社会。  这个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神奇令每一
1864年四月,洪秀全病逝,其长子洪天贵福继位。没多久,湘军攻破天京,洪天贵福出逃,但逃亡的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即被俘。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在写给清朝官府的供词中, 自然少不了提到他的父亲洪秀全。  从洪天贵福的供词中可知, 洪秀全有88个妻妾, 洪天贵福是排位第二的赖氏所生。九岁时,洪天贵福就在父亲的张罗下娶妻四人, 此后,洪秀全就再也不允许他与母亲和姐妹们相见。洪天贵福想念母亲,只能趁父亲忙于公
唐代诗人岑参出生于官宦世家。由于家境优越,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非常受宠,这使他养了一身纨绔子弟的毛病,对学习也很不上心。  不幸的是,岑参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母亲因伤心过度,也大病一场,家里的一切重担都压在了大岑参两岁的兄长身上。岑家的仆役们眼看主家衰落,也各自寻找出路。一时间,偌大的宅院只剩下母亲和岑参兄弟俩。  小岑参虽然也知道家里的变故,但一身的纨绔习气却还没改过来。一天,他趁
全真教是金庸小说里一个很牛的武林组织,天下第一大门派,它的武功一度是“玄门正宗”,特别是创始人王重阳,武功天下无敌。但它也是衰落得最厉害的门派,几乎是直线式自由落体下跌,别看创始人这么牛,才传了三代,就沦为江湖的末流,混不下去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成什么样呢?它的第二代弟子,七个人加在一起可以挡住黄药师;可到了第三代弟子,98个人加在一起挡不住一个郭靖。更丢脸的是,金轮法王只派了两个
金太祖庶长孙完颜亮做了皇帝后曾经发誓:“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也就是要阅尽天下美女。因此,他常常瞪着色眼,瞄着宗室女人,频频下手,“妇姑姊妹尽入嫔御”,同族美女也不放过。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葛王(后来的金世宗)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  乌林答氏和完颜雍同岁,且是青梅竹马,他们五岁的时候就订婚了。由于完颜雍父亲早逝,母亲出家为尼,完颜雍便住进乌林答氏家里,和乌林答氏一起长大。18岁时,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