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现代白话文学习的基础。一些文言文表达的内容言简意赅,蕴含深刻的含义。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怀,另一方面能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一味地进行应试教学,加上高考中文言文重点考查的是语言层面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向学生讲解重点文言词句,而忽略了精选文言文的文章艺术特色和鉴赏内容,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文言文常识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大多數高中生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阅读能力和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在鲁教版的语文文言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繁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比较沉重,在教师教学紧张和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下,教与学的效果均不理想。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人们的认识发展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生在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普遍存在学习困难,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陌上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符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在温暖的阳光下,美丽的女子罗敷正在采桑,她的美好吸引了很多路人的关注。通过这一情境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以下问题:“她是谁?她在做什么?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使官在做什么?罗敷的反应是怎样的?”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2.转变阅读教学方法
  将高中文言文句子进行合理、正确的翻译是理解文言文内容、情感和文章内涵的关键。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词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并能够发现特殊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牢固掌握文言文知识。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文言课文《滕王阁序》的学习中,对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鉴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进行展现,并结合诗人的处境,让学生自主感受诗人在这句诗中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滕王阁序》内涵的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基于教育界对文言文的重视,高考在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还结合所学文言文知识设置了课外考核内容。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课本上的文言知识,而且需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高中文言文阅读规律。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是诵读和感知文字。文言文言简意赅,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深刻领悟其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出重音,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气势。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重点虚词和实词用法的理解。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教师需要有策略地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词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捕蛇者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习和归纳一些文言重点实词和重点虚词,包括“之”的用法,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之”出现的不同位置来探求虚词“之”的不同意义。
  4.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情感美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言文是千古流传的经典,所蕴含的思想和现今人们的思想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作者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桥梁,透过文言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美。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涉及的文言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出师表》“报先帝而忠陛下”;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文言名句闪耀着作者独特的创作锋芒和思想情感。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文言诗词教学的契合点,做好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特点、学习现状,选择一些适合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背诵,在诵读和背诵中进一步把握和感受文言诗词的韵味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此,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规律,在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重要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271600)
其他文献
很多教师爱抱怨学生的认知肤浅,思维简单。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固然,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低效的、无效的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网络时代,通过复制别人的教学设计,将别人的观点、做法转移到自己这来比比皆是,结果自己的课堂成了跑马场,基本是没有思路,没有主线。也有一些课堂设计规规矩矩,不敢旁逸斜出,课堂如进入漫漫荒漠,没有活水源头。课堂上
文学作品是作家个性体验的产物,没有生活就不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而没有对生活的个性化的深刻体验,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空泛而肤浅的。文学类文本是作家个性体验与心灵感悟的结晶,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质疑,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解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抓住问题的生成与解答两个环节,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最终让学生实现自主化探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数字诗,据说是宋代人邵雍写的,后被收入古代私塾的启蒙课本。短短的一首诗中嵌入了十个数字,依次把距离、烟村、楼台和花木连接起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意境清雅,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  数字是抽象乏味的,但当数字扑入诗歌的怀抱,也会有佳作产生。数字因为诗歌而流光溢彩,诗歌因为数字而美不胜收。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
黄厚江老师主张的语文共生教学是“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特点,依据本色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运用共生理论协调语文教学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实现语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反映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写作体验,在写作中掌握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形成写作经验,在写作中培养写作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有9条要
互动式教学的理念虽然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互动有效性却一直无法提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认识不清。互动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概念,基于这一概念并没有一套具体的教学程序、方式与方法。互动式教学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这一理念要领的基礎上,结合所要教的具体内容和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进行不同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设定,而不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对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