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广西汛期暴雨过程水汽特征

来源 :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广西汛期暴雨过程中的水汽和风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暴雨发生发展与广西区域水汽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含量的增强一般出现在暴雨发生之前。广西区域暴雨发生和间歇与夏季风的加强及中断关系密切。广西区域暴雨期与非暴雨期水汽收支情况及其输送路径的差异明显。暴雨期,广西区域的水汽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非暴雨期,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南海。暴雨期的水汽收入远远大于非暴雨期。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途径。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思维。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普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内容标准的重要部分,并就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对“分析与论证”的要求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在高中探究实验中,多数情况需要定量的测量,测量必然会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通过各变
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有知识而没有能力,知识就不可能应用于实践,也就无法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便是对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与特殊数学能力的综合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