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育人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根据“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尤其是在坚持德育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应达到育人的目的,应将育人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世纪接班人。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育人的渗透呢?这是每个作文辅导老师值得探讨、深思的。通过近三十来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 为作文提供材料开展的活动,应将育人放在首位
  作文必须写真实的事,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这样才能感人。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接触大自然,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活动开展得多,学生见识面广,接触的事物多,学生写作时选择材料的范围就宽。但如果活动开展得不恰当,目的不明确,就有可能把学生引入歧途,迷惑不解。
  记得还是在八十年代末期,为了让学生写好《记一次活动》这篇作文,由学校组织学生到桂阳七里坪第五监狱接受法制教育。回来后,许多同学写的都是看到劳改犯劳动的场面,而很少有人写到了法制教育及这次活动的意义,甚至,有个同学还这样写道:“我们路过菜地,看到几个劳改犯正在浇水,用的是自来水喷灌,活儿很轻松,这也叫做劳改?要是这样,长大以后,我来这里也无妨!”看!这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起了反作用。因此,开展活动,必须目的明确,将育人放在首要位置。
  事隔两年,为写好《记一次活动》,我在清明节组织学生为“赖宁式好少年”胡秀娟扫墓。活动中我们请胡秀娟生前的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胡秀娟的生平及其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整个活动始终抓住育人这一宗旨,教育学生学习胡秀娟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是要我们像她一样去牺牲,而是学习她的品质,将其精神发扬光大。之后,从学生的作文看,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许多同学写到:“胡秀娟牺牲了,但她的精神永放光芒”、“胡秀娟同学,你安息吧!你的精神,将会在母校开花结果。”由于目的明确,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学生的这次作文不但内容详细,条理清楚,而且主题鲜明,思想性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 教师的辅导要将育人贯穿始终
  作文的辅导,教师就是要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但这还不够,必须要将“育人”贯穿始终。
  许多作文题,都有这样的要求:“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积极向上。”这实际上就是要写出有意义、政治观点好的文章,也就是从育人的观点来要求学生。因此,老师在指导时,根据题目,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必须讲清:怎样才是思想健康,怎样才能做到主题鲜明,怎样才算是积极向上。
  无论教师辅导的语言,还是列举的事例,朗读的范文,都要注意育人这一宗旨。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做得好,就能在学生中起到真正的表率,反之则不然。
  有一位教师,在辅导学生写《我的同伴》这篇作文时,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朗读的范文,大致内容是:这个同伴顽皮、淘气,学习不认真,但做玩具一类的东西却表现得很聪明,尤其是抓鱼最有本事。从内容的事例来看,选得较好,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但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考虑却大不一样,学生认为只有这样顽皮、淘气、学习不认真的同伴才值得写,才能显示出性格特征,因而该班大部分的同学写的都是这一类型的人物,许多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而另一位教师辅导《市场见闻》这一篇作文时,用的都是文明礼貌用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表现人们的文明经商、公平交易、礼貌待人、秩序井然、助人为乐等事。个别反映阴暗面的,都特别予以指出,让学生评析好坏、优劣,从而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是健康向上,有进步意义的。
  综上所述,作文的辅导要将“育人”贯穿始终,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 作文的批改,不能忽视育人
  作文教学,最终的结果就是看学生写出的作文,一篇作文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既要从字词句、篇章结构、语法上来修改,又要从思想意义上来剖析。尤其是教师的批语,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概括性语言上,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而要揭示主题,点明思想动向,指点迷津,从育人的角度去考虑。
  曾有一位老师,谈了这样一回事,有个学生在《我最羡慕的一个人》中写到:“我最羡慕的人,是我的邻居刘叔。他真是个能人,家里有的是轿车、彩电、高档家俱,餐餐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高档衣裤,花钱如流水,我去他那儿,也常给我伍元、拾元。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儿来的,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钱,我真羡慕他。”
  看了这篇作文之后,就清楚地知道,这位学生在向“钱”看,把眼睛盯在钱上,而这位老师并没对文章的内容去评析,也没有评价这位“能人”和这位学生,而只是谈了自己的想法,在作文批语栏上写到:“偷来的钱,使人害羞;别人施舍的钱,让人惭愧;劳动得来的钱,用得心情舒畅。请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这位学生看了批语后,老师再问他对钱的看法,这位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我一定好好学习,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短短几句话,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也修改了这样一篇的文章,本班初一年级的一位女同学,母亲刚病逝,在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后,触景生情,在作文中写到:“妈妈啊!妈妈,你已离我而去,我到何处寻找母爱?我好孤独,好痛苦啊!我度日如年,离开了你,我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没有快乐!”
  看了作文后,此情此景,催人泪下。笔者也并未从语法、内容、写作特点上给予批改。因为此时,小作者心情忧郁,意志不振,所需要的不是写作方法、技巧上的指点,而是理解她孤独寂寞的心,填补她心灵深处的空虚。因此,我在批语中写道:“母爱是伟大的,愿你化悲痛为力量,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以自己的努力学习、优异的成绩,来祭奠和报答九泉之下的母亲。”
  之后,这位同学不但没有低沉下去,而是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学习更加用功了,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这一批语,语句虽短,却收到了最佳效果。因此,作文批改,要对症下药,既要从内容上修改,又要从育人方面来修改,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别,不能忽视育人教育。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将育人贯穿始终。加强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锤炼纯洁的思想,净化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工作真正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谢先国)
其他文献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细细品味之后,我们从中又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说”是语文教学的另一半“江山”。要想经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必须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可惜的是,一些语文教师只注重了“听、读、写”的训练,而把“说”的训练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一是语文教材容量大,课堂上没有大量的时间练;二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还不会
目的探究改良超滤运用于10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100例(10 kg以下)作为研究对象,通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中职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格塑造两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笔者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说话训练要与各科教学相结合,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与学科活动相结合.要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12月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针对2013年5~12月不合格标本共179例,不合格原因主要分为:标本量不准确、容器错
目前的高中学生,功课紧张,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很难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遑论写作创新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里的课程资源含义丰富,包括了课本及读本,因而重视课本阅读,开发课本资源,让课本为写作服务,是培养创新作文的良策。教材文本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写作资源,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在藏区农村中学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比较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所以抄袭优秀作文现象严重,作文练习总是应付差事。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改观,会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适合藏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切实可行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一、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在藏区农村中学,教师一提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切和实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