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以意逆志”揣摩小说人物心理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读书方法。《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以意逆志”,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我们常常借助“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借助“以意逆志”的方法,揣摩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呢?
  揣摩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解题。
  一、身临其境
  临其境,察其人,揣其意。只有走入小说描绘的情境,做一个现场旁观者,方能洞悉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张虎生的《草根画家》,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1.“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第一问,不少学生答:表现了他完成画作后的轻松、喜悦。诚然这是对的,但是不全面。披文入境,“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钤印。”这是虹先生画作完成后的心语。除了如释重负的轻松、闲适、自在、愉悦之外,还有满足、自得、陶醉之情。第二问,不少学生答,表现了虹先生画画时的严肃,认真。显然未做到身临其境,这是虹先生在绘画过程中检验作品的姿态,设想你就是作者,正在旁观虹先生作画,会发现什么?应该是表现虹先生绘画时的投入、专注。上述学生的回答只触及皮毛。
  再如:威廉·C·博伊尔斯的《永不道别》,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爷爷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1.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2.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第一问,如果你身处临终送别之境,察言观色,就会发现问题,在这个庄重的告别场面,爷爷为何疲惫不堪,眼睛紧闭,呼吸沉重?联系爷爷一贯的主张,就会自然揣测到爷爷的心理,爷爷反对众人的做法。从而得出答案,体现了祖父在众人向他告别时无奈、不愿悲伤告别的心理。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我受到爷爷的教导,知道爷爷的心思,所以我的问候,爷爷不但接受了,而且很高兴。反映了祖父在听到我向他问候而非告别时宽慰的心理。
  二、取而代之
  要透彻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心理,面对主要人物,可以“取而代之”,设想你就是当事人,你会怎么想?如:希区柯克的《真实情节》,简要概括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对这种事你又懂什么?”2.“你也一样,别再随便让人搭便车。”第一问有学生答:感到疑问,想要深入了解;感到一丝紧张,装出不屑的样子。设想你是其中的一个女子,正在打劫,而打劫是个见不得光的事,被打劫的对象在危急关头,却像是个打劫的老手,说出的话能点中你的软肋,首先感到惊讶、意外,怎么这么巧;其次疑惑,他究竟懂些什么;再次,被打劫对象,不拿钱出来,东拉西扯,你不急么?肯定不耐烦。第二问有学生答,内心感到一丝挫败,但放松不少;对年轻人感到一点怨恨,破坏了他们的“好事”;对我这种好心的“烂行为”的劝告。多数同学像这样只答出了一点,两位女子内心的“恼火、懊恼”。你直接取而代之,就是打劫者,首次打劫,就失败,有心情劝告对方吗?这次打劫不成反被“上了一课”,颜面扫地,应该是“不服输、挽回颜面”。
  三、以己度人
  所谓“以己度人”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解读相关人物的心理。如:葉绍钧的《小铜匠》,下列句中加点词传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小铜匠陆根元面对级任先生的询问,同学们的关注,“很平淡”的背后蕴藏着复杂的情感。这里我们不能“以文害义”,应借用生活体验来推测,母亲去世,岂能不悲伤?面对先生询问岂能不紧张和胆怯?同学们投来目光,岂能不羞隗和怅惘?
  再如:庐隐的《房东》,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流露出老房东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2.“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第一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大多数乡下人家里养猪养鸡,种各式蔬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城里人吃菜靠去菜场买。老房东说出这话,明显是自得。想到师姑她们样样须花钱,有着同情与理解,城里人生活不容易。巧用生活经验,结合以及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不难得出答案“流露出对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对城里人生活不易的理解”;第二问,同样比较城市与乡下的生活状态,可以得出“流露出对城市拥挤的慌乱,对乡下宽敞清静的满足。”
  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同样理解小说,工夫在书外。这就要求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升个人的“情商”。在当今时代,高考越来越接地气,考题趋向生活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解读文本。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沉重的任务,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的一定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先天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到高中阶段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之间,基础已经拉开的差距。对于班上形色各异的,基础水平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学生,教学的老师要如何做到使教学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最主要的就是拥有一套合理的高效的教学策略。其中,合作学习,开展学习组织的这一方式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推崇,而从丰富的教学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一体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同时,大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对学生进行着相关的软件学习和操作指导,学生对于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变得不再陌生。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和鲜明性的特点,所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促使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尝试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  一、多媒体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有一种说理方式很讨人喜欢——既能让说理的人入题很方便、展开很容易,又能让阅读者(聆听者)觉得有意思、能接受,这种说理方式就是叙事说理。叙事说理是"一事一议"的升级版,二者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本重要的选修教材,它对于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教授《先秦諸子选读》却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笔者结合先后四轮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及做法列述如下:  一、引导学生亲近诸子,消除对经典的隔膜  先秦诸子散文时代久远,深奥难懂,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因此,在进入课程学习前,我先播放了易中天教授的《我读先秦诸子》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里面,情感教育屡次得到强调,它指出了语文教育需要具有情感培养功能,语文课程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诉求,尤其是使学生得到审美能力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育理论也注意到了文学名著同人类思想进步的关系。从这两方面讲,带领学生进行文学名著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将有助于从情感层面满足学生对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使之走向审美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采用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教学方式,以特定的某一主题为模块组织的核心,通过特定主题进行高中语文的独立的“学习单元”教学,它涵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个模块处于相互独立的综合性特点,这就使高中语文模块化教学显现出更为灵活、开放的状态。然而,在高中语文的模块化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常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宜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高中语文模块化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围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的核心理念,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向其他学校教师的学习,我觉得高效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情景(境)导
评讲课绝不是在学生做过一遍的基础上,师生将其内容重复推演一遍。在"关键能力""为学而教"越来越成为教学共识的背景下,如何让高三阅读评讲课这一常态课型发挥其最大教学效益,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