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证融通”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和评价机制,重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3 3 3”人才培养模式、“两园区三阶段”教学组织模式,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措施,构建了“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双证融通;人才能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0—0020—02
  一、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组织
  长春市电子商务协会协调各主管部门,组建“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由校企互派人员开展校企合作管理、服务和考核工作。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与师生互动。校企携手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进行准确评价和科学调整。
  二、实施“3 3 3”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携手创新“三段衔接、三证递进、三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促进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3 3 3”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在开发双证课程过程中,按照职业证书的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养,把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形成符合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
  三、构建“两园区三阶段”教学组织模式
  “两园区”,即“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区”和“校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学校与长春市电子商务协会紧密合作,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及电子商务平台进驻实践园。在校园内建设小型的“电子商务实践园”,包括校内的电子商务模拟系统、校园网上商城、连锁超市网上交易、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实习平台等。学生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虚拟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在不同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真实业务操作和网上创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第5学期被安排到电子商务行业学校产业园参加2个月的岗前培训,由订单企业培训师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然后将学生分派到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三阶段”中的第1阶段主要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等场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第2阶段主要依托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第3阶段主要在校外电子商务实习基地实习,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加强“双证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二是打破常规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到工厂、企业兼职锻炼,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管理流程,了解企业工作岗位职责和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掌握最新的职业技术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及指导教学水平。三是借助校企合作,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淘宝大学”卖家讲师、优秀毕业生等,组建一支稳定、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劲松.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3):26—27.
  [2]李锋,陈洪霞.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5):80—81.
  [3]林平.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双证书”制度改革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6):64—66.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31日至6月27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主赛场和北京、江苏等12个分赛区举行,其中天津主赛场举办35项比赛,12个分赛区举办60项比赛。来自全国的1万多名选手参加比赛,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观摩比赛,多个赛项举办了国内外选手友谊赛。共决出一等奖1111人、二等奖2189人、三等奖3222人。本届大赛坚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完善制度、规范办赛”的原则,呈现出五个新特点:一是大
摘 要 模拟实训是职业教育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以扎根理论为核心研究方法,获得了ERP沙盘模拟实训的学习产出框架,包括“实践性知识”“交往性能力”“反思性思维”“内生性认识”“依存性情感”五个方面;学习产出是教学中多重转换的结果,即来源于虚实融合的任务空间,经由“做中学”的行动空间最后转化为多维度的产出空间;进一步的量化分析表明,该产出框架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可作为类似模拟实训活动评价与改进的
以人才引领发展与优先发展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战略人才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构建战略引领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推动培训管理平台升级。按照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要求,整合重组培训流程,夯实加强基础管理,系统提升实施能力,开发构建了符合“系统化、一体化、规范化”要求的南车培训管理体系。二是布局高端人才培训。围绕“人才强企”战略目标,着力建设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体系、培训实施体系、
摘 要 在高职教育之多极评价主体的全面价值目标下,把高职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置于评价中心,以绩效棱柱系统为工具,围绕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贡献、战略、流程、能力,提出绩效棱柱评价指标形成与反馈的方法。其未来优化方向是:与现行指标体系的衔接、与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嵌合、评价体系的动态性自评与后续维护。  关键词 绩效棱柱;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联盟;评估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
摘 要 面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也应在发展方式方面实现深刻转型。转型的关键点体现在如下方面:积极培养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全面开发绿色技能,培养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拓宽教育对象,丰富教育目标,发展终身化、开放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关键目标。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职业教育转型;创新型人才;绿色技能;教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德育生活化”。学校在教室、寝室、实训室等场所推行7S管理,要求做到物品定位、有序排列。同时,学校还制定爱国主义教育30个细节,每班每周上1节军事训练课,对学生晨跑、早自习、上课、出操、实训实习、课外活动等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德育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展开,渗透到各种小事与琐事之中。调整了原有的值周班制度,实行德育实践活动周。每周轮流安排一个班级,由班主任带领,负责整个校
2014年11月6至7日,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是继2012年在杭州召开的首次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后,召开的第二次专题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形成三点共识:一是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职业院校的管理首先要有学校的行动,其次要有行政部门推动。二是规范管理应成为职业院校加强管理的基本起点。三是推动管理走向治理是实现职业院校科学管理的重要路
摘 要 当前,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正努力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为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和将应用型转变落到实处,必须打破原先陈旧落后过于学术化的课程体系。基于STC理念,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其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知识进行课程整合,构建手型生涯学院,STC手型生涯学院课程整合模型的实施包括宣导、试选、确定选择和修订4个阶段,并须配备“双师双能”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采取专业实践仿真的授课方式。  关
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大幅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方阵——  2007年即写入教育部职业教育年度工作要点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计划,历经多方酝酿,在 2010年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启动。  第一批立项建设276所,第二批立项建设371所,第三批立项建设353所。  这项计划特别提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改
摘 要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核心的环节在于课程的衔接。而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脱节、课程设置重复、技能水平倒挂现象。对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应以核心课程衔接为主线,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专业目录为基础,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区域需求为指导。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动漫专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