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LC是一种用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使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更可靠、更容易维修、更能适应经常变化的生产工艺要求的新的工业控制装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维修电工教学中展开PLC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的引入PLC应用技术来充实教学内容,把继电器控制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是需要广泛探讨的。
【关键词】PLC;维修电工;中职学校;推广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工人,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而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突出教学特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则是关键。目前,实用型技术人才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所以“维修电工”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操作和维修了,必须在专业内容的设置方面充实新的知识和内容。电气维修如果还只是单纯停留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上就不能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为此,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达到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标准,否则就会被市场需求所淘汰。因此,在维修电工教学中推广PLC技术势在必行。
1、PLC在维修电工中的地位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计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运算等面向用户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展望未来,可编程控制器在规模和功能上将向两大方向发展:一是大型可编程控制器向高速、大容量和高性能方向发展;二是发展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以适应单机控制及小型设备自动化的需要。另外,不断增强PLC工业过程控制的功能(模拟量控制能),研制采用工业标准总线,使同一工业控制系统中能连接不同的控制设备,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联网通信,功能便与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的实现,大力开发智能I/O模块、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PLC应用范围的扩展、功能的日益强大,要求维修电工不但基本技术要扎实,还要懂得PLC技术、变频技术及微机技术的原理和故障鉴别等。PLC便于生产操作,帮助维修人员明确故障的范围和现象,缩短故障维修时间,让操作人员摆脱了计算机与传统电气控制间的专业“鸿沟”。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维修电工教学中展开PLC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PLC在维修电工中的推广
PLC技术在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能的人才。但就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来说,学生基础的薄弱、学校条件的限制都给PLC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推广中采取一定措施是必然的。
2.1学好专业基础课,为PLC学习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上必然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教师基本功要扎实,理论水平要高,因地制宜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才能发挥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增强其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从而让学生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掌握各个课题的控制原理和工艺要求。
电气控制理论是维修电工实习课程的基础,而机床控制电路不外乎是基本逻辑控制电路。因此,把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逻辑关系中的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的控制关系作为重点,让他们在学习中具备最基本的控制理论。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简单机床控制电路的设计技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将来学习PLC、复杂设备的维修奠定了基础。
2.2利用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由于PLC课程本身就是微机原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决定了其理论教学与实训不可分割的特性,必须边学边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PLC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PLC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技能操作,在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将两者紧密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编程控制器是按照用户的控制要求,利用梯形图或逻辑指令程序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可以主要采用梯形图这种图形语言,因为它沿用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并联等术语和图形符号,将控制电路转换成图形,形象、直观、易于接受。在教学中,完成了电力拖动单元电路和机床控制电路的专业教学内容基础后,可以安排可编程控制器这一内容。这样,既使继电器控制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延伸,又降低了教学上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重点学习一种机型,做到举一反三
PLC虽然型号、系列、厂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是采用逻辑指令、梯形图的编程方式。可以通过对某一品牌可编程控制器编程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我校现在所配备的可编程控制器设备是西门子系列的,而工厂里通常使用的是三菱系列的,这就要求学生对两种机型的设备的使用方法都要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利用现有的设备,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西门子系列的使用方法,然后归纳出三菱系列与西门子系列的区别,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两种不同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总之,PLC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根本立足点,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濟效益。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向东.电气控制与PL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2]李曦.机床电气控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
[3]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
【关键词】PLC;维修电工;中职学校;推广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工人,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而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突出教学特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则是关键。目前,实用型技术人才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所以“维修电工”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操作和维修了,必须在专业内容的设置方面充实新的知识和内容。电气维修如果还只是单纯停留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上就不能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为此,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达到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标准,否则就会被市场需求所淘汰。因此,在维修电工教学中推广PLC技术势在必行。
1、PLC在维修电工中的地位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计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运算等面向用户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展望未来,可编程控制器在规模和功能上将向两大方向发展:一是大型可编程控制器向高速、大容量和高性能方向发展;二是发展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以适应单机控制及小型设备自动化的需要。另外,不断增强PLC工业过程控制的功能(模拟量控制能),研制采用工业标准总线,使同一工业控制系统中能连接不同的控制设备,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联网通信,功能便与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的实现,大力开发智能I/O模块、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PLC应用范围的扩展、功能的日益强大,要求维修电工不但基本技术要扎实,还要懂得PLC技术、变频技术及微机技术的原理和故障鉴别等。PLC便于生产操作,帮助维修人员明确故障的范围和现象,缩短故障维修时间,让操作人员摆脱了计算机与传统电气控制间的专业“鸿沟”。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维修电工教学中展开PLC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PLC在维修电工中的推广
PLC技术在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能的人才。但就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来说,学生基础的薄弱、学校条件的限制都给PLC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推广中采取一定措施是必然的。
2.1学好专业基础课,为PLC学习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上必然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教师基本功要扎实,理论水平要高,因地制宜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才能发挥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增强其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从而让学生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掌握各个课题的控制原理和工艺要求。
电气控制理论是维修电工实习课程的基础,而机床控制电路不外乎是基本逻辑控制电路。因此,把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逻辑关系中的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的控制关系作为重点,让他们在学习中具备最基本的控制理论。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简单机床控制电路的设计技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将来学习PLC、复杂设备的维修奠定了基础。
2.2利用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由于PLC课程本身就是微机原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决定了其理论教学与实训不可分割的特性,必须边学边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PLC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PLC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技能操作,在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将两者紧密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编程控制器是按照用户的控制要求,利用梯形图或逻辑指令程序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可以主要采用梯形图这种图形语言,因为它沿用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并联等术语和图形符号,将控制电路转换成图形,形象、直观、易于接受。在教学中,完成了电力拖动单元电路和机床控制电路的专业教学内容基础后,可以安排可编程控制器这一内容。这样,既使继电器控制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延伸,又降低了教学上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重点学习一种机型,做到举一反三
PLC虽然型号、系列、厂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是采用逻辑指令、梯形图的编程方式。可以通过对某一品牌可编程控制器编程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我校现在所配备的可编程控制器设备是西门子系列的,而工厂里通常使用的是三菱系列的,这就要求学生对两种机型的设备的使用方法都要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利用现有的设备,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西门子系列的使用方法,然后归纳出三菱系列与西门子系列的区别,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两种不同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总之,PLC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根本立足点,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濟效益。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向东.电气控制与PL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2]李曦.机床电气控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
[3]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