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童“童年之河”的“摆渡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间瞥见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摆渡人》,封面顶部题着一行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如磁石般吸引了我,就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令我忍不住伸手要去翻阅它。
  书的封面设计显得神秘,蓝紫色彩的云影天光间,堆积着沉沉铅灰色的流云,簇簇金色的光线穿透过厚实的乌云层投射到一片平坦而静谧的湖面,湖水被染成了金黄,就这样在似有似无的波光粼粼的晃动中,整片的金黄明亮向远处蔓延;色光对比下,近处呈现出阴郁,像是树林的倒映,又像是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诡异与蹊跷的力量迎面聚集而来。蓝紫、明黄、铅灰,这三种色彩画面仿佛为读者透露着《摆渡人》必然发生的种种隐秘。揣度完封面整体大概,目光定在封面“黄金分割”之处的一艘木舟。舟上乘坐着一位摆渡人,他形单影只,好像正向着闪烁金光的天际光明处摆渡,又仿佛这位摆渡人已经在这段故事的长河里摆渡了许久许久,仅仅停留在此处休憩片刻。而我,于短暂注视摆渡人的背影中也隐约听到了由封面穿越而来的一声缥缈空灵而微弱的叹息——《摆渡人》的封面如同电影的开篇大幕,以色光与焦点悬疑召唤还在将信将疑,犹豫不决,要不要翻阅它的读者们——好戏就要上演了,你们还等什么呢。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出版社刻意在扉页书签上留下一句“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的扣问,直击心灵。好奇真是阅读最好的起子,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并一口气读完了它。
  全书围绕“生与死”的话题展开,讲述了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之间灵魂摆渡、接纳生存和死亡、爱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缓缓铺开的: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独自踏上列车去另一个城市见自己久未谋面的生父,不料遭遇火车事故。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发现世界已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其实她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迪伦的灵魂。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事故现场。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是特意在此等候迪伦的。他就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他的职责是等待、引领如迪伦一样的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途中免遭恶魔毒手,告诉灵魂们死亡的真相,把他们送到“要去的地方”。这回崔斯坦是专程来引领迪伦的,护送她的灵魂越过荒原到达“应该去的地方”。
  对于摆渡人,摆渡灵魂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每天要干的活儿。但是,故事迷人之处就在于由此生发出的奇迹。在为迪伦摆渡的过程中,崔斯坦发觉,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被摆渡的灵魂,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消息后,并没有颓废和消沉,而是淡定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实,保持了乐观活泼与善良的天性。在崔斯坦的引领下,迪伦与如影随形的恶魔们勇敢斗争,两人也从最开始的信任、依赖,直至慢慢相爱。但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当迪伦跨越擺渡的终点分界线,没有看到承诺与她一起离开荒原的崔斯坦,迪伦冒着灵魂灰飞烟灭的危险决定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重新返回崔斯坦的荒原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崔斯坦。这当然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条千辛万苦而未卜的坎途,尽管一切变得一无所知,毫无把握,可是她依然步履坚定,毫不退缩。终于,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极力劝说崔斯坦,让他跟自己回到她的世界,尽管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为保护迪伦,崔斯坦愿意尝试。显然这一次,迪伦反转成为崔斯坦超越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她引领着他义无反顾地找到了那列火车,寻回自己的身体,行走在错落不堪的、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不小心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如愿以偿回到了人间,也看见缓缓向她走来的崔斯坦,她说:“原来你在这里。”崔斯坦也回应道:“我在这里。”
  细细品读,这是一个温暖人灵魂的动人故事。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述说唯有爱可以超越生死永恒的主题,其中饱含感人至深的世间真情,贯穿人生思索与人性的独白。英国《卫报》说:“这是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令人惊讶的人生谶喻。这部作品是《三十九级台阶》和《指环王》的综合体,具有史诗般的质感,惊心动魄。”“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用陪伴守护她一生。“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这样的对白之中隐藏着有情人彼此万千信赖与至诚深爱。如果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也有自己的摆渡人,如果我们有幸也成为另一个人的摆渡人,那么,还是那句饱含真意而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爱被需要、付出才值得。生活是这样,工作亦如此。回望平凡而劳碌的教师生涯,觉得做教师是那般的幸福与知足。作为教师,正犹如学生探知求学时光中灵魂的“摆渡人”,引领着与自己相遇的每一个天真无邪、懵懂无知的学生走向各自的自知、自觉、自醒、自悟。我时常想,小学教师是不是所有教师中最为幸运与独具生命成长意义的一群人呢?因为小学教师相遇的学生正是身处“生命长河”之中预备淌过“童年之河”的儿童。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多么珍贵,每一个长大的成人在回忆童年的时候一定感同身受。小学教师正是“童年之河”的摆渡人啊,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故事里,他的小学老师正扮演着他童年的摆渡人角色。《摆渡人》故事里崔斯坦曾经这样告诉迪伦:“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我的存在是因为你们的需要。”摆渡人具有某种超能法力,这当然是小说为故事情节发展而幻生出的离奇想象。而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中,小学教师更应当拥有“最合适的相貌”的职业敏感、专业能力,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性格迥异的儿童,给予儿童触及灵魂的影响与感染,这种“摆渡人”的情怀也正恰恰契合孔子所言的“因材施教”。唯有如此,儿童才能相信教师、亲近教师,才乐于跟随他的“摆渡人”在知识的海洋里“摆渡”,而教育的教与学彼此必然才能拥有一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湖前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近日,我在《读者》上看到约翰·鲍威尔(美)的一篇哲理小故事《欣赏他们的独特性》。这篇文章不长,但很值得回味——  有一次,一位睿智的老师给一群热心的年轻学生讲课。  他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然后花时间,认真仔细地研究这朵花。  他说:“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回到班里,老师向学生们道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写神奇、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2.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方法写具体,将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注意描绘人物的心情变化。  3.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其困境更惊险,求生更神奇,过程更曲折,心情起伏更大。  教学重点:  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  教学准备:  探险计划单;招募探险队员的快闪视频;充满神奇、惊险剧情的探险视频。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知“探险”
当下,时常看到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测试中获得接近满分的高分,不排除学生个人语文素养比较高,自然而然能取得优异拔尖的成绩。但当较大面积、较频繁的高分出现时,语文教师还是应保持清醒。确实有部分学生的语文真实能力与相关高分并不相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还有不少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测试中,尚存在一些“高分泡沫”现象,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阅读,轻写作  阅读的重要性无需重申,
一、字义辨析的理性分析  何克抗教授在《语觉论》中谈到:“儿童具有先天性的语音感知和语义分析的功能。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还无准备,而是已经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据调查,学龄前的儿童已经掌握了3500个以上的口头词汇,只是对与音相对应的字还不能一一辨认而已。  他还这样写道:“阅读过程的心理加工分成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单词识别、语块生成和语义辨识五个环节。文字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在交谈中能尊重同学,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宋代朱熹有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一定涌现出不少描写春天的词语,
文本解读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濃,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令人读来心驰神往。教学时宜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可以借助课后问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运用图像化策略,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完成KW
复习目标:  1.基于学情,根据课前自主阅读练习《七月的天山》得分率统计图表,运用本单元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读,由此拓展练习《五月的青岛》(老舍),跟进检测复习效率。  2.聚焦“交流平台”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在回顾本册写景类文章基础上,联系五年级上册写景类文章,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写景类文本独特的写法。  3.结合“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铺”字;运用借助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8自然段,读出落叶和水泥道的美及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4.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學过程:  
王勇燕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单元教学目标,聚焦作家的“漫画式表达”,引导学生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感受作家的语言趣味,为单元要素的渐进落实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打开了思路。  一、引入漫画特点,初识语言风格  丰子恺先生是散文家、漫画大师。他的散文与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中,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