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黎虫草季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虫草对于牧民来说,是自然的馈赠,它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也引得很多外人眼红,为了保障村人的利益,格桑旦增说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年这时候都会轮番在山上巡视,看到生面孔就会上前询问。难怪行走在这一路,我们所到之处只要是可以挖虫草的乡镇都被严加管控,总需要在每个关口出示证件,表明我们只是来采访的方可获准进入。
  每年的4到6月份,高原积雪融化,姗姗来迟的春风吹散藏北长达半年的冬季。万物开始复苏,被牧民视若珍宝的虫草也在这时候生长成熟。随之进入了虫草采挖季,无数牧民进入雪山甚至无人区,他们在山坡上慢慢爬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这样的劳动画面是安静的、专注的、缓慢的,也是艰难的。
  我们到达嘉黎镇的时节是6月中旬,年轻力壮的村民基本都在山里挖虫草。
  当时我们是为了去峡谷终端的罗切拉山看看旧时的茶马古道。越野车行至海拔4800~4900米的高度时,摄影师需要在山路两边拍照,我们正好遇到了一对挖虫草的祖孙。爷爷58岁,叫岗坚,除了一身咖啡色的藏袍,岗坚还戴着墨镜、帽子、线手套,算是装备齐全。他说自己运气好时一天能挖到30根左右。8岁的孙子次仁背着一个很小的专门用于装虫草的黑色双肩包,土黄色的呢子衣服衬着一脸稚气。虽然小朋友主要的作用是陪伴,但也能熟练识别虫草并每天都挖到几根。
  我们的几位摄影师立刻前去拍照,岗坚并没有反对,而且任由大家围在他和孙子旁边按动快门,还配合地做了一些动作。仔细看去,他们挖虫草的工具很像锄头一类的,只是缩小了很多倍,而且锄头顶端是三角形的,大约这样的工具更适合高原土质,用起来趁手。小锄头的把子长短刚好可以用作他们匍匐上山时支撑身体的临时拐杖。摄影师表达了自己很想拍到他们挖出虫草的瞬间,可虫草哪是说挖就能找到的?于是幽默的岗坚干脆拿出自己刚挖出的一根虫草,把它重新插入地里,再举起工具挖下去……就在这时,摄影师小北竟然在另一端的草丛里发现了一根黑乎乎的虫草尾巴,他招呼次仁小朋友过去挖,小朋友毫不犹豫地挥起了锄头,也许是他的技术还欠缺一点,也许是被人期待不太自在,一锄起来,虫草竟然断了,看着手心里的两段虫草,小朋友没懊恼,反而腼腆地笑了。
  告别爷俩,我们把随身携带的干粮留了些给他们便匆匆下山。前一刻还晴朗的天空已经开始阴云密布。及至山脚,路边的草坡上,我们又遇到了嘉黎镇十村村长格桑旦增。今年57岁的他当天一大早带着全村10个人出门,当我们遇见他时,他却只挖到6根虫草。格桑旦增家有八口人,老人行动不便,小舅子跑运输,爱人腿不好、不便长时间趴在山坡上,两个小孩已经上大学了,一个读高三的孩子刚考完在家等通知,所以能出来挖虫草的只有他自己。
  格桑旦增说自己这些年身体也不太利索,所以一个虫草季下来一斤都挖不到,而村里年富力强的牧民大概可以挖到两三斤,看今年的行情,大概能挣二十多万。虽然如此,这依然是他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正聊着,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零星跌落,抬头看,山坡上的人们似乎并没受影响,依然在匍匐着前行。
  虫草对于牧民来说,是土地的馈赠,它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也引得很多外人眼红,为了保障村人的利益,格桑旦增说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年这时候都会轮番在山上巡视,看到生面孔就会上前询问。难怪行走在这一路,我们所到之处只要是可以挖虫草的乡镇都被严加管控,需要在每个关口出示证件,表明我们只是来采访的方可获准进入。
虫草采挖季,虫草对于牧民来说,是土地的馈赠,它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也是他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邱衍庆 / 摄)

  在海拔4500~6000米的羌塘草原上,虫草的生理特性强、药用价值最高,在海内外极享盛誉。
  尽管早已家喻户晓,我还是想再复述一下冬虫夏草的衍变过程: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不断蚕食幼虫直至其死亡。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之后长出地面,外观像是一根小草,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神奇?难怪会有“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这样的诗句,这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外集》中专为概括虫草的特点所写。
  据嘉黎县文化局古如介绍,每年的虫草季从5月10日左右开始,最晚的乡镇也会在5月20日开始挖虫草,牧民需要凭所在地各乡政府的“采集证”才能进山挖虫草,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挖虫草”生活,山上氧气稀薄,条件艰苦,但只要有劳动能力的牧民都会带着帐篷和干粮踏上寻找虫草的征程,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就错过了虫草的收获期。据说之所以只能在这个季节,是因为过早采挖,多数草头还末出土,不易寻找,过晚采挖则虫草干枯,虫体空心或腐烂。
  遇到43岁的虫草收购商朱万福时,他正蹲在简易板房前守着一个竹制的圆形大簸箕翻晒虫草。望着满满的虫草他却没有太多喜色,原来,他觉得今年收到的“黑草”(质量不好、色泽偏黑的虫草)比往年多,颜色差会导致价格不理想。因为是原始收购,所以他的收购价会比较低,但也因此他是好坏打包收、不带挑选的。
  朱万福是青海土族,17岁就在老家做虫草生意赚一些差价。十年前,他和妻子决定亲自到西藏嘉黎收购虫草,虽然每年只来几个月,但时间长了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虫草商。他说现在的村民挖到虫草几乎都不愿自己打理,一是觉得麻烦,二是耽误时间,三是每天挖到的数量并不多、打理出来也没工夫拿到拉萨卖,所以到他这里销售反而觉得很省心。
  收到新鲜虫草,朱万福和妻子就用刷子把表面的泥土刷掉,再守着晾干。他说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有难度的,一个不小心就能把虫草毁了,断掉的虫草是卖不了好价钱的。等虫草晾晒干了,他还要把它们按大小区分开来,大的很值钱,一根就可以上百;小的、干瘪的则只能搭着便宜卖。攒到一定数量,他就自己驾车把它们送到拉萨卖给专门销售虫草类名贵药材的商铺。待处理完所有事情,八月份左右他和妻子就会离开嘉黎回青海老家,等来年五月再返回。他说像他这样的虫草商当地还有好几家,他们都不常住嘉黎,但每年都来。
  傍晚,我截住一对结束当天采挖、正骑着摩托准备回营地帐篷的牧民夫妇,问他们挖草成绩如何?妻子次仁央宗用粉红色的头巾包裹着脸,露出一双乌黑的眼睛,她笑而不语,只是摸着小布袋里的半袋虫草摇了摇头;丈夫嘎布戴着牛仔帽、防风镜,样子很酷,汉语居然也算通顺,他说今年挖到的虫草数量不算多,但价格有所增长,卖了几次算下来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兩个人忙碌两个月就足以维持一家人全年的生计。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将来能在拉萨买一套房子,等孩子大了好陪他们去拉萨上学。
  我们在尼屋乡乡政府招待所住宿时,一个管前台的小姑娘给我们打开门就准备走,我想找人换一下被套,小姑娘说服务员都进山挖虫草了,所以被套换不了。之后在好几个村里采访时也发现基本只有老人和幼童在家,连学生也专门放假帮忙挖虫草去了……所以只要虫草季到来,任何事情都要为它让路。
  (责任编辑:孙芮茸)
我截住一对结束当天采挖回营地帐篷的牧民,问他们挖草成绩如何?他说今年挖到的虫草数量不算多,但价格有所增长,卖了几次算下来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忙碌两个月就足以维持一家人全年的生计。(邱衍庆 / 摄)
嘉黎县的虫草季从5月10日左右开始,最晚的乡镇也会在5月20日开始挖虫草,牧民需要凭所在地各乡政府的“采集证”才能进山挖虫草,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挖虫草”生活,山上氧气稀薄,条件艰苦,但只要有劳动能力的牧民都会带着帐篷和干粮踏上寻找虫草的征程,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就错过了虫草的收获期。(邱衍庆 / 摄)
其他文献
曲折跌宕的受关注度    一、《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在当时成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采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还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由于这些论述触犯了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
2019年12月29日,刚刚从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回到0海拔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家时,严重的醉氧反应让黄新聪头昏脑涨,昏昏欲睡,但他并不觉得这是醉氧,厦门那口让他心心念念的沙茶面才是他的牵挂。自从2019年7月15日,黄新聪跟随福建省第九批援藏队从福州出发,19日到达他的对口援藏地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后,近半年来,他还没有吃到过这碗陪伴了他在厦门集美区20多年的沙茶面。  作为一名莆田
釉里寻“她”千百度  李泉又要去西藏了,这是第24次。    与以往不同,与其说是“去”,不如说是“回”。他这次是“回归”举办瓷画展,是呈现一场陶瓷艺术与大美西藏的灵魂交融,是对给了他创作源泉、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圣地以回报。  20世纪90年代,他自驾进藏,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徒步神山冈仁波齐……脚步踏遍西北、东南、东北等地,行程上百万千米。  感受充满野味的静默与荒芜;感受高海拔地域环境变化的自然
阿里先遣连纪念碑。摄影 / 陈无诤  阿里,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处西藏西部,是一处重要的边防要地,曾经孕育诞生了一个先进集体——先遣连,并出现了具有代表性里程碑式的先进个人,如孔繁森、刘继华和王慧生等。  1950年7月3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毛泽东“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先期进入西藏阿里地区,执行“侦查情况、发动群众”的先遣任务。  1950年8
藏羚羊(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Chiru, 拉丁名Pantholops hodgsonii)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治区一级。羌塘是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地。成年的藏羚羊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25-45千克。只有雄性有角。藏羚羊是羌塘高原上跑得最快的食草动物。特别是雄性的体态优美健硕。产羔期在春夏之交,多数区域雌性会集大群迁徙,场面蔚为
创世史诗传唱者亚夏  “夏”是她的名字。据说要说出她的全部姓名,要加上她的家族部落父亲等名字,冗长费解,所以大家就只叫她“亞夏”。这样也好,摆脱了历史给予一个珞巴族女子所有的重负,这个名字,像是称呼一个小女孩。  她的确像一个小女孩,尤其是现在她已经去世六年。作为珞巴族创世史诗在国内的最后一位口头传唱者,亚夏老人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2012年夏天,我和实验民谣音乐家宋雨喆一起做民族音乐、歌
金融危机成为一个觉醒进程的加速器,引发全球范围内对冷战后、“911”后和金融危機本身三大问题的深刻反思,反思背后折射出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变革与转型,这是2009年上半年国际形势的主要态势。  首先是对冷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主导下的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冷战结束,西方世界以胜利者自居,以为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实际情形是,冷战后的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发展模式多样化、文
据意大利学者图齐教授研究,科迦寺的创建跟后弘初期的著名大师仁钦桑布尊者有关,当时古格国王拉德在仁钦桑布留学克什米尔归来后,委托其建立科迦祖拉康,文献记载该寺名为吉祥天成寺,约10世纪末开始兴建,一同兴建的还有托林寺和娘尔玛寺。  科迦寺以东西向布局,以百柱殿和释迦殿为主要建筑。寺内仍保存有大量藏文文献典籍、佛像、佛塔等文物,以古代壁画、唐卡、木雕等为外界所关注,尤其以最为著名的“科迦觉沃”三尊银质
《西藏人文地理》采访组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掌管这里钥匙的负责人,经过长时间耐心等待,尘封已久的大门终于打开,黑暗阴凉的室内豁然开朗,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2003年9月,  吞巴乡吞达村村民白玛桑珠发现了一件稀罕事,  他在清扫自家房间的时候,把满墙的报纸与标语揭开,  眼前的情境让他惊呆了:这就像一个绚烂的梦境似的,  无数精美又栩栩如生的古老壁画就沿着墙壁一路延伸…… 
我从2003年就开始登山了,很可惜,以前没有相机,好多珍贵的画面都没有拍到,现在开始,我要用相机记录自己的登山故事。  ——扎西次仁  扎西次仁  生于1982年,  毕业于西藏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第一批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  从2003年至今先后9次登顶珠峰  目前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职业登山家  从2008年触影激发了对高山摄影的兴趣  处女作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获奖  作品多次参加珠穆朗玛峰摄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