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学生学会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想让学生在这几方面都得到训练,那么就必须在阅读教学方面下功夫。因为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必不可少的过程,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更好的去阅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学生爱好图书、喜爱图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一种勤俭作风,同时又包含了一个人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2、培养学爱读书、常阅读,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当做一种实现自我的手段,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3、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间用普通话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便于交流;4、培养学生由大声朗读过渡到集中精力的默读,这样更方便于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及技巧
  阅读方法除朗读、默读外,还有精读、略读、连读、浏览等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不是单纯使用某一种阅读方法,而是多种阅读方法的有机结合,互相交融。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技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猜想、归纳、类比、质疑,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阅读感悟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再次,让学生学会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效果
  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人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就是要多读,广泛地读。因为:1、广泛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阅读理解是以学生的知识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制约着他们对读物的理解,而广泛的阅读又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使他们的阅读理解不断加深加宽;2、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形成读书的爱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广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最后,培养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重点突出了“对话”二字,阅读应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汇,而主体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说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应是读者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是读者与文本互相作用、互相对话的活动,是人与人的互相沟通、交流、碰撞。
  总之,良好的阅读,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去读、去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且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使学生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语文教师不是幽默大师,但要有带给学生快乐的本领;不是语言大师,但是要有纯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是艺术家,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审美力;不是演员,但要有激情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还要承载起寻求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
端午时节,正是李子成熟之时。在果林里,一颗颗紫红、翠绿、嫩黄的李子,像五彩小球挂满了枝头,馥郁飘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紫色的光,晶莹剔透,鲜活诱人,摘一个尝尝,甜脆恰人。可那些未成熟的青李子呢?有毒,吃起来口中发涩、发苦。正如恋爱一样,适时的恋爱是甜蜜的,不适时的恋爱是苦涩的。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也早熟了,再加上受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早恋巳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线”,令老师和家长感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变革。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舞台,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过程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武,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方法;课堂教学   观念一变天地宽,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创新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倾情关爱,加强沟通,学会表扬,懂得尊重,才能达到师生和谐,取得课堂教与学的更好效果。  一、倾情关爱  作为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但是在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有好差之分,对于成绩优秀者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因为他能为班级增光,而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者,即差生,
[摘要]本文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教育和培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师工作 教育教学 工作水平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需要,教育教学改革便呼之欲出,这种情况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以此来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践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在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到提高。对此,笔者
政治课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政治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政治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不同需要,真正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过程本身成为价值’’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
实行有效教学是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就笔者所从事的小学科学课堂而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科学属于常识科,所以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基本上是
英语这门功课,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我们的周围没有这样一个讲英语、用英语的交际环境。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学得很出色,非常难。其次,这门功课零碎的知识点很多,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英语就是背出来的,不下苦功夫,想偷懒是绝对学不好英语的。另外,它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想全面学好英语,你非得大胆、大声的说,不要害羞,不要怕出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首先要求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出色——性格方面:胆大、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