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53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开设了机器人教育实验。说句实话,初次接触乐高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很难将它们与印象中的“高级”机器人联系起来——眼前这些带孔的塑料片、柱体,还有一个方头方脑的家伙,怎么可能会“变”成想动就动、想停就停的机器人呢?实际上,这就是乐高机器人的魅力所在。乐高机器人不仅漂亮,精度高,而且扩展性强,仅仅两块颜色相同的部件就有17种搭建可能。这对激发学生参与机器人教育活动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借助这一载体,我们便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激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学生本身对机器人实验课没有任何的知识沉淀。若不让学生尝试实践,就不可能学会组装编程等,开设机器人这门课就失去了意义。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授课教师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同时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次随堂听课,我看到教师在上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很久以前,有一条恶龙长期关押着许多小宠物玩伴,并逼着它们到山洞中采矿劳作。你的角色是宠物玩伴的救星塞缪尔,任务是深入山洞,把尽可能多的宠物玩伴解救出来。现在你已经开着救生车到了山洞里,只需要把车开到宠物玩伴身边救它们上车就可以了。可是,宠物玩伴现在被关在悬崖边,旁边是万丈深渊,你无法下车,怎样才能顺利将它们营救出来呢?”如此导人新课,不仅仅是学生,连我本人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置身于这样有趣的课堂,学生和我自然会主动地去探究如何编程,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巧设问题,提供创新教育的实践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同样,以上文拯救宠物玩伴为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但是可能面对任务仍然无从下手一一究竟如何编程才可以使自己做的机器人拯救小车准确地停在悬崖边呢?身为校长,我也束手无策了。我正冥思苦想着,只听得授课教师发问了:是不是可以从教科书里找到用来完成任务的程序例子或相关的编程图标呢?如果上网的话是不是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呢?此外,是否可以通过同伴间合作探讨,从其他学伴那里得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呢?经过提示,学生有了思路,获得了灵感,意识到思考问题不能光从一个角度出发,书上没有范例,就去网上找;网上没有资料,就去跟其他组的学伴探讨,说不定可以发现更新颖、更有效的方法。之后,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探究,基本都能完成任务。这时候,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归纳:在探究时,不能只朝一个方向,不能只利用一种手段,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渠道、不同的途径去尝试,最终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这种授课方法值得认可,不仅教给了学生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后,我继续反思: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在布置了任务之后,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去组装机器人或调试机器人,那么,可能一节课下来学生依旧一无所获。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技巧,提高教学的效率。
  
  评价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
  
  创造型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长期以来,学生所受的教育是做好学生,而界定“好学生”的标准是听教师的话、考试成绩好,其他诸如是否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等都被忽略不计。我认为,要大胆打破常规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侧重于激发并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着力营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氛围。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利益,毋宁展个性。”我力主在学校开设机器人教育课,也是主张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具体体现。我要求我校的机器人实验课向学生提供更现实的、更有趣的、更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的主要素材。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探究,获得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的体验。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紧张,有失望,有喜悦,有快乐,从而渐渐锻炼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勇于探究的心理素质。
  目前,中小学校长处在十分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机制。这是不争的事实,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校长自身就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有前卫意识,要敢为天下先,要顶住来自家长、社会的种种舆论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最终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近几年,我们不光在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课程,组织校内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比赛,收获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每次的比赛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将最终尝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甜头。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机制将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素质教育的创新机制将会在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的校长的努力下逐步建立起来。
其他文献
每所小学都会开设社团课,作为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何上好社团课,笔者以信息技术社团为案例,提出三个“不”的理念及具体活动要求,以求优化学生社团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教育者更新活动理念,需要“三不”  1. 不成为坐在机器前的“机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机器。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不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的类型和设计图像表达信息(Flash初步),安排为一课时。该部分内容从理论上对数字化图像的优势、类型进行了论述,内容实践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基础差,课时短,而且操作多,新概念和术语层出不穷,在教学的组织方面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
1958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在《延河》杂志第3期发表。小说讲述了残酷的战争中,一位过门才三天的新媳妇把自己仅有的撒满百合花的结婚被子,送给重伤死去的年轻通讯员敛葬。它以简单的叙事,舒缓的笔调,彰显了人性与人情之美。在宏大叙事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风潮下,它的细腻和委婉,它的朴素和温情,都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自发表之日起,《百合花》就一直备受关注。茅盾赞扬“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开栏的话: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举办,旨在普及并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紧密围绕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展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的全国性评比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中小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不久前,活动组委会启动了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参赛学生的制作水平,活动组委会
谈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说来话长。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从MIT OCW说起,从MIT OCW 的创举到OER运动来分析优质资源的建设,再就MOOC所展现的新趋势,来分析我们国家教育资源应用的问题,最后集中分析一下,我们能从国外这些经验中学些什么。  从OCW到OER  早在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 · 韦斯特在《时代》杂志上宣布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
如果要推选一本2016年文学类的学术专著,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洪子诚先生的《材料与注释》。这本书2016年9月甫一问世,随即被广泛阅读,就我所知,人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频频提及此书并向大家推荐,认识的不少研究者也在阅读并谈论此书,上海学界更是在9月30日开了一天的读书会,反响热烈。洪子诚先生并不常出书,而每出则为精品,上一本还是五年前的《我的阅读史》,当时也是引起学界热议的。但更为
【编者按】关乎教育的改革,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从2012年岁末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教育经费占GDP4%发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民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教育改革的每一次出发、每一个动作,都指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人民群众需
如何发挥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浙江省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在连续两年实施教师研究性备课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网络协作备课,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师集体备课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网络协作备课中,教师们各展特长、切磋教艺、共享资源,发掘了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集体备课搭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列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资源空间。    对于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重头戏——备课,专家们真可谓见仁见智。有人
2012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即为“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十二五规划”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近年来,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围绕课堂文化建设,以“教育就是播种爱”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以移动互联技术和平板触控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学习环境,探索新技术条件下“云课堂”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促进教与学的变革,不断丰富和创新课堂文化内涵。     当前,以网络为核心的新技术已触及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社会因此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平板多点触控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