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师声乐教学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声乐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授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目前,幼师声乐课主要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授课,但这种授课形式不利于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歌唱能力的培养。因为面对全班三十多位学生,教师主要注重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不会顾及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个性问题,更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久而久之,条件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指点,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进步缓慢,体会不到声乐学习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而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很难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目标,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容易产生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常常会在课堂上做出只张嘴不发声,甚至逃课的举动,这都会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二、声乐课教学方法改革
如何提高幼师声乐技能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问题。针对日常教学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几项大胆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只要在教学方法上稍做改变,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保留集体课教学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小组课教学和个别课教学,是笔者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
1.集体课——大课
幼儿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师资为目的,音乐教育是幼儿师范整体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乐教学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应讲授正确的声乐理论知识。要系统地掌握这些理论,最好的方式就是集体课,但是理论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所以笔者把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声乐作品的赏析上,通过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授声乐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较好地开展声乐活动。
2.小组课——中课
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艺术素质,笔者把学生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并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三部分学生分别上课,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笔者尽可能让他们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党啊,亲爱的妈妈》等;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笔者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些难度稍小的歌曲,如《康定情歌》等。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声乐水平自然也能得到提高。教学有了针对性,既能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能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教学效果也就能有较大的改善。而且在小组课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取他人之长,补个人之短,还可以观摩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同声部的特点,广泛地接触和熟悉更多的声乐作品。
3.个别课——小课
能享受个别课教学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嗓音条件特别好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积极性高但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前者是为了参加各种演出做准备,因为幼师专业的学生是学校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后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会根据期末声乐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平时的表现而做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为了取得单独授课的机会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单独辅导的机会,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发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分辨声音的能力,学生之间也会因为争取个别授课的机会而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学习风气。相对于单一的集体教学而言,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观。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声乐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是更具有情感的交流和更细心的教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和家人,用真诚的心去感染他们,他们终会对此作出回报。
(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职业中专)
声乐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授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目前,幼师声乐课主要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授课,但这种授课形式不利于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歌唱能力的培养。因为面对全班三十多位学生,教师主要注重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不会顾及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个性问题,更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久而久之,条件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指点,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进步缓慢,体会不到声乐学习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而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很难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目标,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容易产生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常常会在课堂上做出只张嘴不发声,甚至逃课的举动,这都会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二、声乐课教学方法改革
如何提高幼师声乐技能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问题。针对日常教学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几项大胆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只要在教学方法上稍做改变,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保留集体课教学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小组课教学和个别课教学,是笔者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
1.集体课——大课
幼儿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师资为目的,音乐教育是幼儿师范整体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乐教学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应讲授正确的声乐理论知识。要系统地掌握这些理论,最好的方式就是集体课,但是理论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所以笔者把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声乐作品的赏析上,通过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授声乐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较好地开展声乐活动。
2.小组课——中课
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艺术素质,笔者把学生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并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三部分学生分别上课,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笔者尽可能让他们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党啊,亲爱的妈妈》等;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笔者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些难度稍小的歌曲,如《康定情歌》等。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声乐水平自然也能得到提高。教学有了针对性,既能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能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教学效果也就能有较大的改善。而且在小组课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取他人之长,补个人之短,还可以观摩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同声部的特点,广泛地接触和熟悉更多的声乐作品。
3.个别课——小课
能享受个别课教学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嗓音条件特别好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积极性高但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前者是为了参加各种演出做准备,因为幼师专业的学生是学校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后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会根据期末声乐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平时的表现而做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为了取得单独授课的机会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单独辅导的机会,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发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分辨声音的能力,学生之间也会因为争取个别授课的机会而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学习风气。相对于单一的集体教学而言,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观。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声乐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是更具有情感的交流和更细心的教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和家人,用真诚的心去感染他们,他们终会对此作出回报。
(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