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陕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更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综合性教学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快乐体育”理念的提出,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这门学科的快乐,对运动产生全新认知,这是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原则,然后分析了“快乐体育”理念应用效果,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理念;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4-0069-02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下,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符合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快乐体育理念借助趣味性极强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缓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从实践效果来看,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既能提高课程互动的效果,又能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完成教学改革工作。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性
  快乐体育让学生体验到互动的快乐,但将其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时,需要教师遵循趣味性的发展原则,保证教学内容、形式的多元化,这样在完成教学工作的时候,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乐教育需要教师保证工作的有趣,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竞赛法等形式调节课堂氛围,在阐述活动规则的时候,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影响力,还能以最大化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二)互动性
  大部分小学生具有个体意识,但是年龄小,这种意识不够强烈,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需要对他们有地评价,在得到别人的认可后,小学生还能获得表扬。因此,快乐体育的提出,需要教师遵循互动性原则,保证每位学生在其中获得快乐体验,教师也要给出正确评价,始终要求学生怀有“童心”。这样在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就能主动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课程互动的效率
  小学生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在沟通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我完善的意识,而且大部分教师不会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反馈和评价等工作不够完善。因此在快乐体育开展的时候,学生要想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给自己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运动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指正。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互动式“快乐体育”实施的时候,小学生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当他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时候,也能构建高效率的体育课程。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快乐体育的渗透为教师提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与传统化教学模式相比,快乐体育显然更为有趣和欢乐,教师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例如部分学生喜欢“静”,认为运动太累,因此教师可以以快乐体育为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活动兴趣,结合生活理念,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丢手绢、拔河等形式,在引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时候,也能提高学生运动活动的能力,方便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通过趣味性的评价模式,可以放大学生的运动过程,及时改变课程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从多个层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快乐的活动情境
  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感知,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践行“快乐体育”理念,为学生创设趣味、快乐的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体验活动的乐趣。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并将音乐卡在节奏点上,方便學生获得一个优秀的训练效果。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快乐情境,达到一个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又能让他们尽快掌握一些动作要领,这符合快乐体育理念的践行要求。教师以生活基准,创设的快乐情境,能指导学生在完成体育锻炼的时候,从中获得一些愉悦的体验。
  (二)设计快乐的体育游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体育氛围,教师就可以将游戏充分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取得一个寓教于乐的效果。以小学武术为例,例如一些简单且具备表现力的组合动作,在手型、步骤和步法中,就可以采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方法对其进行变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手型的变化,如抱拳、马步等。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多以精简、多加练习为主,方便学生对技术有一个准确认知,从相关实践中表明,小学生对于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才有助于知识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快乐的体育竞赛
  “竞赛”是快乐体育的一种体现形式,其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发掘学生的其他潜力,教师践行快乐体育理念,既能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程的认知,使体育竞赛有效运动,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等方式,通过传统 信息化的宣传手段,增加文化活动的覆盖范围,将“立德树人”深入到师生内心,从而能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小学生。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探索中,教师要将体育快乐理念融入其中,将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才能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下,体育教师将“快乐体育”和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整合,对体育活动形式进行了主动创新,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围绕快乐体育的运用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阐述外,教师还要融入竞赛法、游戏法等形式,让学生在高效的课程改革中真正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芳)
其他文献
引 子  从那木加勒寺走下去经过两段坡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仿佛栽在一个长方形陶盆中的密密麻麻的农舍,这里便是那木加勒村。在那木加勒村,人口最多的是那木加勒大叔家,牲畜最少的是那木加勒大叔家,粮食产量最低的也是那木加勒大叔家。但是,他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人,不论在当地还是在外乡,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他。因为,他是说唱《那加才洛》最好的艺人。一年四季,从十里八外牵着骡马专程前来迎请他的人从不间断,人们称
本刊讯(记者 焦佳)为加强版权宣传普及,庆祝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于4月20日—27日,组织开展以“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电子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师生微信群等渠道,向广大师生及家长普及版权知识,强化版權意识,营造了尊重知识、保护版权的舆论氛围,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读书让人沉静 李星涛  一个人一旦真正置身于书中,就像一滴水落进了大海,除了心生悲凉,还会不由自主地沉默下来。但这种沉默不是虚无的沉寂,而是思索后的沉静。它只是一种表象,其内在深处却始终激流涌动,浪涛澎湃。  读书之所以使人的思想内敛深邃,是因为书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众所周知,一本书绝非是对生活的实录。进入书中的生活内容已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感化和理性化了的生活。它是通过“望尽天涯路”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青草悄悄吐芽,雛鸟一片唧唧  桃李芬芳了时空  亲爱的,醒来吧  漫长的冬天,无数个旧我无声死去  催生的春风里  无数个新我正蠢蠢欲动  早生华发,但我没有伤悲  如果必须埋葬一些时光  像那些远去的枯枝落叶、过时的衣物  没用的口水之类  还是自己动手比较好  昏睡过后才明白,每一个醒着的日子  是多么的美丽动人  贪欲随时会攻城掠地  懒惰如影随形,奸诈猝不及防  当一
和田县向西二十余里,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了。一路走来,两旁的村落渐渐稀疏,只留下一片宁静的空旷。习惯了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我,乍一见到这苍茫无际的沙漠,反而有些不自然,手脚也无处安放。  放眼四周,空无一物,只有那一座座起伏的沙丘。远处几株风滚草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随着热浪艰难地抖动着。一轮红日高悬,给大地投下一片金黄。忽然,同行的友人一声欢呼,循声望去,竟是一片波光粼粼,这就是塔里木河了!阳光在
父亲和我,是彼此人生的读者。  准确地说,父亲先是一位成功的作者,然后又成为优秀的读者。我的人生之书复制了父亲的封面,父亲写下精彩的开头后,就交由我独立创作。  我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篇章,父亲一字一句地读着我的成长。当我坐拥大把时光,无所事事时,父亲把一副围棋棋盘摆在了我的面前,笑眯眯地站在我身边。他读懂了我的无聊孤寂。当我爱上历史,仅凭所知的一点儿典故就纵论古今时,父亲把易中天的《中华史》放进
同学们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习时不动脑筋,死记硬背,考试时进行“搬运”工作,把平时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和自己背下来的东西搬到试卷上。这种学生,我称之为“搬运工”。  这些搬运工往往考试成绩突出,因而乐此不疲。然而,这种搬运只能暂时有效,时间一长就失效。正如王小波在《我看国学》中说:“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  语文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父子做一扇门,快完工时,父亲要求儿子看看门正
我从小就想养小动物。每次看见小猫小狗在主人怀里撒娇,我就很想过去摸摸,心生羡慕的同时,就更想养一只小动物了。  开始我想养一只狗。狗多好哇,书上说狗对主人很忠诚。带它出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小家伙的亲热劲儿;晚上睡觉时,还可以把它当成“暖宝宝”,多好哇。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我向妈妈提出要求时,妈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买。你知道养一只狗多费钱吗?买狗要钱吧,洗澡要钱吧,狗粮要钱吧。行,买狗的
夜色深沉,  只剩下涛声———  哗啦哗啦。  无人惊扰这份宁静,  月圆星明,  倒映在海面上,  閃闪发光。  不用担心捕鱼的人,  不用担心笨拙的船只,  只需享受现世的美好。  这一刻,  海只属于鱼。
《世纪之邀》是扎西达娃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荒诞的叙述、象征的意象、无序的时空表达渴望西藏社会现代化变革和跃迁的希冀。2015年《西藏文学》开设“世纪之邀”栏目,某种程度上是对小说《世纪之邀》的回应和致敬,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藏的“一批执着的理想主义者用他们的才华和激情……打造了一个西藏现代文学的盛世”,或者说正是这一批人的文学努力促成了西藏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截止到2018年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