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医院门诊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进行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经过对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共有2871例,占总处方的9.93%,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对乙醚氛基酚和美洛昔康片以及塞来昔布,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在临床用药当中,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较多,需要加强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切实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
医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23—02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清热和镇痛作用。在临床上,通常用来进行炎症的治等,常用于骨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相关炎症治疗中,多数患者从中受益。然而,随着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逐渐出现,其中,用药不合理是较为典型的,很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的效果,不利于临床治疗。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药方中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对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名称、规格等进行记录,将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科室与使用药物等情况进行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方法
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每天限用剂量(DDD)和使用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DDDs=总使用剂量/该药物的每天限用剂量,DUI=DDDs的值/使用药物的时间。
1.3判断标准
依据WHO的建议,DDD的值主要根据《中国药典》与《新编药物学》中的标准,DUI最为判断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的依据,当DUI的值在1.0以上时,则表示药物使用不合理,反之,则表示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2结果
2.1非甾体类消炎药调查结果
经过对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共有2871例,占总处方的9.93%,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对乙醚氛基酚和美洛昔康片以及塞来昔布,详情见表1。
2.2非甾体类消炎药DDD、DDDs、DUI的值对比:通过对使用较多的五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DDD、DDDs、DUI的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如图2所示,此外,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基本合理(DUI≤1)。
3讨论
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抑制前列腺素所合成的,具有较好的清热、抗毒、镇痛等作用,因此,通常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当前,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若医生对相关药物的药性和药物的类型不甚了解,则很容易出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经过对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共有2871例,占总处方的9.93%,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对乙醚氛基酚和美洛昔康片以及塞来昔布等,此外,通过对使用较多的五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DDD、DDDs、DUI的值进行计算和分析,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基本合理。然而,在其他医院关于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并不都是合理的,很多情况下,由于对相关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使用剂量有所不同,难免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当我们在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时,需要准确掌握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了解和认识,让药剂师参与进来,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药学特征和使用方法与剂量以及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阐述,从而合理的指导医师用药;其次,加强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患者使用过程中的监测,注意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建立药物监督小组,对医院使用非备体抗炎药物进行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临床用药当中,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较多,需要加强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切实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
医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23—02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清热和镇痛作用。在临床上,通常用来进行炎症的治等,常用于骨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相关炎症治疗中,多数患者从中受益。然而,随着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逐渐出现,其中,用药不合理是较为典型的,很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的效果,不利于临床治疗。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药方中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对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名称、规格等进行记录,将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科室与使用药物等情况进行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方法
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每天限用剂量(DDD)和使用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DDDs=总使用剂量/该药物的每天限用剂量,DUI=DDDs的值/使用药物的时间。
1.3判断标准
依据WHO的建议,DDD的值主要根据《中国药典》与《新编药物学》中的标准,DUI最为判断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的依据,当DUI的值在1.0以上时,则表示药物使用不合理,反之,则表示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2结果
2.1非甾体类消炎药调查结果
经过对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共有2871例,占总处方的9.93%,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对乙醚氛基酚和美洛昔康片以及塞来昔布,详情见表1。
2.2非甾体类消炎药DDD、DDDs、DUI的值对比:通过对使用较多的五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DDD、DDDs、DUI的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如图2所示,此外,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基本合理(DUI≤1)。
3讨论
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抑制前列腺素所合成的,具有较好的清热、抗毒、镇痛等作用,因此,通常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当前,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若医生对相关药物的药性和药物的类型不甚了解,则很容易出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经过对289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共有2871例,占总处方的9.93%,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对乙醚氛基酚和美洛昔康片以及塞来昔布等,此外,通过对使用较多的五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DDD、DDDs、DUI的值进行计算和分析,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基本合理。然而,在其他医院关于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并不都是合理的,很多情况下,由于对相关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使用剂量有所不同,难免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当我们在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时,需要准确掌握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了解和认识,让药剂师参与进来,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药学特征和使用方法与剂量以及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阐述,从而合理的指导医师用药;其次,加强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患者使用过程中的监测,注意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建立药物监督小组,对医院使用非备体抗炎药物进行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临床用药当中,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较多,需要加强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切实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