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关于环境污染的综述研究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理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对象,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接着以城镇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为研究重点,运用不同分析方法、分析对象,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现状、特点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98-01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截止到2012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2.6%。然而,在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改造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对生态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如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等,这些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快速发展中的城镇化进程中,确保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对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进行科学全面的思考。
  二、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文献综述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拉开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序幕,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很多,以下为其中几个方面。
  简新华(2004)在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首先是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城镇化的发展,其次是大中小城镇城市相结合的协调发展,走提高城镇化内涵的新路径,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两个方面使城镇化进程更好更快的协调发展。胡际权(2005)在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和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总的背景下,认为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辜胜阻(2009)认为中国城镇化具有自由独特的特征,它正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的时期。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将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相结合,更多更有效的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杨重光(2010)认为,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澄(2011)通过对现在经济的解读与传统城镇化的反思,认为新型城应该是对于传统城镇化的继承与创新,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升级仍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对人的质量的提高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梁前广(2012)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新型城镇较传统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特点,界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定义。新型城镇化应该具备现在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全面提高乡镇质量等特点。
  国外对于城镇化的理论研究主要有静态理论和以城市变化规律和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的动态理论两种。国外对于城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理论,但是,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国外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三、关于城镇化中的环境污染的文献综述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业逐渐代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关于新型城镇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得越来越多。于光君(2007)对山东省于庄城镇化的背景、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以及围绕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发生的组织与个人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得出于庄的城镇化与环境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的结论。周煜斌(2009)是以浙江省长兴县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认为城镇化的推行带来了一些正面的积极影响,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缓解农民与土地的矛盾,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负面消极影响。肖锦(2009)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城镇化与环境问题,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应是向小的城市和城镇转移,借助农业机械等现代化设备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向边远地方推行,进而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周航,崔伟宏(2012)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治理的各方主体以及资源的产权等分析,从城镇人口高密度、工业向城镇扩散两个方面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给环境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周林霞(2013)认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经济迅猛的发展,但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而阻碍了城镇化的进行。
  四、评价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国内研究中主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对比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問题,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和发展的方向。而关于城镇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不同学者用于不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完善政府政策、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出了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我们同时要看到,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参考文献:
  [1]刘传江,赵晓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污染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14,(7):1-5.
  [2]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4]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1.28-29.
  [5]梁广前.河南省推进兴新城镇化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2012.1-6.
  [6]于光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山东省于庄的个素研究[M].北京:中央名族大学,2007.
  [7]周玉斌. 我国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肖锦.中国城镇化进程及其环境问题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9.
  作者简介:
  赵晓梦(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杞如福(1988-),男,彝族,云南玉溪人,硕士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智慧結晶。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本质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国歇后语这一语言宝库中就有不少隐喻型歇后语的例子,一个概念引出另一个概念,认知主体如何找到两者的统一完成识解,这就要借助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语言信息和百科信息生成相关的语境假设,一个假定推出另一个假定,最终形成正确的理解。本文就拟从认知语境对隐喻歇后语理解的制约这一角度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年生产量保守估计将达到2000万辆以上,即新车的产量还将增加近一倍。而
摘要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其在基层单位当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国民素质需求的不断增大,基层文化建设在全面素质提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依靠基层文化建设来实现全面素质提升成为了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当中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事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人才缺失;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良好生产环境的形成以及培养和谐员工关系意义重大,而对于在油田企业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油田企业文化成为了企业内部提升凝聚力与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油田企业将如何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油田企业文化工作建设工作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我国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我国当前油田企业在企
儒勒·米什莱具有浓厚自然生态笔触的《山》《海》《鸟》和《虫》四卷本散文集被盛誉为“大自然的诗”.从生态语言学的视域来看,他的散文从人源于自然也必将回归自然的角度进
当今社会,企业社会捐赠已不仅仅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而且还被视为企业维护自身形象,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战略。企业社会捐赠决策的做出也必然要考虑到来自各方的利益相关者压
我国的房地产业从2009年后飞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国家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在此严峻的局势下,房地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机会,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则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绵阳市GX公司所开发的A项目从开发到销售的情况,以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并结合绵阳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商品种类的需求日趋多元化,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挑战。由于柔性资源可以使企业在面临多变的需求环境时,及时改变生产策略,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柔性资源进行投资。与专用资源相比,柔性资源会带给企业更多的利益,但是由于其成本一般比专用资源大,所以在选择柔性资源投资之前,企业需要权衡柔性资源的成本与收益,以决策如何将资金在柔性资源与专用资源之间进行合理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201-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的神奇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并有意加以运用,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一、音乐能治疗疾病,美化生活  法国医生拉尔夫.施平特格用音乐給患者治病,他给每个病人发10个耳机让他们用来选择听音乐,结果,镇静剂和止痛剂的消费明显下降,怕手术的病人明显下降,即将分娩者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