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也是我国核心技术的发源地。文章选取三大高新示范区2013—2016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中关村、张江、深圳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特点及示范区内无形资产结构、专利权结构等研发成果特征,从创新创业环境、产业重心、研发质量、研发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大自创区的研发创新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关村自創区的规模最大、政策制度最为完备、产品服务的扩展性强,但存在软件类无形资产比重低、研发创收程度低、外援产品依赖性强等问题;张江、深圳自创区则表现出发明类核心专利占比低、自创区内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不完整等突出问题。三大自创区共同表现出未能充分利用园区资源及地理优势、重点产业特色不鲜明,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占比高的特点,“如何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是下一阶段我国突出技术重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研发创新; 自主创新示范区; 无形资产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20-0028-05
一、引言
“创新”二字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表明我国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置于核心地位。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指出中国经济升级发展要依靠改革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而2018年3月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使我国科技企业的自主研发需求显得更加紧迫,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宣布进军半导体领域,芯片的研发成为了一项热潮。自主研发决定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含金量,在企业间、行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探索、积累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我国目前已有19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多点辐射、全面带动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以及深圳三个典型自创区为例,深入分析其研发创新能力与无形资产质量,以期找寻其研发创新特征定位,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示范作用。企业创新特征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的创新特征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集群网络以及经济增长推动力等方面;微观的创新特征体现为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质量以及研发强度、研发效率等方面。下文从创新集群特征以及研发创新特征两方面对三大自创区的创新特征展开分析。
二、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集群特征分析
中关村、张江、深圳三大示范区聚焦智力资源、以不同地理位置为依托,分别探索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路径[1]。从创新集群建设基础上看,中关村地处全国政治、科技、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作为我国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张江地处全国经济、贸易及航运中心上海,拥有我国最大的贸易港口和工业基地,是跨国企业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的聚集地。深圳示范区位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可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依托创新资源聚集和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具有辐射效应。
从创新集群网络上看,中关村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并成功孵化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北大青鸟、清华同方等,且拥有中科院与各高科技企业合作设立的多个技术联合实验室;张江园区则强化了跨国合作,设有“诺华-复旦联合研究实验室”及诸多本土企业联盟;深圳示范区主要在集聚名校的基础上形成“校企联姻”,通过引入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所高校设立研究生院,建立了“研中学”的产学研融合模式[2]。
从GDP贡献及创新行为主体代表性来看,自2009年到2016年,中关村占北京GDP总量逐年递增,2016年占比达到24.36%①,约占北京GDP的四分之一,拥有以联想、百度、新浪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张江占上海GDP总量从2009年的26.59%到2016年的30.99%,亦呈现出稳定的逐年递增趋势,集聚了中芯国际、罗氏、AMD等跨国企业;2017年,深圳市GDP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及北京,示范区内更培育出中兴、华为、腾讯等极具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可见三大自主示范区对于所在城市及全国GDP的带动作用显著,且孕育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所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引擎。
三、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创新特征分析
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各企业2013—2016年财务数据。中关村、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样本企业通过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名录库②、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名录③中企业名单与国泰安数据库中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照选取;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样本企业通过筛选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录④进行选取。共得到样本企业408家,其中,中关村156家、张江111家、深圳141家。剔除了ST、PT、金融业公司及数据不完整样本,无形资产结构数据均由手工整理得到。
(一)产业重心及创新导向分析
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不同经济区域,其历史背景不同,面临的资源与环境也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产业发展重心。本文对2016年中关村、张江、深圳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进行统计归类,并分别筛选出占比最高的四项产业类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类上市公司在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均占据主要地位。其中,中关村自创区作为计算机、软件制造行业等信息产业的发源地,目前在产业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新能源产业企业平均无形资产占比达17.77%,说明研发创新在该行业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深圳自创区的产业结构也表现出向信息产业领域的倾斜,园区内近一半上市公司为信息产业类企业,更涌现出华为、中兴通讯等一批带头企业,能够代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此外,上海张江和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对外交流及对外贸易上更加便利,故现代交通产业成为园区内的重点产业,且表现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但企业数量远不及信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从重点产业经济增加值的角度看,三大自创区重点产业平均总资产EVA率均大于0,说明园区内重点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中关村园区的信息产业优势相比其他两大示范区并不明显,张江及深圳示范区的特色产业并不突出,未来应当强化各自主示范区的核心功能,在资源优势领域加强投入、重点发展,对于信息产业、生物健康产业等表现出高附加值特点的产业类型,各示范区应当鼓励发展,但还应强化地区优势产业,促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 研发创新; 自主创新示范区; 无形资产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20-0028-05
一、引言
“创新”二字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表明我国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置于核心地位。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指出中国经济升级发展要依靠改革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而2018年3月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使我国科技企业的自主研发需求显得更加紧迫,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宣布进军半导体领域,芯片的研发成为了一项热潮。自主研发决定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含金量,在企业间、行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探索、积累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我国目前已有19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多点辐射、全面带动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以及深圳三个典型自创区为例,深入分析其研发创新能力与无形资产质量,以期找寻其研发创新特征定位,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示范作用。企业创新特征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的创新特征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集群网络以及经济增长推动力等方面;微观的创新特征体现为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质量以及研发强度、研发效率等方面。下文从创新集群特征以及研发创新特征两方面对三大自创区的创新特征展开分析。
二、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集群特征分析
中关村、张江、深圳三大示范区聚焦智力资源、以不同地理位置为依托,分别探索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路径[1]。从创新集群建设基础上看,中关村地处全国政治、科技、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作为我国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张江地处全国经济、贸易及航运中心上海,拥有我国最大的贸易港口和工业基地,是跨国企业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的聚集地。深圳示范区位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可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依托创新资源聚集和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具有辐射效应。
从创新集群网络上看,中关村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并成功孵化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北大青鸟、清华同方等,且拥有中科院与各高科技企业合作设立的多个技术联合实验室;张江园区则强化了跨国合作,设有“诺华-复旦联合研究实验室”及诸多本土企业联盟;深圳示范区主要在集聚名校的基础上形成“校企联姻”,通过引入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所高校设立研究生院,建立了“研中学”的产学研融合模式[2]。
从GDP贡献及创新行为主体代表性来看,自2009年到2016年,中关村占北京GDP总量逐年递增,2016年占比达到24.36%①,约占北京GDP的四分之一,拥有以联想、百度、新浪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张江占上海GDP总量从2009年的26.59%到2016年的30.99%,亦呈现出稳定的逐年递增趋势,集聚了中芯国际、罗氏、AMD等跨国企业;2017年,深圳市GDP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及北京,示范区内更培育出中兴、华为、腾讯等极具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可见三大自主示范区对于所在城市及全国GDP的带动作用显著,且孕育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所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引擎。
三、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创新特征分析
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各企业2013—2016年财务数据。中关村、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样本企业通过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名录库②、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名录③中企业名单与国泰安数据库中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照选取;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样本企业通过筛选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录④进行选取。共得到样本企业408家,其中,中关村156家、张江111家、深圳141家。剔除了ST、PT、金融业公司及数据不完整样本,无形资产结构数据均由手工整理得到。
(一)产业重心及创新导向分析
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不同经济区域,其历史背景不同,面临的资源与环境也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产业发展重心。本文对2016年中关村、张江、深圳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进行统计归类,并分别筛选出占比最高的四项产业类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类上市公司在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均占据主要地位。其中,中关村自创区作为计算机、软件制造行业等信息产业的发源地,目前在产业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新能源产业企业平均无形资产占比达17.77%,说明研发创新在该行业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深圳自创区的产业结构也表现出向信息产业领域的倾斜,园区内近一半上市公司为信息产业类企业,更涌现出华为、中兴通讯等一批带头企业,能够代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此外,上海张江和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对外交流及对外贸易上更加便利,故现代交通产业成为园区内的重点产业,且表现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但企业数量远不及信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从重点产业经济增加值的角度看,三大自创区重点产业平均总资产EVA率均大于0,说明园区内重点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中关村园区的信息产业优势相比其他两大示范区并不明显,张江及深圳示范区的特色产业并不突出,未来应当强化各自主示范区的核心功能,在资源优势领域加强投入、重点发展,对于信息产业、生物健康产业等表现出高附加值特点的产业类型,各示范区应当鼓励发展,但还应强化地区优势产业,促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