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受普教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旅游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当满足专业特色化教学的需求。高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育可以增加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相关内容,教学方法上增加互动和实践,教学评价要专业化、多元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体现旅游专业特色。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大学语文教育
现今,在许多高职院校,人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越来越边缘化,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退化严重,这些都使得高职语文教育面临极大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相关主管部门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和提倡,但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和落后,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推进改革。语文教育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之一,多年来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法单一,评价方式僵化,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专业的语文课程也没有明显差别,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与学生专业学习脱节,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语文对今后职业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方面所能起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姓职,应该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受普教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改革应当进一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与确定上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下面笔者就以旅游专业为例,粗浅地谈谈对改革高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内容要强化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文化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内在形式可表现为人的信仰、观念、价值体系,而它的外在则化为人的各种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形式。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既表现为具体的吃、住、行、游、购、娱,也存在于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感受中。所以,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本身就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一杯茶、一件民族服饰、一样地方特色小吃,旅游过程中接触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更不用说这大好河山那么多古迹,风风雨雨承载了多少历史故事、人物传奇。据此,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语文教育内容应该更偏重中国古典文学,而适当减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部分。在讲解篇目之余,可采用文化系列讲座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的诗词文化、职官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此外、在具体教学篇目的选择中,旅游专业的语文也应当与普教语文和其他专业语文区别开,可尽量多选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山水田园诗、游记散文等,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为例,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诗人罗隐的“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中感受金陵的美丽和空濛;在作家叶兆言的《旧影秦淮》中感受金陵的美食和妙人……
2.教学方法要增加互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两大基本特点,而过硬的语言交往能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最基本最关键的专业能力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在对客服务中必须凭借流利、清晰的口头表达与客人交流感情,指导游览,传播文化。所以,笔者认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安排适当的互动、实践环节。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可以设计一个《我带黛玉游贾府》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类似导游讲解的方式,既完成了对小说内容的解读,也是一次很好的专业训练。再如在讲解《夜泊秦淮》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秦淮的名篇佳作,然后通过课件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给大家,很多学生还专门设计了配乐朗诵,这样既丰富了文学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次很好的文化审美体验。此外,笔者还经常采用演讲、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的“谈吐”就是指口语交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语言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擅长辞令的人往往能够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幽默风趣形象的谈吐使人乐于亲近,被人赏识的机会也更多,因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更是如此。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也懒于动笔,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设置专门的实践内容,甚至单独列为考核项目。针对旅游专业,我们除了要教学生会写表情达意的文章,还要教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和旅游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种,如调查报告、解说词、旅游广告文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教学评价要多元化、立体化,体现旅游专业特色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而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和发展需求,及时地纠偏纠错。目前,语文教学普遍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传统的考试方式,语文教师是唯一的评价权威。应该说,考试是必要的,但是旅游专业语文能力的培养所涉及内容如此广泛,仅凭一张卷子显然难以完全体现,因而笔者针对旅游从业人员培养目标,对旅游专业语文能力评价的改革做如下建议: 首先,结合旅游专业特色,增加口试内容,使评价方式更立体更合理。对于传统的语文知识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笔试方式,将基础、阅读、作文三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对于口语能力、综合能力等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能力评价,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或者口试的方式,在模拟导游、模拟旅行社等实训场所进行。教师事先设计一定的专业情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完成旅游服务任务的过程中全面考察学生的口语(下转第91页)(上接第89页)交际、接人待物和礼仪文化素养,也可以考察学生将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导游实践的能力。此外,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体验,实践报告会,作品展示、演讲辩论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引进专业人员参与,使评价主体更多元化。高职语文教育要为专业建设服务,反之专业建设也可为语文教育添砖加瓦。随着语文教学、旅游教学结合越来越紧密,两大学科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也派生了不少边缘学科,如导游语言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化学等,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来自普教,鲜少有旅游从业经历,本身对旅游专业的了解并不深入。当然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增强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引入专业人士来指导。学校的旅游专业课老师、景点景区的导游人员、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实践评价中来,这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不能只用背诵、考试或者一节课、一个学期的成绩来简单量化测定的,语文教学的评价更重视其过程,重视在学习中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及意志、品格、习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而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的好坏也很难用数字量化表示,它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最好的服务是个性化的服务,我们对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语文能力的评价也要视情境而定。旅游专业的语文评价可以采用考试等方式,但更应结合了旅游服务业的特点,采用综合立体的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定量与定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翠英.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高职课程设置[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王峰,熊建设.关于高职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3).
[3]涂红梅.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1).
[4]尚洁.旅游专业大学语文实用性教学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5).
[5]张晓艳,李民.旅游专业应用型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浅谈[J].旅游教育管理,2011(11).
本文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我院语文教育的渠道拓展和模块构建研究》(2011A3-7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立(1980—),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大学语文教育
现今,在许多高职院校,人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越来越边缘化,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退化严重,这些都使得高职语文教育面临极大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相关主管部门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和提倡,但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和落后,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推进改革。语文教育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之一,多年来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法单一,评价方式僵化,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专业的语文课程也没有明显差别,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与学生专业学习脱节,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语文对今后职业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方面所能起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姓职,应该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受普教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改革应当进一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与确定上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下面笔者就以旅游专业为例,粗浅地谈谈对改革高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内容要强化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文化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内在形式可表现为人的信仰、观念、价值体系,而它的外在则化为人的各种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形式。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既表现为具体的吃、住、行、游、购、娱,也存在于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感受中。所以,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本身就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一杯茶、一件民族服饰、一样地方特色小吃,旅游过程中接触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更不用说这大好河山那么多古迹,风风雨雨承载了多少历史故事、人物传奇。据此,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语文教育内容应该更偏重中国古典文学,而适当减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部分。在讲解篇目之余,可采用文化系列讲座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的诗词文化、职官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此外、在具体教学篇目的选择中,旅游专业的语文也应当与普教语文和其他专业语文区别开,可尽量多选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山水田园诗、游记散文等,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为例,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诗人罗隐的“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中感受金陵的美丽和空濛;在作家叶兆言的《旧影秦淮》中感受金陵的美食和妙人……
2.教学方法要增加互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两大基本特点,而过硬的语言交往能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最基本最关键的专业能力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在对客服务中必须凭借流利、清晰的口头表达与客人交流感情,指导游览,传播文化。所以,笔者认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安排适当的互动、实践环节。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可以设计一个《我带黛玉游贾府》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类似导游讲解的方式,既完成了对小说内容的解读,也是一次很好的专业训练。再如在讲解《夜泊秦淮》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秦淮的名篇佳作,然后通过课件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给大家,很多学生还专门设计了配乐朗诵,这样既丰富了文学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次很好的文化审美体验。此外,笔者还经常采用演讲、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的“谈吐”就是指口语交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语言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擅长辞令的人往往能够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幽默风趣形象的谈吐使人乐于亲近,被人赏识的机会也更多,因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更是如此。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也懒于动笔,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设置专门的实践内容,甚至单独列为考核项目。针对旅游专业,我们除了要教学生会写表情达意的文章,还要教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和旅游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种,如调查报告、解说词、旅游广告文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教学评价要多元化、立体化,体现旅游专业特色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而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和发展需求,及时地纠偏纠错。目前,语文教学普遍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传统的考试方式,语文教师是唯一的评价权威。应该说,考试是必要的,但是旅游专业语文能力的培养所涉及内容如此广泛,仅凭一张卷子显然难以完全体现,因而笔者针对旅游从业人员培养目标,对旅游专业语文能力评价的改革做如下建议: 首先,结合旅游专业特色,增加口试内容,使评价方式更立体更合理。对于传统的语文知识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笔试方式,将基础、阅读、作文三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对于口语能力、综合能力等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能力评价,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或者口试的方式,在模拟导游、模拟旅行社等实训场所进行。教师事先设计一定的专业情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完成旅游服务任务的过程中全面考察学生的口语(下转第91页)(上接第89页)交际、接人待物和礼仪文化素养,也可以考察学生将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导游实践的能力。此外,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体验,实践报告会,作品展示、演讲辩论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引进专业人员参与,使评价主体更多元化。高职语文教育要为专业建设服务,反之专业建设也可为语文教育添砖加瓦。随着语文教学、旅游教学结合越来越紧密,两大学科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也派生了不少边缘学科,如导游语言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化学等,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来自普教,鲜少有旅游从业经历,本身对旅游专业的了解并不深入。当然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增强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引入专业人士来指导。学校的旅游专业课老师、景点景区的导游人员、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实践评价中来,这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不能只用背诵、考试或者一节课、一个学期的成绩来简单量化测定的,语文教学的评价更重视其过程,重视在学习中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及意志、品格、习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而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的好坏也很难用数字量化表示,它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最好的服务是个性化的服务,我们对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语文能力的评价也要视情境而定。旅游专业的语文评价可以采用考试等方式,但更应结合了旅游服务业的特点,采用综合立体的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定量与定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翠英.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高职课程设置[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王峰,熊建设.关于高职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3).
[3]涂红梅.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1).
[4]尚洁.旅游专业大学语文实用性教学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5).
[5]张晓艳,李民.旅游专业应用型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浅谈[J].旅游教育管理,2011(11).
本文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我院语文教育的渠道拓展和模块构建研究》(2011A3-7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立(1980—),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