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莱西市第四中学确立了“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教学也在此找到学科的切入点——“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1 产生的背景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经过反复听课、评课、研讨,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学校确立了“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中的“三”是指高效课堂应完成的“三项指标”(指标一,教师课堂点拨时间不超10分钟;指标二,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100%;指标三,当堂检测学生达标率不低于80%);“四”是指高效课堂应具备的“四大特点”(多维式;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五”是指高效课堂应执行的“五步流程”(预习交流,确定目标→自主学习,疑难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点拨释疑,能力提升→训练测评,反馈矫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同时结合学校“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又响应青岛市每年组织的电子作品竞赛,提出了“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 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
1)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2)新课标中的学生观认为: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和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3)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及笔者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钻及求知欲、成就感非常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色,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尝试出“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切入点——“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学科教学模式。
3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尤为重要,是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一步。课前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本年级本单元的作品主题,学生课前按教师要求,确定好本单元的作品大纲和布局,并收集案例素材,如相关的活动照片、录像或相关文字资料等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参与过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素材。比如运动会上,有精彩的一瞬间的照片,有激情澎湃的发言稿,有热烈助威的拉拉队等。特别是初三学生,他们的社会实践是“远足”,即利用一天的时间步行70多里到莱西湖,学生的感受很深,引起的兴奋度能保持整个的学习过程。通过收集素材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体参与性,有效激活学生的上课欲望。
基本练习,巩固基础 学生进入机房后,先进行基本功练习——打字,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低年级的练习时间适当长一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的坐姿、正确的键位姿势和指法,保持正确姿势的学生要注意随时让他们做出表率,提出表扬,并让学生明白保持良好的习惯的好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疲劳,保护眼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并是以后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软件,播放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样例与模板,引导学生欣赏。当学生看到教师设计的绘声绘色的作品时,会忍不住跃跃欲试,急于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这基础上,教师可适时通过网络教室,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 这一步,教师首先要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新知识点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或演示,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实践,并指导小组长对学习任务进行分配。教师指导分配任务时,要让小组长考虑到组内成员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让组员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并注意让每个成员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分工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点,或者引导小组成员共同研讨某个遇到的难题,协助全部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引导性地对难点和新的知识点进行演示性的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个章节结束,每个小组都能做出一个电子作品,比如Word一章最后完成的是一幅完美的电子板报,而PowerPoint一章则完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电子报刊,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交流,完成作品 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根据“作品引领,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学生分组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从FTP下载本节课需要用到的资料。因为资料是学生自己收集,甚至包含自己的成果,学生的兴趣很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把这些自己的素材应用在本节课上,从根本上抓住了全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相互帮助或讨论交流,完成作品的主体,教师指导作品的协调性、颜色的合理搭配、背景与主要内容的协调等,并针对每一组的特点做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完成本节课的作品,从而达到巩固和灵活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由于每一项任务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
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当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更喜欢听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把每个小组的作品传到FTP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主欣赏评价。展示时可让小组学生作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从大的方向纠正学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然后由学生评出两幅最好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最后由教师对小组或个人进行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知识和欣赏水平及审美情趣都能得到一个新的提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更能促进交流,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下一节课学生全体参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项技能纵向教学变为十大技能横向推进,巧妙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隐含在每个作品项目之中。这种以“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功的感受,学生不但能学会技能,还能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做作品的过程中,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拓展的一些知识学生也会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固定为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民主关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1 产生的背景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经过反复听课、评课、研讨,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学校确立了“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中的“三”是指高效课堂应完成的“三项指标”(指标一,教师课堂点拨时间不超10分钟;指标二,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100%;指标三,当堂检测学生达标率不低于80%);“四”是指高效课堂应具备的“四大特点”(多维式;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五”是指高效课堂应执行的“五步流程”(预习交流,确定目标→自主学习,疑难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点拨释疑,能力提升→训练测评,反馈矫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同时结合学校“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又响应青岛市每年组织的电子作品竞赛,提出了“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 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
1)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2)新课标中的学生观认为: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和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3)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及笔者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钻及求知欲、成就感非常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色,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尝试出“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切入点——“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学科教学模式。
3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尤为重要,是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一步。课前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本年级本单元的作品主题,学生课前按教师要求,确定好本单元的作品大纲和布局,并收集案例素材,如相关的活动照片、录像或相关文字资料等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参与过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素材。比如运动会上,有精彩的一瞬间的照片,有激情澎湃的发言稿,有热烈助威的拉拉队等。特别是初三学生,他们的社会实践是“远足”,即利用一天的时间步行70多里到莱西湖,学生的感受很深,引起的兴奋度能保持整个的学习过程。通过收集素材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体参与性,有效激活学生的上课欲望。
基本练习,巩固基础 学生进入机房后,先进行基本功练习——打字,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低年级的练习时间适当长一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的坐姿、正确的键位姿势和指法,保持正确姿势的学生要注意随时让他们做出表率,提出表扬,并让学生明白保持良好的习惯的好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疲劳,保护眼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并是以后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软件,播放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样例与模板,引导学生欣赏。当学生看到教师设计的绘声绘色的作品时,会忍不住跃跃欲试,急于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这基础上,教师可适时通过网络教室,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 这一步,教师首先要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新知识点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或演示,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实践,并指导小组长对学习任务进行分配。教师指导分配任务时,要让小组长考虑到组内成员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让组员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并注意让每个成员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分工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点,或者引导小组成员共同研讨某个遇到的难题,协助全部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引导性地对难点和新的知识点进行演示性的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个章节结束,每个小组都能做出一个电子作品,比如Word一章最后完成的是一幅完美的电子板报,而PowerPoint一章则完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电子报刊,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交流,完成作品 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根据“作品引领,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学生分组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从FTP下载本节课需要用到的资料。因为资料是学生自己收集,甚至包含自己的成果,学生的兴趣很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把这些自己的素材应用在本节课上,从根本上抓住了全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相互帮助或讨论交流,完成作品的主体,教师指导作品的协调性、颜色的合理搭配、背景与主要内容的协调等,并针对每一组的特点做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完成本节课的作品,从而达到巩固和灵活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由于每一项任务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
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当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更喜欢听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把每个小组的作品传到FTP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主欣赏评价。展示时可让小组学生作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从大的方向纠正学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然后由学生评出两幅最好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最后由教师对小组或个人进行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知识和欣赏水平及审美情趣都能得到一个新的提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更能促进交流,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下一节课学生全体参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项技能纵向教学变为十大技能横向推进,巧妙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隐含在每个作品项目之中。这种以“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功的感受,学生不但能学会技能,还能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做作品的过程中,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拓展的一些知识学生也会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作品引领,自主发展”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固定为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民主关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