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之管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中职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难教,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试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改进中职语文教学,力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基础性;实用性;典范性;欣赏性
  【中图分类号】G712
  当前,中职学校是国家培养合格的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型应用人才和产业大军的摇篮所在,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学生的重视。然而,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却困难重重:一方面,中职学生素质整体下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缺乏学习动力,学生难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活动也难以展开,学生学习状况每况愈下。如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中职生在有限的中职学习期间既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培养语文能力,使之成为一个适应时代的合格的劳动技术人员,这是摆在我们这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前面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欣赏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具体来讲:
  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应突出基础性众所周知,这几年来,进入中职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些大多数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文化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没有学习动力。
  面对这种现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能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毕竟这些学生以后都会加入到产业大军的队伍中。所以语文教学就要从基础性入手,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入手,比如听说读写中"说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教学中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也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其次,教材选择上应突出应用性和人文性
  中职教育以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所以在教材安排上要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必须"与"够用",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等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比如在阅读方面,增加阅读量,注意培养语感,减少文章分析;在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不作高要求创作性写作等等责。
  中职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实际而复杂,更具有综合性,所以教材内容也要接近职业生活和社会实际,不能仅仅考虑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学科能力的培养,还应当给各专业学生以相应的专业语文素质教育,比如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以人文社会为主要综合内容,应用语文和文学鉴赏部分以相关专业为综合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
  第三,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典范性和时尚性
  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主体,也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以往的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强调典型性,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最新的职教课程改革成果认为: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应当掌握的全部内容,而是教学活动的"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关于某些话题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和获得的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教材的选文应在保持典范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不同年龄、文化知识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和实际学习需要出发,选取更实际、有用、适当的作品入选,要大胆舍弃那些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又时代久远,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太大的经典作品,拓展选文范围,力争选择那些有亲和力、时代感及实用意义的不同体裁、题材和内容的作品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文化背景的中外作品入选,对反映时代风貌和科技发展成果的新人新作也可大胆选用。总之,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使语文内容真正成为适于教与学,真正利于学生发展的得力工具和有效载体。
  第四,教学方法上应强调欣赏性和参与性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诗歌、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自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在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的脑动起来,鼓励学生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得利,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强调欣赏性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欣赏小说、散文、诗歌、影视剧等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不断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和修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人生,让学生在尽情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时,获得惬意的精神享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进,都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适应时代,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晓《教材建设――职教改革的重要环节》,开明出版社,2003
  [2]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0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混淆了征辟、征召、僻召等历史概念,就此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了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召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即"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征辟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  "征召"也叫"特诏"或"特征"、"征聘",是皇帝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
摘要:《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著,文中既有生动的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处处闪耀着实践的光芒。本文试图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备课观,以及探索其备课观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备课观;《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引言  在学校教育中,上课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课前的准备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的质量,
内容摘要:每到学期末,班主任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组织并搞好学生的总结鉴定工作。所谓学生的鉴定,就是全面地概括出学生在校表现的全貌,它是对学生各方面的一个真实写照。  鉴定工作是班主任全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它使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扬长处,克服短处,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鞭策,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它还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可以增强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有利于家长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工作。同
摘要: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因此倾听应从小培养。  关键词:学习氛围;情境;提问方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现今,课堂上热闹非凡,诸多的活动形式,老师津津有味的讲着课,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
摘要:角色扮演是特定社会下对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性成长的必要途径。职专体育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关系到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本文从课改体制下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出发,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体育教师在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必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激活课堂运动兴趣、保持健康积极的运动体魄。  关键词:职专学校;体育教学;课改要求;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当代西方思潮主要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现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思想观念。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为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帮助。  [关键词]当代;西方;思潮;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当代"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有指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所谓"后现代"时期。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