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阅读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名著阅读对小学生而言能够潜移默化中浸润渐染心灵,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笔者以为,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去激发孩子热爱名著之热情和阅读名著之行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有效引领
读过名著的人总是感叹经典名著值得一读再读,它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名著阅读能够在长时间里潜移默化浸润渐染孩子的心灵,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名著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我国的四大名著而言,字数多,较难懂的实情把许多想阅读名著的孩子拒之门外。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名著呢,笔者以为,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去激发孩子热爱名著之热情和阅读名著之行动。
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现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带领学生走近名著。
课内引导,走近名著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五组课文中,出现了《草船借箭》《景阳岗》和《猴王出世》三篇中国四大名著的节选做为课文的篇目,在第七组中的人物描写一组中有一个“‘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断,这样,四大名著在五年级时就向学生抛出了橄榄枝,这是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近名著的最重要的信号。而六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组课文中出现了《鲁滨逊漂流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名著,亲近名著。那么在课堂上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示名著魅力,引导学生爱上名著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学生介绍读过的名著:在五年级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长已经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名著的缩写本或是简读本,已经带领孩子开始了名著的阅读,但这只是少数家长。为了让读过名著的孩子有成就感,同时让他们做为榜样去激起同学读名著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讲课时插入相关的故事。如在讲《景阳岗》一课时,可以让同学讲一讲在打虎之前武松做了些什么,在打虎之后他又如何遇到哥哥武大郎等情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都是节选改编的,孤立缺少联系,单薄失去趣味,加入了一些相关故事后,会更加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切入点自然而然,颇能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二)熟悉的影视片断导入: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不仅篇幅长,而且许多语言是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的,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读起来就很是费劲。可是,我们可以把这些难点化成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片断,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们没有哪一个看不懂电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的。虽然影像作品相对于文字作品而言,以具体形象剥夺了学生的想像,但是做为一种引领方式未尝不可。如在讲《猴王出世》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了电视剧《西游记》的开篇部分,学生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看着生动的画面,对名著的向往之情被慢慢点燃。
(三)作者简介引发读兴:作者能写就名著这样的宏篇巨制,一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流传,这也是吸引学生由作者的写作故事引发关注作者作品的切入点。在讲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作者简介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阅读。如在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断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了曹雪芹写此书的一些动人的故事。如为了一心写好《红楼梦》,曹雪芹一家曾经贫困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他曾经可是大户人家的大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但他依然认真而执着地从事着写作,并且他对已写成的稿子增删数次。同学们想到如此精益求精地产生的作品,就有了阅读的欲望。
(四)了解背景带动阅读:名著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的艺术再现,了解一些历史背景更加利于学生理解故事,更能激励孩子们去探究名著。如在讲《草船借箭》时,我给学生们简介了一下故事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后欲一举统一中国,就挥师南下,孙刘只好组成联军以抗曹,孙刘内部也有纷争……听着这样的介绍,学生们的思维与想象力大开,他们会想到,他们联合起来,能抵抗得了势如破竹的曹操大军吗?一旦取胜,他们还能齐心协力地共同发展吗?最后到底谁是灭了其它两国的英雄呢……这样的背景介绍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打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门。
课上的引导要与课下的一些有趣的活动相配合,相辅相成,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如我们可能组织学生办一期“走近名著”的黑板报,向学生们普及名著知识;可以通过举办联欢会的形式走近名著,如安排学生演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或是组织与名著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大家读读积累的名著中的名言、唱唱名著中流传的歌曲或是向大家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与名著中的人物相关的图片等。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来引领学生走近名著。
在带领学生走近名著时,我们不要急功近利,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指望读一两本名著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就会大增,名著的魅力还在于能温暖学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引领孩子走进名著,老师与父母要当好领路人。教师在讲课中要不时地渗透名著中的有趣的故事,有名的语句等,给学生树立好读书的榜样;父母在买书借书和引导阅读中也应贡献一份力量。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无论他们收获多少,都是在一片艳阳天中漫步,这是孩子终生难忘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有效引领
读过名著的人总是感叹经典名著值得一读再读,它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名著阅读能够在长时间里潜移默化浸润渐染孩子的心灵,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名著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我国的四大名著而言,字数多,较难懂的实情把许多想阅读名著的孩子拒之门外。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名著呢,笔者以为,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去激发孩子热爱名著之热情和阅读名著之行动。
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现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带领学生走近名著。
课内引导,走近名著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五组课文中,出现了《草船借箭》《景阳岗》和《猴王出世》三篇中国四大名著的节选做为课文的篇目,在第七组中的人物描写一组中有一个“‘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断,这样,四大名著在五年级时就向学生抛出了橄榄枝,这是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近名著的最重要的信号。而六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组课文中出现了《鲁滨逊漂流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名著,亲近名著。那么在课堂上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示名著魅力,引导学生爱上名著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学生介绍读过的名著:在五年级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长已经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名著的缩写本或是简读本,已经带领孩子开始了名著的阅读,但这只是少数家长。为了让读过名著的孩子有成就感,同时让他们做为榜样去激起同学读名著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讲课时插入相关的故事。如在讲《景阳岗》一课时,可以让同学讲一讲在打虎之前武松做了些什么,在打虎之后他又如何遇到哥哥武大郎等情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都是节选改编的,孤立缺少联系,单薄失去趣味,加入了一些相关故事后,会更加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切入点自然而然,颇能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二)熟悉的影视片断导入: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不仅篇幅长,而且许多语言是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的,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读起来就很是费劲。可是,我们可以把这些难点化成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片断,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们没有哪一个看不懂电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的。虽然影像作品相对于文字作品而言,以具体形象剥夺了学生的想像,但是做为一种引领方式未尝不可。如在讲《猴王出世》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了电视剧《西游记》的开篇部分,学生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看着生动的画面,对名著的向往之情被慢慢点燃。
(三)作者简介引发读兴:作者能写就名著这样的宏篇巨制,一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流传,这也是吸引学生由作者的写作故事引发关注作者作品的切入点。在讲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作者简介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阅读。如在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断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了曹雪芹写此书的一些动人的故事。如为了一心写好《红楼梦》,曹雪芹一家曾经贫困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他曾经可是大户人家的大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但他依然认真而执着地从事着写作,并且他对已写成的稿子增删数次。同学们想到如此精益求精地产生的作品,就有了阅读的欲望。
(四)了解背景带动阅读:名著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的艺术再现,了解一些历史背景更加利于学生理解故事,更能激励孩子们去探究名著。如在讲《草船借箭》时,我给学生们简介了一下故事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后欲一举统一中国,就挥师南下,孙刘只好组成联军以抗曹,孙刘内部也有纷争……听着这样的介绍,学生们的思维与想象力大开,他们会想到,他们联合起来,能抵抗得了势如破竹的曹操大军吗?一旦取胜,他们还能齐心协力地共同发展吗?最后到底谁是灭了其它两国的英雄呢……这样的背景介绍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打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门。
课上的引导要与课下的一些有趣的活动相配合,相辅相成,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如我们可能组织学生办一期“走近名著”的黑板报,向学生们普及名著知识;可以通过举办联欢会的形式走近名著,如安排学生演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或是组织与名著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大家读读积累的名著中的名言、唱唱名著中流传的歌曲或是向大家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与名著中的人物相关的图片等。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来引领学生走近名著。
在带领学生走近名著时,我们不要急功近利,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指望读一两本名著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就会大增,名著的魅力还在于能温暖学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引领孩子走进名著,老师与父母要当好领路人。教师在讲课中要不时地渗透名著中的有趣的故事,有名的语句等,给学生树立好读书的榜样;父母在买书借书和引导阅读中也应贡献一份力量。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无论他们收获多少,都是在一片艳阳天中漫步,这是孩子终生难忘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