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化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泱泱中华五千年,从炎黄部落,到风云变幻的王朝,再到21世纪的中国,文化像那棵树上的枝丫,蔓蔓丛生,肆意生长,却始终拥抱着生活的树干。
  文化这棵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浇灌,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如此有姿有色。在悠悠的岁月中,和着先人的喜怒哀乐,像墨汗般浸入我们的衣、食、住、行。
  衣
  你是否看到那群身着汉服的女子,裙裾飘扬,她们轻唱“北方有佳人”;你是否看到杨贵妃的霓霓羽衣舞,彩带飘扬,演绎那场与唐明皇的倾世之恋;你是否看到外滩那群着旗袍的女子巧笑嫣然,婀娜多姿,释放着青春的张扬与魅力……这是文化赠给中国美人的礼物,莲瓣生花,这是美人对文化的回答。倘若我们的美人没有彩带衣裙的装点,便再也无“粉面桃花”“满园春色”供后生欣赏。
  食
  从“北京烤鸭”的外焦里嫩,酥香可口;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馅丰皮薄;再到湖北的“热干面”,酱香扑鼻,配上翠绿葱花,相得益彰……各地美食争奇斗妍,闪耀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思。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一道佳肴可在时光中追溯千年。色、香、味,是生活对文化的要求,中华民族在一顿顿饕餮盛宴中得以大放光彩,彰显国民自信。
  住
  那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宫阿房,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岳阳楼,那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醉翁亭……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我听到文化的钟声回响远方。梁思诚、林徽因夫妇拼命保护的不只是几幢房子,更是文化的栖身之处。当杜甫的草堂开始成为人们景仰之地,更多是因着那间茅屋承着伟人的思想与文化。当房子只是一个容身之处,失去了它与生俱来的文化底蕴,那房子也不再是房子,不过是装着肉身的器皿罢了。
  行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你是否听到哒哒的马蹄,“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是否看到那叶翻越万水的小舟;“竹杖芒鞋轻胜马”,你是否看到蘇子脚上的那双草鞋……千难万阻,不会阻挡行者前进的决心。文化赠给远行的人离家的舟,归家的船,这是先人跨越历史准备的礼物。虽远必至,这是行者前行的信念,这也是文化闪耀的光辉。
  如果说文化是树上的枝,生活必定是那个树上的枝干;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条小溪,生活就是汪洋;如果说文化是悠悠的白云,生活便是那个蓝天……文化始终在为生活着色。
  指导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十分大气的佳作。一是布局精致。主体部分以“衣”“食”“住”“行”为小标题展开,层次清晰,过渡简洁,且四部分比例适当,肥瘦均匀。二是铺排巧妙。如写“住”的部分,列举了阿房宫、岳阳楼、醉翁亭、杜甫草堂等,意象密集,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三是文采飞扬,感情充沛。作者通过意象的铺排、名句的引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语言的文采,也凸显了作者对深厚文化的热爱之情。
其他文献
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曠远、地的辽阔。难尝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白落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民以食为天”令无数权贵宠臣、文人骚客、民家百姓竞折腰。让我们夹起木筷,从胃开始,品味中华,读懂中华。  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仅是山珍海味,地方名菜,也可以是妈妈做的家常菜,甚至是街边的小吃。凡是吃前期待,吃后回味的,都可以称其为美食,它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
茶靡花开,是谁在敲钟,敲开心灵之窗,瞥见佛光?  是经典,拨开那尘封的岁月,穿透身前厚重的雾霭,带着耀眼的光芒,敲开心灵之窗。  人类的发展,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翻腾。历史的脚步浩浩荡荡,带着一阵阵呼啸的风,掩埋着尘埃的记忆。而经典则闪着它独特的光,在漫漫黄沙之中,孕育着它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携经典之手,触摸历史的温度。有人说,世界上最快的,是人遗忘的速度。或许人们只是纯粹地无法记忆历史,而经典
现实扭曲力场  现在轮到你进入太空了。扣好头盔,你发现自己置身于气闸舱中。身体轻轻地向前飘动,气闸舱门无声地滑开,前方是一间无重力绝尘室。快飘到天花板时,你下意识地低了低头,面罩外,你的双手缓缓撑住天花板作为缓冲。又以游泳的姿势穿过几个房间后,你终于置身于太空中了。没有地板,没有墙壁,没有天花板,只有冰冷、空虚、令人生畏的黑色虚空和四面八方的星辰,以及这个荒废的太空站飘浮的残片。  有那么一刻,你
写作教学要改变以往重语言、轻结构,重真实、轻想象的弊病,要引导学生善于表达,加强剪报、摘抄等练笔。课前演讲、时文品评、课外阅读,可广开写作教学之路,也是“激发创造思维,绽放写作奇葩”的重要途径。   [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僵化的思维模式脱胎于死板的应试对策。学生只需掌握几种答题的技巧,就能取得过得去的成绩。于是学生每天沉浸在题海中,成了刷题的机器。老师们也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被动舞者。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契合新课标和新教材“任务群”理念,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先回顾一下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
以“家”为主题的征文有很多,但征文的背景不同,对内容的要求也不同。这次征文的背景是“祖国颂”(爱我中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这个背景明确告诉我们,我们要写的“家”是与“国”联系在一起的。  “国”这个命题,比较抽象,“国”的形象是要靠一个一个的“家”来呈现的,以“家”来表现“国”,这就很具体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物质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可以透过一个一个的“家”表现出来
编者按:本期《黄河对话》的“话题”,是由作家郭万新的《耕读世家》说开去,谈家族史与乡村史的融合及纪实文学创作。《耕读世家》系万新最新的一部纪实力作,2015年1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历经作者3年采访,旨在真实记录数百年的家族沧桑史,以典型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人梦想依旧的乡愁。正如他的名字,该书的出版意味着他崭新的“蜕变”,走出塞北马邑,成为山西文坛的一匹骏马。  何南(作家、诗人,以下简称“何”
文言文,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语言能力的基础。文言文的考查向来受到高考语文命题组的重视,试题难度较大,所占分值较高。因此,预测高考文言文考向,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对高三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高考,共有3套全国课标卷试题,此外,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各一套。综观2019年7套试卷的文言文试题,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涵养人文素养  选文内容对象涉及历史上有重
他喜欢叫她“晓”。  当年幼的他第一次看到她时,本能地觉得应该叫她这样的名字,只因为这才符合她带给他的感觉,仿佛是笼罩了整个世界的黑暗中一抹遮不掉的亮色。在他们相识的三天前,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一直不知道杀死父亲的到底是什么,只是隐隐听说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这种动物向来温顺……现在已经被父亲的同事当场击毙。怪物。这是他对其最好的总结。其实不仅是这个神秘的凶手,连父亲的工作也是国家一级机密,他也只在父亲
《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里的“孩”是“孩子”的意思吗?是李密的父亲“生孩”还是李密“生孩”?  关于这个字的理解,综合起来,大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教材,支持这种解释的最为普遍,即将“孩”译为“孩子”或“婴儿”。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五)中关于此句的注释为“生孩:生为婴儿的时候”,据此,“生孩六月”的“孩”可以理解为“婴儿”“孩子”,整句话的意思为:“(我)生为婴儿六个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