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与常规透明贴膜固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某院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住院期间留置PICC导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这期间某院共收治VLBW患儿220例,PICC置入患儿101例,纳入标准80例.按照临床所使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式和改良后采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法,以患儿PICC置管日期交替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换药的次数,比较两组贴膜卷边、张力性皮肤损伤、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
【机 构】
:
100080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卫生服务中心;100700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与常规透明贴膜固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某院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住院期间留置PICC导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这期间某院共收治VLBW患儿220例,PICC置入患儿101例,纳入标准80例.按照临床所使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式和改良后采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法,以患儿PICC置管日期交替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换药的次数,比较两组贴膜卷边、张力性皮肤损伤、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及远端肢体肿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透明贴膜发生卷边导致更换贴膜的时间、张力性皮肤损伤、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及远端肢体肿胀的4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发生卷边的概率,加强了PICC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PICC使用过程中透明贴膜发生卷边而增加换药的频率;同时换药频率的减少对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下降,得到临床护士的肯定,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纵向数据分析和纵向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虽然早在十年前就有学者提出纵向研究方法适于评价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对中医药研究意义重大。但十年来,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纵向研究仍较为缺乏。纵向研究适于评价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HIV/AIDS作为我国重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国家自2004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经费对患者进行免费的中医药治疗。至今,形成了最高长达十年的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盖扶)(以下简称盖扶)联合暴露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入院时已发生重度红臀患儿和本科室住院患儿发生重度红臀者,共60例,按照奇偶床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取臀部一般护理后,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酵母)(商品名:易孚)(以下简称易孚)联合暴露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盖扶联合暴露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新生几重度红臀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
目的 探讨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将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处理,干预组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估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出院后电话随访早产儿生后第7d、14d、42 d、矫正3月龄及6月龄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总分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第7d、14 d、42 d、矫正3月龄和矫正6月龄,干预组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有调查显示[1],在我国,急性农药中毒的发生率在所有急性中毒中排第2位,在我国三级医院救治的急性中毒病例中农药中毒排第1位.有机磷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急性农药中毒又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居首位.有机磷农药毒性较大,发生急性中毒的患者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尽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AOPP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有报道显示某地区AOPP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9.0%[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某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2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220例患儿采用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在患儿雾化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哮喘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长对比,研究组较低,(P<0.05).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