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当前发展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不论是体制、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1]。应该从教学定位、校企合作和办学模式及师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提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和职业素养培养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86-01
  1 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多年前相比成绩明显,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各项要求呢,我认为笼统的说主要是因为没有认真的长久的做事的态度。
  2 当前面临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超过3100万,我们是有成绩,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难,对口率低;再就是毕业生的质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观念的陈旧,我们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封闭,不适应整个观代化的罢求,你教的人家不需要,人家需要的你教不了,不改不认真从骨子里改变一些做法是不行的。
  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析来看,虽然最近几年职业院校无论是软硬件建设还是校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再深入看这一现象,内部原因有:第一,贪多求大。学校师资有限,但是心却很大,开设各种五花八门的专业课程,看似工作做了不少,但是没有拿得出的专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无法适应行业需求,慢慢被淘汰;第二,培养知识型人才,没有培养技术或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来,高等数学,基础英语,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电学,这些课程在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培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别设置为重点课程,为什么没人敢改掉他们?第三,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环节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这两部分都有问题,校内实训,许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所教的都是淘汰产品,所用的都是过时技术,毕业了让人家企业怎么用?校外实习则由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又经常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以创造剩余价值为主,没兴趣进行义务教育,使实践效果打了折扣。第四,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所授知识实用性较低,与社会需求脱节。
  3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下几个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一是准确定位,发展优势专业。
  要把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为办学定位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要以此为依据,还要痛下决心,需要的专业全力以赴,不需要的专业坚决砍掉。使技能型人才具有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强势。根据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优势,明确学校的发展重点,优化和提升专业群结构,在专业群结构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稳定性、学校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的关系,从而使专业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2]。
  二是改善校企合作形式主义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与企业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的和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寻找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使校企合作切实落到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上。目前的形式主义问题关键是政府,政府中教育部门没权没势,得不到重要的政策支撑,其实每年各级政府下达许多的扶持政策都走了过场,没有时效。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比如,2012年5月河南省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动态及时对专业和课程改革做调整,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方向,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合作交流平台[3]。
  三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从实处入手。合理借鉴成功理念,结合院校及当地经济实际进行合理化有效实施。
  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现在学生的就业率很高,但专业对口率确是比较低的,有大量的技术专业的学生去做了综合、销售或业务类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要求的技术性的工作他们胜任不了。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4]。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因材施教,探索个性化学生培养模式。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和核心教辅人员。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现代职业教育对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定位。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教师去企业定岗锻炼,鼓励教师社会兼职,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多层面的交流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提高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度,鼓励、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可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为外聘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讲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同时,要在考核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保证。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落在实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是关键。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带动地区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拖后腿,所以要有远见,有决心才能办好这件百年大计。
  参考文献
  [1] 康保民,王霞.宿教党支部工作的几个着力点[J].中国教育导刊,2006(14): 88-89.
  [2] 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
  [3] 高丽.国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J]. 机械职业教育,2010(11):3-4.
  [4] 崔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73-74.
其他文献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综合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积累  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语法、语言逻辑等基础性的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背诵,并有一定的背诵量。背诵课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方论证才入选的好文章,所以要求背的必须背,古诗以及许多课外有名的适合学生读的文章。增加阅读量
读出不一样的精彩发现,发现更多“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之处,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中有着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奥妙,有着更多值得归纳提炼的经验与方法。吮吸书香,让语文阅读更有嚼劲和趣味,使得阅读更有趣味,使得文本中的人文情怀与思想情感更有生命力。  一、对话作者,谛听“原声音”  无论怎样的作品都是作者心意的流露和展现,都是作者最想发出的呼声。唯有聆听作者的心声才能真正原汁原味地找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对
朗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文质兼美的文章,更是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发挥朗读示范与引导职能,在课堂内外营造出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更好地感受文章意蕴,同时理解文章内涵,体悟文章情感,感受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  一、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观念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几乎每个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对
哲学与人生教学目的在于,试图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积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进而更为爱惜自己的生命.本论文针对
摘 要:面对诸多的医学领域,很多概念的提出都要跨越许多范围,而由临床医学开始向医学和药学跨越所提出的“循证医学”是目前非常受关注的话题。它所运行的医学模式是基于证据这一特点的。经过科学不断发展,经验用药存在的很多缺陷,目前提倡的新用药是科学用药,这也是国际药学联合会所提倡的,因此,这样更新的用药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人们盲目使用药物,引导人们正确用药安全用药。  关键词:循证药学 药物使用 医学药
“教育即成长”是杜威的重要教育观,解读其深刻涵义,能够全面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笔者从传播学视角分析杜威“教育即成长”的内涵,试图用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如何在教育中使学
<正>监管层正引导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业内人士预计,银行业当前相对较高的拨备水平有利于核销的可持续性,严格资产分类、严禁隐匿不良等要求有利于延续银行业资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