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人,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然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许多老师们感到困惑。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内容以及需要把握的知识与技能当然很多,但在学校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音乐艺术的性质不明确,对审美教育的规律不明确,从而对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恢复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人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3.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一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一是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二是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
  4.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为了能够使学生拥有完美的人格,已将情感教育作为重点的课改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初中的语文教学在融入了情感教育后,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培养学习兴趣。所以,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程在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课程的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使物理教学更加直观,而且把比较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它把难以在实际中演练的实验动态化,使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清晰,为学生学习物理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使物理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地讲,多媒体教学能够在传统的物理教学基础上实现.‘三个转化”。  一、从学生畏难心理到积极性高涨的转化  物理学中包含的物理规律大都是从客观世界经过“定性”、“定量”
摘 要:针对我国山区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现状问题,对贵州山区节水灌溉现状,山区农业灌溉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我国贵州地区山区高效节水灌溉情况,通过增强山区高效节水灌溉意识,加大管理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提高山区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  关键词:山区地区;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力度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52-0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深人,“体育教育”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倾注了大批专家、学者的无数心血之后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纵观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感到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它正面临着一场痛苦的抉择。  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中学习前苏联的体育理论与实践形成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学科中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一、多观察,多比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
教育公平是我国义务教育优质高效发展的基石,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引领着现代
在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认真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初中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成长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