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多”练作文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写作文应该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特别是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有时候显得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如何让小学生能够较好地进入作文,并能够较快地达到一定的状态,我感觉,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太好的捷径可走,必须下一些实功夫。写作文是需要“练”的,这个“练”字,既有时间的内涵,也有积淀的内涵。练得时间久了,练得多了,应该就是水到渠成了吧。我所实施的“三多”练作文,应该就是基于上述的想法。
  一、 多时机练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学写作文,往往真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能较好地过度一下,我感到先练说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重点进行了以下的“三练”。
  一是组织学生在课上练说。学生可以对身边的新人新事,对校园的生活,对国家的某些新闻,对听来的故事等等进行叙述或评说。我总是热情地鼓励学生放开胆子,无拘无束地说,在学生叙说或评价的基础上,我注意做好引导的工作,逐步地使学生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在参观全市绿化、美化的活动中,由于校方组织得力,使此次活动有声有色,同学们也在活动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练说。班里的李明同学平时习作没话说,这次他有这样一段说得非常好,他说:“谢谢市长伯伯把家乡变得这样美。你看那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绿岛里鲜花盛开,我走在大街上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我要继续努力学习,练好真本领,将来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学生说的话虽然简短,但我看到了李明同学对自己的那种自信是以前没有过的,同时我也感到了他既有说的起步,就逐步会有写的发展。
  二是小组练说。课上组织全体同学练说,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只能轮到几次,为了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积极采取分小组的办法让同学们练说的机会更多。我以前后桌共四人为一个小组,实行轮流说。其做法就是,每周一,每个小组都要轮到一人讲一件见闻,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要说的内容,最好要有自己的认识或感悟。这样坚持下来,我发现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有了可喜的提高。
  三是作文前练说。我感到,在作文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他们写好作文是大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通过这一说,一可理一理思路,二可以锻炼表达,三可以获得他人的指导,四可以知道自己所说的对与错、好与不好等等,它的益处是颇多的。所以,每次同学们作文之前,我都要利用专门的时间让同学们练说,比如说内容、说经过、说作文的想法、说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意思等。有时我还尽可能地让同学们多做一些评说。通过这样一说,同学们的作文思路清晰多了,写作的内容理顺多了,写作的热情也高多了。
  二、 多方式练笔
  作文作文,写在纸上才是文。当然,写在纸上也不能说是好文章,这就需要练。结合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我主要选择一下方式让学生多练笔。
  一是结合课后题练笔。我常常根据课后面的思考题设计学生的练笔内容。如学习写人物、写景物的课文之后,我都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妥当地安排一定量的练笔作业。这个作业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小短文。要求同学们写自己的亲历亲为,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时间一长,练得就多了。我发现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练,真是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是结合活动练笔。我经常结合某些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随机练笔。比如班级举行了体操比赛,召开了班会,还有同学们看了某个电视节目等等,我都积极地抓好时机,让同学们动笔写下来。这样一来,还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三是通过写日记进行经常性练笔。我鼓励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及所感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文字表达上放宽尺度,不限什么字数,不限什么形式,只要求明白、完整。从学生的日记中,我感觉到他们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也看到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三、 多渠道积累
  丰富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我在让同学们多说多写的同时,也很重视他们的平时积累工作。我注重引导学生多方面积累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素材库。
  一是通过收集好词佳句来积累。学习每篇课文,我都让学生把摘记的好词佳句分类编成读书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厚厚的几打儿。同时,我还通过造句、用积累的词语写一段话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好词佳句。
  二是通过打捞好文章来积累。我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广阔的书籍海洋里畅游,精心打捞自己喜爱并可供鉴赏的文章。把他们采集下来,编成自己的作文欣赏集供“我”来揣摩和运用,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创造自己的作文特色。
  三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积累。学生没有自己亲身经历、体验的生活过程,是很难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文章的。因此,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组织学生去春游,观看日出日落。做堆雪人、打雪仗、吹泡泡游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总之,我认为学生学习写作文是一个不断锤炼,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祈求一步到位,也不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什么惊人的提升,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靠灵感是不行的,非下一番是功夫不行,这个功夫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体现一个“多”字,是多多益善,多多益美,多多益深。同时这个“多”字的功夫必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兑现,正所谓“多而自然成”。
其他文献
探究实验作为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载体,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而热点之一就是测物质的密度,笔者就利用漂浮(或悬浮)这一转换思想测质量,进而测密度,谈一下浅识。  [问题]利用量筒和水可知漂浮(或悬浮)物体的质量。  [分析]由物体漂浮(或悬浮)的力学条件知:   F浮=G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G排  从而G物=G排   M物=M排=ρ水V排(ρ水已知,V排可测)
习作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生活情感的具体展现。习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习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习作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习作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以及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生活是习作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习作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把习作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学和育人两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新精神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而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是
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使命。现代教育的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更加体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的统一。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感染,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与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教师应承担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